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构建探讨

时间:2024-06-05

文/王恒平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创业者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创业成功率和参与率。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市场认知度偏差较大、坚韧性不足、缺乏职业素养、心理承受能力偏弱、不能有效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实践创业相结合,从而构建有效的创业理念和方案[1]。高校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这一发展方向,是学生步入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机会和转折点,尤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压力是对高校学生的心理考验。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给予学生心理支持与帮助,为高校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首先要完善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社会市场中稳住阵脚,继而结合自身的商业计划书使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实现高校推崇的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因而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创业的基本保障[2]。高校依据学生在校内心理特征结合市场的多样性和残酷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强化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心理品质,通过心理支持系统中的心理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创业心理指导,有效缓解高校学生创业者的压力,同时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一、存在的消极创业问题

(一)创业思想不够完善,心理认识不足

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初期阶段往往是信心十足,理论知识丰富,各种计划书和方案层出不穷,信心满满地去进行创业,但是往往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面对社会市场给予的压力时,创业者一些心理缺陷就浮现出来了。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高校学生自信下降,不能坚定创业意志。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学生对社会市场实践不足,在前期对自身创业项目盲目自信,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在创业过程中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效益而忽视了企业正常发展规律,在市场上缺乏商业意识和管理经验。高校学生虽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新型观点,有着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意识,但是普遍存在着不能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创业策划书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际市场结合,自然不能更好地实施创业计划[3]。

(二)心理问题众多

创新创业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机遇,同时也蕴含着风险与创业压力,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到创业情况。目前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业信念。大学生心中的创业,往往是借鉴互联网上的成功案例,例如罗永浩、马云等知名成功企业家,心态处于完美理想主义的状态。在创业者初创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就会感觉到迷茫和不自信,甚至消沉,更有甚者一蹶不振,对创业积极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2.设想脱离市场实际,过分追求完美。高校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高校学生的创业策划书上大都体现的是完美的概念,完全脱离实际。3.创业定位不足。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创业是自己作为老板,命令员工进行工作,然后开会,谈谈理想的思想定位,这样的认知存在片面性[4]。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系统的内涵

创新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考验着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复杂的创业社会环境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会给予高校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创业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转换和疏导,极有可能对原本心理就不成熟的大学生造成致命的打击,甚至危及到高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建立符合互联网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使创业者在支持心理支持系统中获得帮助,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般情况下,主要从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三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系统。

一是认知支持。认知支持指的是在高校创业心理支持系统中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创业信息和资源,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创业项目的特点给予学生建议和支持,让学生在心理支持系统中获得认同感,提高学生对项目的自信。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充分认同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强烈的认同感能够为创业者提高自信。自信是创业者成功的基础,高校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理论与市场的融合困难的情况,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可能让学生对创业项目产生怀疑和自我否定,甚至产生放弃创业的想法,高校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社会市场人员而言具有较大差异性,当高校学生创业者无法通过自我来化解创业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心理压力时,就要创业

心理支持系统来提供帮助,为高校学生提供疏导,增强认同感,坚定创业信念。二是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指的是对高校学生的情感上给予帮助。在高校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矛盾,例如与市场客户的矛盾、与合伙人经营理念不合的分歧、创业项目融资问题等,这都会对创业者的情感造成打击,高校创业心理支持系统中的情感支持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学生解读情感问题,通过安慰、倾听、交流和劝导的手段来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创业者在心理上处于愉悦的状态,令其对创业依旧怀着乐观的心态。创业者只有保持愉悦乐观的情感才能有充足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创业工作中,在处理企业问题时头脑能更加清晰。三是行为支持。行为支持不是指去实地帮助高校学生进行创业,而是通过高校层面的行为上支持创业者的创业工作,让创业者的创业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创新创业是进入市场的商业活动,而不是高校课题研究和理论分析,是高校学生创业最为艰难的一步,也是将创业思想转变为实践行动。

三、构建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实现创业的核心与关键。高校要充分分析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结合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大学生心理支持课程建设。要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理论和心理要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传授学生创业技能,也要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改变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韧性低的状况。创业心理支持课程的构建与高校教育育人的目标不谋而合,创新创业心理教育不应该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应该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求高校创业心理支持课程的内容要融合到高校学生专业实践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巩固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服务平台建设

大学生绝非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够轻易实现内外两方面的创新创业心理支撑。一方面,高校学生要努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家庭的支持和关怀、团队成员间的理解和信任也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慰藉,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转化为日益强大的心理资本。高等院校应有意识地开发整合相关服务资源,充分调动社会、高校与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动力。通过创新创业导师座谈会、双创小组经验交流会、家校共育联络卡、校友项目扶持计划等多种形式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互动平台,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愿景、创业意志和创业效能感,帮助学生成功走出创新创业心理困境。

(三)坚定创业的目标和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更是考验着自己团队的初心,这个创业想法因什么而起,是因为随大流还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是由于自己的兴趣和情怀而创业。深入挖掘创业的初心和制定创业目标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创业团队能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创业不是一时的想法,需要将理论创意落实到市场,坚守初心才能使大学生在被市场摧残的时候坚持下去。创业初心是创业项目的基石,明确发展目标是动力,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让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继续走下去。

(四)贯穿式与全程式的创新创业指导

不少高校在就业率压力的影响下,在学生大四毕业的时候硬性要求其去从事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次讲话中都提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良好的品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张名片甚至是通行证,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就业指导的根本应该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仅仅强调就业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就业自然无法进一步推动,更别提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分阶段、分类进行,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式执行。有些文科学生思维活跃,倾向于个人理想化,所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给予学生贯穿式与全程式的创新创业指导。

四、结语

在高校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大批具备创业想法的在校大学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是在高校中学习不到的,只有以实践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才会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创业资源与市场项目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下社会亟须大批的实践性创新人才,只有将这种创业精神坚持下去,才会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