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文/王承庆
面对目前极其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各专业课的以就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必行之策。因此,高校的军事课程教育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指导目标,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当中的竞争能力[1]。
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军事课教学,一方面,希望通过军事课堂教育,使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军事信息有一定了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增强学生爱国观念和国防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军事课程的自身特点,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将一些军事策略结合生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高校军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程度的军事技能,而其中更深刻的教学意义在于在军事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学生爱国情怀[2]。爱国主义是个体对自己国家最崇高、最深刻的情怀,只有每个大学生心中始终充满着爱国主义,才能产生对国家的使命感和对民族的自豪感,树立更加崇高的人生理想。因此,在高校开展军事课程教育,通过在课堂讲解相关的军事知识、通过观看我国军事现状、举办相关的军事讲堂等能使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印刻于内心之中。
军事课程教育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教育的重要媒介,在军事课程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通过围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教学组织,合理选择军事内容、军事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将宏观的军事理论深入地理解,将他们应用于生活实践,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军事课教育。另外,军事课程教学不是单纯的军事理念灌输,而是汇集了军事思维理念、政治认知、军事技术的综合性教育,其教育内容覆盖广泛,具有综合育人的特征[3]。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运用更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团队作战的重要性,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开拓大学生军事素质和政治眼界,最后促使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良性的竞争意识。
由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发展时间较短,采取的教学形式多为单项的输出式教学,例如教师对一些军事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大幅降低,课堂也缺乏活跃性与互动性。并且,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并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没有话题熟悉性,也就无法更好地与教师开展互动,学生对军事课堂的热情度也就大大降低。最后,有些高校对军事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只将其作为专业课之外的一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通过结课考试即可,而不去过分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在这门课程中进行了深化学习,导致这门课程只有部分对时政课程有浓烈兴趣的学生在认真听讲。
高校军事课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对学生军事思想的教育,对现阶段我国的军事理论进行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树立学生的政治思维[4]。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军事课教学过程中太过重视课本理论,着重根据教材中的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非传统领域安全威胁、国防建设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的自身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水平穿插国内外政治局势、历史实战案例进行研讨,并且没有聘请专门的有实战经验的军事导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
现阶段,高校军事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授课方式上只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工具上也是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教学,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帮助教师给学生播放课程视频,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有了太多的局限性,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元素挡在了课堂外。当前学生对智能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高效的军事课程教学需要结合这些智能平台,推出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自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军事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目的在于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因此,高校军事课程需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其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涵盖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当前社会亟需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这为高校军事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要想更好地开展高校军事课教学,使学生将军事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将来的就业当中。高校就需要全面提升军事课教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进一步提升就业需求下军事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高校军事课教学任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关注前沿军事动态,及时通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对教学安排作出及时调整和科学规划。其次,高校要与地方教育部门通力合作,一方面聘请专业的军事实践人才定期对高校学生开展军事讲座,带领学生参观军事基地,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及学生的实践导师,让学生提升对军事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渠道,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
现代教育体系将以学生为本放在课程教学的第一位,在高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时,也要以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整体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综合性的筛选。例如,在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大类,下分为“军事高科技及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及时政纲要”等几个选课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现阶段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将深奥的军事理论深入浅出地运用到就业竞争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最后,高校也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军事理论演讲、趣味知识竞赛等,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学习选择。
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军事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课程设计要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军事课程的向外延伸,与相关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军事课程模块主要由三个模块化课程构成,分别为思想素质模块、创新能力模块以及团队精神模块。这三个模块的设置紧密围绕大学生就业需求,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中,思想素质模块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严肃军人作风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一模块的课程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程、军事选修课程以及军训。如军事理论课程涵盖中国国防、国际战略环境等,军事选修课则为军事理论课程的补充,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军事领导科学”“军事心理学”等;创新能力模块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课程以专题讲座、军事创新活动等为载体,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可以结合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组织军事技术学术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团队精神模块的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大学的协作精神与大局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其主要课程以设立军事兴趣小组、组织科研项目、军训队伍评比为主。
高校想要更好地开展高校军事课教学工作,就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也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提升实践技能[5]。例如,高校军事课教学应该多组织校外学习、学生跟随实践导师探索当地特色红色基地、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馆、体验军事文化阵地等,激发学生热烈的爱国情怀,调动学生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军事教育社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各项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进行就业竞争奠定实践能力基础。
在高校开展军事课程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重要的是,军事课程可以在宏观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敏捷度,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为学生开展后续的就业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各高校应继续对军事课程教育进行研究和改革,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