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发展

时间:2024-06-05

文/高若晨

更多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要想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自我发展的机会,除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但在就业指导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晚、相关的经验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知不够,缺少对就业指导的创新研究[1]。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许多传统行业,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变革,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加之大量民营资本进入高等教育行业,向社会输出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大学生毕业人数连年增加,在就业市场增长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恶劣。同时,行业对招聘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除了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外,还要考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重。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氛围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受到环境、技术、政策、行业发展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源于自身,相比中小学阶段,大学属于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在学习中无法按照计划或是朝向具体目标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受到制约,就导致在就业时会面临种种困难。就业时先是面临面试关,之后是实践关,每一个关口都需要真才实学,才能够有效地应对[2]。很显然,综合能力不足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质量;此外,信息化大环境不仅为大学生的学习与娱乐开辟了新窗口,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渠道的开辟,利用网络了解各地、各行业就业的相关要求。有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沟通优势等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但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对自身的要求不高,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过多地沉迷于网络资讯和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专业水平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容易受互联网上一些负面资讯的影响而失去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有效的就业教育

一直以来,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隐性指标,高校也会将就业率作为招生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生源。教育部门也将就业率与高校教学评价相挂钩,这就提高了高校对就业率的重视程度,从而导致出现过于强调就业的现象,而忽略了就业教育的本质,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就业教育质量的研究。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客观地反映了高校的就业人数,但就业质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造成了一定的假象。无法将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有效的联系,导致高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就业质量,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频繁换工作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是对工作的不满意,但如果深究可以发现,与高校的就业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就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影响其就业质量,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当前,许多高校还存在着重就业率而轻就业教育的现象[3]。

(二)就业指导范围不够广泛

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行业的变革,新的技术领域也不断地被研发和投入使用。可见,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就业环境发生变化。但是,在就业指导上,高校还是沿用以前的方法和经验,没能结合时代发展与行业变化相应地作出调整与创新,这意味着在指导模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及封闭性。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就业指导上,也仅仅是针对毕业生,并没有从大一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到了毕业班之后为了就业指导而指导,导致就业指导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上也显得十分仓促,指导范围面的狭窄导致指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

(三)就业指导体系单一

就业指导并非狭义上的工作指导,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一是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以及理念,在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就业指导工作。但很显然,当前高校在就业指导体系还十分单一,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比如,就业指导的人群没有覆盖所有学生,而仅仅针对毕业班的学生。众所周知,毕业班学生面临各种实践、论文任务以及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毕业班后才进行就业指导,有些为时过晚,而且学生的精力会被各种事物分散,相应的心态也更加复杂化了。二是对一些特殊岗位来说,在就业前就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做好准备,如技能掌握、心理建设等。这就意味着就业指导要全方位、多领域地展开,如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心理素质、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相关方面进行指导。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就业指导较为局限,主要是围绕就业资源、制作简历、面试等方面进行展开,指导体系十分单一,导致指导作用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特殊状况时无法有效应对[5]。

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要提升就业指导质量,需结合当前社会和行业发展形势,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原则,从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生目标。尤其要打破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的传统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大学生深入探讨当前的就业形势、机制等。无论是在理念还是方法以及就业指导体系上,要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就业指导计划,帮助学生正视自身,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的情况,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二)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就业指导方式上,高校也应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思维下的学生特点,对就业指导方式进行创新:一是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完善专业教育结构和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二是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鼓励学生拓展自我能力。例如,利用1+X证书制度的实施,鼓励学生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以卓越的综合能力来应对职场挑战。

(三)加强就业实践指导

作为一门指导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指导课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必须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配以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力求让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个人专业相关的企业,既可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学生能够正视困难、正确对待就业。同时,建立往届毕业生档案,与企业建立合作,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经历加入就业指导中,以实例教育在校学生。

四、结语

就业指导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个人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就业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学生能够正视困难、正确对待就业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