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优化路径

时间:2024-06-05

文/田荣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与改革同样呈现出迅猛推进的态势,促使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21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毕业数量高达909万人。可以预见,未来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仍将不断增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无疑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优势,保证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符合国家、社会、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核心课程,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重视,确保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方向指引。值得注意的是,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新时期,高校既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精神,提高与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基础的同时,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在开展上述工作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两者相互融合与促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1]。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就业已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中最大民生、民心与根基工程,是保证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平稳发展,为稳定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就大学生就业制定并出台了多项政策,力求稳住国内就业基本盘不崩塌,确保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实际,高校需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其中,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平时可引导学生实时关注国家最新发展动态,通过了解与学习现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政觉悟性,认清社会发展形势,进而指导自身更好择业与就业。同时,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政知识内容,学会如何分析时事政治,进而提高自身对社会发展的分析与认知能力,方便掌握国家最新就业政策形势与实施意图。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根据统计,当前引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学生缺乏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具体而言,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尚未从客观角度出发,导致就业观念缺失,造成自身就业素质较低。对大学生而言,就业指导课不仅可有效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指导,还可助其顺利度过求职期间面临的各项困难。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可快速达到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而塑造科学就业观。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能有效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了解国家政策、点评国家政策实施效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了解程度,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高校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入理想信念主题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实施案例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规范,树立正确职业理想。总而言之,通过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课整合的关键点,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始终,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为后续就业提供科学指导[2]。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院校并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就业技巧、就业信息与就业途径等内容的讲解,存在以就业指导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实际上,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均会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关系,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并未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造成的。另外,过分重视就业理论知识讲解会影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就业指导时过分重视就业理论的讲解,极易导致大学生在实际就业指导中难以获得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进而造成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窘境。

(二)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近几年,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业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部分院校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部分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仍然以就业政策解说、组织就业双选会以及职业技能教育为主,或者仍有院校的大学生专家指导与企业讲解为主,很少利用新媒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方式,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职业素养与择业观。此外,部分院校即使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仅局限于取得相应的成绩,无法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达到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局限性

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时,由于教学主体存在局限性,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集中在大四年级开展,但学生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大学生的每个阶段均进行教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将就业意识、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根植于学生脑海中。局限于学校开展就业指导课时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较好地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此外,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并非专业的思想教师,在将思想政治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有的作用[3]。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素养

学校就业指导队伍既包括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也包括各院系教师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述主体素养关系到学校就业指导教学效果,学校应构建一支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教学质量。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素养。学校思政课程应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主动性。其次,专业课教师应具备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就业相关理论知识与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激发思政教育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再次,提升专业教师素养。专业教师应将本专业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其日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专业教师可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最后,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通过邀请优秀校友讲课,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观以及积极蓬勃的工作热情,进而更好地就业与创业[4]。

(二)凝聚多方力量,优化教学方式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应凝聚多方力量,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学校应强化社会舆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加强职业道德宣传,为大学生提前就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可在大一、大二学年,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择业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规划职业生涯。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优势,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5]。

(三)创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

就业指导环境是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步完善的外在表现。西方发达国家因学生就业状况良好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与地位。有鉴于此,我国应创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具体来说,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将有利的环境因素用于就业。要建立良好就业指导体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高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同时,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政府、企业、高校应共同努力,遵循客观性与实用性原则,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构建一个权威的宣传平台和市场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