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就业形势下辅导员工作长效性对理工科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时间:2024-06-05

文/游艺林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其就业问题既是高校发展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绝对人数并没有减少,特别是受到全球经济发展逐渐乏力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其就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1]。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让理工科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教育领域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高校辅导员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水平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应指导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学生自身理论水平不足、工作复杂程度与学生自身能力不相符、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瑕疵等。辅导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因此,从多方面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对提升学生就业率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基于此,本文开展新就业形势下辅导员工作长效性对理工科学生就业观影响方面的研究。

一、新就业形势下辅导员主要指导内容

辅导员作为理工科学生群体学业与事业的引路人,不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指导学生就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日后迈向社会、走进职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了有益指导。当前,各个工作单位在招收理工科毕业生时,会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基础的业务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所掌握的理工科专业知识并不充分,且实习经验较少,所掌握的工作技巧十分有限。在上述问题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就业形势背景下,辅导员如果能正确、合理地辅导学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相关就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逐渐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新形势下的就业现状。并帮助学生精准分析就业形势,从而不断提升理工科学生的竞争实力,帮助其成功就业。

除此之外,协调理工科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辅导员主要指导任务之一。理工科毕业生在经历四年系统性专业知识学习和集体生活后,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但这种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并没有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理想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如果能成为学生感悟、内化过程中的纽带和桥梁,则能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充分协调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指导时,不仅影响学生最终就业,还在思政教育上担负着协调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当前新就业形势背景下,辅导员作为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辅导员工作长效性体现的因素

(一)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深入研究辅导员工作的长效性体现,发现个体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是辅导员工作长效性最直接的体现。在对其教育观念变化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辅导员在进入高校参与教学工作时,其核心理念是坚守工作岗位。此时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观念可以表述为“爱岗敬业”。在辅导员参加一段时间工作后,一些对岗位倾注了心血的辅导员,选择在校内入党。当辅导员被赋予新的身份后,他们对工作岗位便有了一种使命感,在参与党组织会议时会主动调整其自身心态。在教育行业不断发生变革的社会背景下,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提供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总之,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其教学理念与核心工作观念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促进了工作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不仅提高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还增强了职业荣誉感,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3]。

(二)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队伍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是辅导员工作长效性的另一种体现。2004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关于整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指导文件。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由于相关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早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校扩招后,生源数量逐年增加,辅导员在校的任务越来越多,在学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社会价值,高校联合了地方专业培训机构,采取综合培训的方式,培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在培训工作中,提出了“定向选拔”“专项培养”等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组建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指明了方向。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是基于教育产业宏观层面分析,属于一种持续性行为。经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为此,有理由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是其工作长效性的直接体现。

(三)考核制度不断完善

辅导员队伍的定期考核极为重要,只有通过专项考核,才能有效认定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持续带动下,辅导员考核制度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满足高素质与高质量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对辅导员考核流程进行了完善(见图1)。

图1 辅导员考核流程示意图

图1中的考核结果公示、党委审批等行为均是后期教育改革的新增制度。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辅导员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因此,辅导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作为另一种工作长效性的体现。

三、辅导员工作长效性对理工科学生就业观影响分析

(一)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辅导员的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其工作变革的正向干预。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联合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学生毕业后个人发展意向调查(见表1)。

表1 理工科学生毕业后个人发展意向调查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在毕业后的去向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就业、考研和创业。通过进一步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和考研难度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新就业形势下,相当一部分学生更热衷于求职和考研两手准备。与此同时,辅导员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会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时,产生创业观念的学生占比逐渐增加。

(二)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自我规划

辅导员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辅导过程中,如果辅导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非权力性影响,那么其个人将会获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同。

总之,在辅导员对学生的非权力指导下,学生会受其人格魅力的吸引,主动参与到社会就业有关的活动中,如就业动员大会、就业指导讲座等。此时,学生的被动就业将转变为主动就业。学生个体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其自我规划能力将成为促进个人就业的主要动力,由被动变主动、由指导规划到自我规划。

四、结语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需要在日常教育中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辅导员工作的长效性十分重要。在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始终保持工作的长效性,这对学生的就业观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辅导员要不断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针对传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