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破解装备制造的噪声和粉尘难题

时间:2024-06-05

文·图/曲建涛 王振坤

破解装备制造的噪声和粉尘难题

文·图/曲建涛 王振坤

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过程中职业健康危害较多,且我国存在大量相关企业。如何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确保作业人员身心健康,是每个企业和管理人员面临的难题。

石油化工装备的制造和使用是石油行业的基础,其主要制造工序包括喷砂除锈、切割、机加工、焊接、酸洗钝化、喷漆防腐等,易产生粉尘、烟尘、噪声、射线等职业健康危害。

这些危害因素伴随产品制造全过程、全周期,是严重影响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的因素,存在预防难、治理难等问题,职业健康危害防范工作愈发重要。

根据笔者的调查,部分企业尤其在粉尘和噪声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不足,改进措施实施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将着重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防范粉尘危害

板材在进行焊接前,焊缝坡口需要打磨,以便清除坡口处的金属氧化物,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还要对焊道进行打磨,保持焊缝外观良好。在使用角磨机进行坡口打磨、焊道打磨时,产生的金属颗粒物、砂轮纤维粉尘等会弥漫在作业现场,粉尘经呼吸道被操作者吸入肺部,影响员工健康。

长期接触粉尘的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发肺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严重者会导致矽肺等职业病。此外,在使用石英砂或钢丸对钢板表面进行喷砂除锈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的方法减少粉尘、烟尘的产生。合理地设计焊接容器结构、优化制造工艺,减少以致容器内部完全不用焊缝,尽可能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新工艺,可减少焊接工作量。

喷砂房自动化,减少人员接触

电焊作业人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现场职业危害告知牌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厂原有生产工序为:钢板到厂时进行抛丸去除表面的氧化皮,然后板材下料、滚制、组对等,容器压力试验后再进行喷砂、喷漆。2014年该厂新安装一套钢板预处理设备,到厂的钢板在预处理线上进行抛丸、喷漆,然后进行板材下料、滚制、组焊等,容器压力试验后不必进行喷砂、喷漆了,直接发运给客户。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减少了一道喷砂程序,也就减少了职业危害的发生。

另外,采用埋弧焊、自动焊等,也可以减少电焊烟尘;工业机械手在焊接操作中的应用,能从根本上消除焊接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对焊工的直接危害;用铈钨棒代替钍钨棒可以基本上消除氩弧焊中放射性污染等。

做好员工的个体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作业现场经常能够看到员工对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佩戴,或因感觉不适而将防护用品放在一旁,当安全员来检查时“应付”了事。

对此,企业首先要从知识普及的角度,培训员工,并告知其经常接触粉尘危害的严重性,要求作业人员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方法,会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可靠性;懂得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懂得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方法,会正确维护保养劳动防护用品。

企业还要根据危害物的类别为作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呼吸护具。如针对油漆作业人员应选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罩,针对打磨、电焊人员则应选用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和防尘口罩不得混用。

此外,企业还要对呼吸护具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做好过程监督和定期考核,选用合格的、带有LA标志的防尘、防毒等防护用品。再者,要在作业现场粉尘、烟尘检测的基础上,根据作业现场粉尘、烟尘浓度选择相应防护级别的呼吸防护用品。除了在受限空间内进行防腐作业外,一般情况下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产品即能满足要求。

在我国,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必须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该标准对防颗粒物过滤元件的分类和分级见表1。

指导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需要通过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等级即指定防护因数(APF)来确定。其含义为一种或一类功能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减低的倍数。

还要了解作业现场污染物的危害水平。例如APF=10的防尘半面罩,在使用者经过适合性检验确定面罩适合和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半面罩可将粉尘浓度降低10倍。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是卫生标准的5倍,使用呼吸器后使用者接触的粉尘浓度不超过0.5倍的职业卫生标准,这就是安全的。如果粉尘浓度是职业卫生标准的12倍,使用半面罩后预期接触的粉尘浓度仍然有1.2倍的职业卫生标准,则还是超标的水平。

表1 防颗粒物过滤元件的分类和分级

除此之外,还要选择适合使用者脸型,具有良好适配性、舒适性的面罩。试想,如果面罩漏气,有毒物质可不通过滤料直接从泄漏处进入呼吸区,呼吸防护的作用就没有了。舒适性差,会导致使用者不愿意使用、减少佩戴时间,降低防护效果。

以打磨作业为例,假设使用APF=100的防护面罩,有害物的暴露浓度是10倍的职业接触限值,以工作8 h为例,即使是在90%工作时间佩戴,仅10%工作时间不佩戴。经过计算后的总暴露值仍然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实际接触危害结果仍超标。

不仅作业人员会受到职业危害,周边的辅助配合人员及其他人员也会受到职业危害,这就如抽烟不仅对抽烟者本身造成健康损害,抽烟者身边的人员也会受到被动的伤害。所以除了作业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用品外,作业点周边的人也需要佩戴防护用品。

防范噪声危害

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中的噪声主要包括机械性噪声(如角磨机、打大锤、风铲、无齿锯、剪板机、天车、油压机等产生的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喷砂、碳弧气刨、风机、空压机等产生的噪音)、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表2 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部分噪声实际测量数据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也可能对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长期接触噪声还可能导致职业性噪声聋。

根据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在接受听力测试的340余名作业人员中,听力异常的人员分别占体检人数的36.1%、32.8%、26.5%、25.6%,这说明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比较普遍。这也说明定期对接触噪声危害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统计、分析员工身体状况的重要性。

听力保护包括许多方面,在《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中均有明确规定。如果企业已经进行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应该把听力保护计划作为“劳动防护”计划中的子计划加以实施。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中规定,企业应提供护听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8 h暴露于大于等于85 dB(A)的作业场所的职工选用。

以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实测噪声值为例进行分析,表2为现场对部分噪声源的实际测量数据:

从表2中看出,焊道打磨作业6 m处噪声为88 dB(A),人工喷砂27 m处噪音为90 dB(A),均超过接触限值85 dB(A)的标准,这说明打磨作业周边范围6 m内和人工喷砂作业周边27 m范围内的人员都应该佩戴耳塞。

根据实测值,在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时还需细化相关要求。比如可明确规定岗位员工在从事何种作业、非作业人员距离噪声源多远时须戴耳塞或耳罩。

还要按照GB 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在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作业人员防范职业危害。还要至少每年对作业场所进行一次危害因素检测,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健康设施的投入,更换噪声较低的设备、增设隔音房、隔音罩等方式减少噪声产生。

编辑 毕文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