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国家责任分担

时间:2024-06-05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将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买方市场,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让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内外政府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国家责任

【作者简介】 王茜,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35-02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国家责任

2014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困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一个大题、重题和难题。大学生是前沿科学技术和前卫思想观念的集散地,是知识和人才的发源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是一群注入了高新知识技术和接受过新观念冲刷的青年,是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高级人才群。解决好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环境的实现,因此这一问题具有长远的和现实的意义。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政府给自己挑上了这副担子。建国以来,政府一向重视高等教育,并一直将高等院校的行政、人事、管理等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1952年院系大调整,删减了许多人文社科项目,设立了相当多的工科专业和工科院校,以致“螺丝钉”越来越多,而“螺丝孔”却不能跟上步伐,学校没有完全融入到社会和市场体制中,加上当前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未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市场机制。因此,也只有政府出面,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探索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途径。其次是市场的不健全与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的准入机制过高,市场需要有一个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市场规范体系,这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施。因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想办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整体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失业问题在我国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而实际上根据专家的预测,中国失业率已经达到7%的警戒线,并且在一、二年内还有可能增加。这样的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2003年高校扩招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2003年被认为是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也是就业高压年。毕业生人数方面,相比较2002年的145万,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增幅接近50%,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3年的212万,到2004年的280万,到2007年的496万,再到2008年的559万,到2009年的592万,2010年的630万,2014年将达727万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被称为更难就业季。而截至2014年6月,全国毕业生签约率仅仅为50%左右。许多大学毕业生滞留在学校,等待接受市场的挑选。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众化教育底线,必将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买方市场,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国内外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经验教训

大学毕业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人才市场上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能跟紧时代潮流,学习能力极强,有竞争意识,极具创造性。这些都是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只要他们能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在交流会上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从而实现自己人身的价值。如何让这些毕业生将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政府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无疑将会大大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至80年代前期结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说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所作的第一次尝试。国家曾在80年代一开始宣布将下乡到一些国营农场的知青定性为农场青年职工,此举遭到青年们的强烈抵制,最终引发知青大返城。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政府不能通过“集中圈养”的方式来解决知识分子的就业问题。

恢复高考后,由于当时我国实施的是精英教育的方针政策,毕业生所占劳动人口比例不高,属于优质稀缺人才,因此政府采取了计划体制下的分配制,这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大学毕业生的100%就业率,但随着市场体制的成型和我国将教育方针调整为大众教育,自由择业条件成熟,企业也希望自由选拔人才,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他们逐渐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

此时政府出于争取时间解决整个国家失业问题等因素的考虑,决定实施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各高校相继扩大招生规模,将许多中学毕业本应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收编进了大学,这在一段时间内缓和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面,但是这批扩招生始终都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四年的时间他们具有了强烈的竞争力,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

我国政府的这几次行为,共同说明解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一个政策一项措施就根本解决了的,需要多管齐下,协调政府、社会、企业共同解决,同时政府在制定解决措施时,应拓展自己的视野,尽量长远计划,权宜之计或者缓兵之计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有可能将问题严重化。

再来看国外。近几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荡中有增长、衰退中有复苏的趋势,但各国都出现失业率较高的问题,其中青年失业者占的比例又最重。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利用各种有利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就业。这其中匈牙利、英联邦、马萨诸塞州与伦敦的做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英联邦各国的青年失业率介于30-50%之间。联邦各国逐渐发现,由青年自己创办或掌管的中小企业在解决青年失业方面有着近水楼台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工商业启动资金的支持,青年中小企业往往难为无米之炊。于是,联邦决定实施“联邦青年信贷启动计划”(CYCI),为那些通过正常渠道申请不到信贷的小企业主提供信贷、培训和咨询。尽管没有人希望这一计划会成为医治青年失业的灵丹妙药,但它的确在联邦内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减少了青年失业率。这一计划的中心目标是减少束缚青年小企业主的信贷期限,同时也注意为青年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青年的工资水平。

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一个减少青少年失业网络(MY TURN)。网络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正处于危险期之中的9-12年级青少年学生,马萨诸塞州减少青少年失业网络,把工作重点放在防止青少年辍学,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校生活到工业社会的过渡,增加青少年大学入学率等问题上。它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家长一起参与学生的升入大学计划及社会服务项目。此外,在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方面的服务。美国的用人单位一般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们基本都及早准备,有意识地利用假期到一些公司实习,从中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他们日后找工作有极大帮助。

在日本,政府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就业机制,首先是求职网络的无处不在,日本公司都保持online,公司招聘都会在网上公布,这为毕业生求职提供了极大方便。在埃及,政府资助私营和中小型企业、鼓励外国和本国商人投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创建自由贸易区,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埃及政府还通过舆论引导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专门设立了社会发展基金会,为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惠贷款。在巴西,政府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一观念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这些国家的做法虽然不能根本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但是都注意到了一些共通性、关键性的东西,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较为成熟的就业指导,提供贷款鼓励创业,以及思想观念上的疏导,多少给予了我国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兵巍.大学生就业责任新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

[2] 罗建河,叶忠.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责任编辑:吴雁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