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

时间:2024-06-05

文/邢露 彭本遵

2020年春节之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尽管受到冲击,但在有利的疫情防控中逆风向上。疫情期间由于停滞的市场经济、剧烈波动的金融市场,小企业、私营个体、旅游业等遭受惨重打击,随之带来失业人数加剧、灵活就业人数激增的社会问题。疫情之下,各高校推迟开学时间,改为在线教学,后期各高校陆续开学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高校均采取封闭式管理。通过摸排,此次疫情直接或间接导致各高校因“疫”致贫家庭增多,同时部分贫困生因疫情期间封校而无法在外兼职,导致其自食其力的收入锐减,进一步增加了贫困生求学之路的困难。如何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如何探索贫困生脱贫自立新方式,让其有更好的支持体系和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话题。

在5G时代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仿佛坐上了加速器,全球亿万级网民支撑起庞大的交互体系,将购物、学习、交流等均搬到了网上,教育也首次大规模搬到了线上,跨越距离,探索互联网教育新突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贫困生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优质资源,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来看,急需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高校大学生中间尤其是贫困生群体,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推动贫困生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1]。

一、精准分析贫困生创新创业现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做斗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水平逐年增长,高校贫困生数量也逐年下降。但是,当前高校贫困生群体普遍存在不够自信的心理,存在创新意识欠佳、创业心理滞后的现象,故此进一步推动高校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

李克强总理指出:“绝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公平。”[2]在重视贫困生的心理、生活和学习时,要高度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将创新的火花植根在每一位贫困生的心中,在提高就业能力中注重创新,在创新中注重优化,让创新思维引领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创新思维伴随学生更好地就业或创业。

二、重视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力求推动“双创”教育不断深化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贫困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人才是创新的最关键的因素。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扩大优质创新创业人才的供给,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提出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强调的是:“面向全体”不是整齐划一,既要对全体学生提供全覆盖的创业教育,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分类培养,特别是贫困生的学生群体,针对其心理特征和能力特点;“结合专业”不仅是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特色创业教育课程,更需要深入挖掘各专业知识中的创新性因素,指引学生在学习和领悟各学科理论与实践创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创业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在如何融入,既要确保有效融入,又要使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1.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

各高校注重专业教育、就业教育,而不够重视“双创”教育,“双创”教育基本上依托第二课堂、校内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进行,教育体系不够优化,形式简单固定,缺乏新意。因此,应当开展网络课程,注重“互联网+”时代下的综合课程优化,通过传统教育体系和互联网下的在线教育体系相融合,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优势,在高校学生的各个阶段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进行精准教育,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和长期教育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各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大多借鉴国外重点大学的课程设计,课程重点包括“创业基本”“创业机会识别”“企业领导力”等课程。当前,我国大学“双创”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处于零散状态、数量有限、质量不均衡,不同的专业课程间缺少了创新创业内容的渗透,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不够紧密。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计,需要依托互联网的新动力,根据新的实践案例、新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的合理化、现代化、实用化。

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不够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比较单一,内容往往跟不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内容拓宽度不够合理,无法满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教材内容方面趋于基础类,同时实操性内容较为单一。为了让教材的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能在学生内心生根,帮助学生把握机遇,教材应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配以新媒体课程,通过网上课程和传统课程的一体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线上教材和线下教材的互补性、融合性,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责任,选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宣传媒介进行“双创”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可以利用高校的校园广播台、校园报刊等传统媒介进行深入宣传,以创业故事、创新记忆为主题,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双创”内容。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年轻人网络聚集地,在众多受欢迎的网络平台中,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给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业背景的同学以引导和支持。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广泛性,不断培育创新精神,同时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企业领导力,特别是贫困生群体的企业领导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的创业苗圃、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搭建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提供聚集地,为创业提供优质过程化实践,增加高校同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机会,不再拘泥于理论教育的层面,化理论为实践,化机遇为挑战,以“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比赛项目来历练打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和挑战。

三、开展高校贫困生精准教育,构建“四纬”教育模式不断提升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精准摸底,根据其具体情况,要先进行精准资助。这里所说的精准资助,是指让资助能够精确落实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身上,使其都能够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足够支撑其完成高等教育的资金资助,让每一分资助资金都不被滥用或克扣,以精准分配到每位有需求的学生手上。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扶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扶的更是精神上的贫。精准分析过后,应当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跟进式教育。

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来说,一定要从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活动跟进四个方面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贫困生树立自信和自立的品质,帮助贫困生增强领导能力。同时,跟进学生兴趣,做新鲜生动的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融入平时日常课程,通过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将创新和创业教育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形成基本素质,不断跟进高校学生的各个阶段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掌握有关能力。

发展高校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思想上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对新时代高校贫困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探索,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创业思维、企业家精神,以经济帮扶和实践教育为基础,构建“精准分析—跟进式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就业创业实践”的模式。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为了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而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不只是针对少数有创业潜能的学生,更是帮助很多贫困生显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信心,更好地为其赢得创业机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而向上的人格,这些都为大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