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效

时间:2024-06-05

文/罗光浩

一、疫情背景下体育学生就业困境

时至今日,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疫情“震中”不断转移。原定在北京举办,后易地瑞士洛桑的2020年世界体育大会宣布取消;不久前,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被迫延期。一叶知秋,体育界高级别会议和顶级赛事先后取消或延期,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之大、重创之深,学生就业危机重重[1]。

按照惯例,每年3月到4月是学生求职黄金期和高峰期。但受疫情影响,目前部分企业还未复工复产,招聘计划搁置;已经复工复产的单位用人需求急剧下降,部分企业直接停招甚至出现裁员现象。总体而言,当前体育行业企业遭遇生存发展威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逼人,不容乐观。

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务院指出要更加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出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等举措。各地根据中央精神相继复工复产,安徽、甘肃和广东等地区出台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拉动学生求职创业,但“现场招聘”形式已无法适应疫情新要求、工作新变化,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方法,制定疫情期间服务学生就业,提升就业实效的全局性、系统性方案[2]。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就业实效

(一)建立健全稳就业促就业相关制度政策

1.坚持“一把手”工程,加强顶层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学校声誉和家庭幸福。疫情期间,就业工作要坚持“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统一思想,协调力量,广泛收集信息、加强分析研判,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顶层设计,做好学生就业、自主创业、考研复试升学、出国出境留学、困难对象帮扶各方面工作,制定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管理服务举措[3]。

2.注重宣传激励,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就业

就业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检验,是吸引优质生源的主要因素,是维护社会声誉的坚强保障,是维持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为引导教职工主动参与、关心和服务学生就业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扭转就业只是学工系统教师责任这一片面认识,实现从部分老师服务就业到全体教职工服务就业的转变,进而上升为一种思想自觉,融入教书育人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出台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保护教师热情,让教师自愿加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冲在就业工作前线。

3.总结规律,努力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要结合疫情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抓住网络、用好大数据,进一步理清头绪,加强研判,妥善处理好重点工作与难点工作、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疫情期间推动就业工作要学会在事务工作中寻找方法,在常规工作里寻找规律,在重点工作上进行创新,不断总结新特点新趋势,努力将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

(二)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工作见实效

1.把握学生实际,提高就业工作精准度

为详细准确掌握学生状态,首先,应逐项梳理学生学业、专业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评奖评先等数据,将学生各维度信息汇集起来,使其求职形象从平面走向立体。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故引导学生科学“知己”,是提高就业工作精准度,更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其次,要关注学生心理和就业需求变化。这个变化是动态的发展,及时捕捉学生变化,在推进就业过程中和学生同频共振,这也是有效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工作实效的必备能力。

2.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和学生的空中连接

学生和单位是就业工作两端,学校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学生和企业的连接必然建立在某种载体上,在常规手段无法满足疫情期间就业工作新变化新要求的背景下,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和企业交流提供机会,至关重要。

3.拓宽渠道,寻求就业机会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中筛选匹配的岗位,是成功就业需要的重要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收集信息时,一方面,在要求学生关注本校就业信息之余,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兄弟院校和相近行业背景院校的就业信息,使更多就业机会进入视野;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同合作企业、实习基地的沟通交流,推动学生和企业的衔接,积极推荐学生就业。第二步便是分析研判,将收集的就业机会进行比较,寻找与求职意向契合度高的岗位重点出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4.分类指导,凸显就业实效

应结合考研复试、积极求职、有offer未签约和自主创业等类型学生的实际进行分类指导。要组建考研复试辅导团,做好专业知识、英语、面试心理和复试技巧方面的培训指导;应引导积极求职的同学科学平衡就业目标和胜任力,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并有序跟进;应加强有offer未签约同学的形势教育,和家长一道教育学生珍惜机会,尽快完成签约;要加强自主创业学生的教育服务,引导学生尽快完成公司创建、工商备案等流程。

5.转变方式,推动“互联网+就业”模式

疫情期间,就业工作紧抓互联网,用好大数据是形势使然,要及时转心态、转状态,依托互联网努力将疫情冲击降到最低。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模式,引导学生适应云宣讲、空中宣讲会、视频面试等求职形式,在疫情防控同时深挖潜力,变不利为有利,转劣势为优势。

6.深度帮扶,构建就业全程指导与督促机制

未就业学生普遍被动,辅导员在帮扶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主动贴近学生,带领学生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求职准备、简历投递、面试考察、签约跟踪等环节,辅导员要构建一套集激发动机—信息收集—分析推送—求职准备—求职辅导的就业指导与督促机制。

7.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当前,学生慢就业、不就业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既是学生选择,但更是家庭的集体意志。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期待,才能和家长达成共同推动学生就业的默契。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把握家长的难点痛点,对家长不熟悉的领域和政策,要进行分析、指导和宣讲,让家长主动发力,催促学生就业[4]。

三、后疫情时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展望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实体育在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次疫情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相信疫情过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会再上台阶,对健康的渴望会更加强烈,对从事健康管理服务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专业人员需求会更加迫切。这为体育专业走进大众视野提供了机遇,为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相信未来体育专业学生在公共卫生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会凭借科学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