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文/陈柔
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问题。整合目前毕业生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出台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依照十三五会议中提出的鼓励毕业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各大高校竞相增设了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课程。体育专业作为就业市场中较为冷门的行业,尽管体育文化的传播已经为高校教改提供了发展方向,但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仍存在就业困难的现状[1]。为了改善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有关部门开展了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发现,现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仍较为淡薄,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选择创业处于观望的态度,进而导致学生错失了创业最佳时间。而在选择创业的少部分学生中,由于对专业知识掌握存在误区,缺乏正确的企业人员管理理念,无明确的创业方向,均导致最终创业失败。大部分创业学生表示在校期间,由于高校缺乏正确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教师没有结合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对创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自身无法树立对创新的认知。此外,仍有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身具有创业条件及企业发展规划,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刻不容缓。
针对上述提出的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现状,为了响应教育部门对当代学生提出的创业要求,下述将以体育专业毕业生为例,从四个方面开展应用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提高应用型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一,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视程度,坚持以引导学生创新方式、完善学生基础创业体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学生到市场中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2];其二,完善校内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提供体育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咨询窗口,增设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在网络平台上或线下窗口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出创业问题,专业教师可整合市场发展现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创业指导;其三,转换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创业资源,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创业项目的可实施性、项目实施是否具有市场风险、潜在风险是否处于企业可自身调节范围内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育部门可联合校园社团委员会,成立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均可通过填写入团表格进入社团。社团建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学生良好的创业环境,使毕业生的创业流程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
为了满足创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社团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创业文化精神的宣传、创业讲座指导、创新项目设计竞赛、模拟创业活动等。毕业生以及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均可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社团活动,进而起到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的作用。其一,聘请校外专业的创业指导教授及毕业实施创业且成功的创业者,定期至社团为应届毕业学生讲解创业经过、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将创业风险降至最低等[3];其二,由专任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设计企业生产项目,由社团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并将学生设计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指标,评估最优项目设计策略,为其他创业学生提供参考。
大学生创业可为其本人及其他学生提供就业渠道,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为避免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出现的心理方面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应结合政府出台的有关学生奖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与其他社会群体均等的创业保障[4]。其一,建立高校、学生、市场、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完善多方协作大学生创业机制,加强创业协同作用,获取品牌赞助,提供大学生创业部分启动资金,减免学生创业贷款流程,学生可通过出示毕业证或有关学生证明,优惠贷款利率。对于选择租赁写字楼创业的学生,政府可提供创业学生基础的办公设备;其二,将应用型体育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并将学生创业人数、创业成功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政府及教育部门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个完善的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导工作。首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将思政教育课堂作为创新创业精神传播的载体,整合两者教学资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与创业择业观念。设置多层次立体化专业课程,进而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创业学习需要。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案例教学法、实践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学生创业实践感受,让学生切实际地掌握创业流程,了解企业生产文化[5]。最后,增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对于教学中潜在问题,学生可向教师提出反馈,教师整合社会发展趋势,转换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引导方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
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改善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考的研究。
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创新创业教学的主线方向,调动学生“想创业”“敢创业”的积极性。根据上述提出的人才培育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无论在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或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大部分学生均可根据市场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创业方向,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完成企业项目审批与签订流程,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为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提供时效数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