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文/周翊洁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代高校教育要积极响应该讲话内容,注重培养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欲望,将创新创业与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有机结合。高校经济法课程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和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师要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合理设置教学流程,重视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完善性和实践性,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在沿用传统课堂灌输式理论教学法,即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单方面向学生讲解课程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内容,缺乏与学生的实践互动交流,难以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而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考核已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能力上,还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否符合创新创业工作要求。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的教学思维观念较为落后,缺乏教学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实践教学手段的设置和利用上,未能充分发挥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制作出丰富、精美的教学课件内容,并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自主收集学习资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学习心理情绪。除此之外,教师在经济法课程知识讲解传授中的串联性偏弱,无法科学、高效地将经济法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知识点有机串联形成完善的知识群组,并引入应用社会实践教学案例,让学生对实际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和解决,从而造成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者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实效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创新是任何行业领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创新创业发展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要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创新综合型人才,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创业意识缺失,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文本、简单课件等教育资源上,缺少对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整理,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实训活动,增强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尽管担任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法律理论教学经验,但却缺乏良好的实战演练能力,不能将经济法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完美结合,这样将会阻碍新时期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的全面发展[2]。有些地区高校领导本身也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无法科学地指导经济法课程教师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给予教师充分的创新创业培训学习机会,比如到一线岗位进行实战学习、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提升。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与市场优秀企业的合作联系,共同打造出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确保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开展各种实践学习活动。
在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都是以学生试卷测试为主,虽然说这样能够帮助学校制定出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但却无法从各个角度分析反映出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到每个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能力,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关注平时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用所学知识成功地解决卷面上的各种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考核评价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养。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要注重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引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帮助改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需求。比如,在针对经济法律制度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方面,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除了要关注所讲解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特点,还要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地方性。教师应深入市场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在实践教学课堂上引入经典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法律制度对案例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发表各自的意见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3]。在教学时数设置上,教师合理控制好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实训教学时数的比例,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实践应用在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去收集整理大量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并将资源贯穿于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综合型人才。
为了促进高校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综合人才,高校领导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和意识的提高。高校领导要加强对经济法课程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科学指导工作,督促他们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当代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各类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比如,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提前制作好精美的教学课件,并布置好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展开提前预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学习[4]。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则要采用创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围绕具体学习任务在共同努力下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除此之外,现代高校应加强与市场优秀企业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出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专业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满足师生开展各项实践学习活动的需求,帮助教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需结合教师的教学改革成绩,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给予表现优秀的教师充足的进修学习机会,到国内外优秀企业一线岗位中进修学习,汲取到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经验,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师要有效地健全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评,激励学生踊跃参与自我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补充完善学习知识结构。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评价工作,不再局限于通过测试分数去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情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主动强化过程考核,例如通过在线上教育平台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利用学习平台收集学习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5]。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评价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进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
高校要保障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加强该项课程的创新实践工作。高校教师应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更多先进的教学资源,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