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场充电”你到底图什么

时间:2024-06-05

杨学义

3月2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3月26日,教育部取消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资格,其中包括5个MBA和5个MPA授权点。

近年来,不少职场人士热衷“职场充电”,相关培训市场十分火热。然而“混文凭”、“升职加薪”的功利心态,让不少上班族的“充电”之旅变成了求学囧途。

九成职场人士“充电”为加薪

9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王守忠入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几年来,随着大批硕士毕业生的涌入,王守忠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告诉记者,身为部门经理的他与新入职员工相比,在学历上明显存在短板。

“学历是硬伤,升职、涨薪空间可能会被后来者挤占。”于是,王守忠在3年前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由于平时工作量本就很大,他只能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上课,“现在想来有些不值,耗费这么大精力,除了一纸文凭,其他收获很小,”王守忠说,和自己当初的设想不同,“一纸文凭并未给我带来涨薪和升职”。

杭州某教育机构对当地院校近千名成人教育学院在读学生进行的调研中,9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薪资水平”,7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拿文凭升职”,只有4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职业技能”。该项调查还显示,34%的学生在攻读学位后薪资没有任何提升,53%的学生薪资提升在10%以下。

除了加薪,“交际”也是部分职场人士“充电”的目的,这一现象在高管群体中尤为明显。中国海洋大学EMBA总裁班招生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流行‘圈层营销,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毕业周年活动,之前的同学都会来赞助,赞助的过程也是推荐企业和产品的过程。”王守忠对记者说,攻读MBA期间确实认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开学初,互换名片几乎成了习惯动作”。

记者搜索多家教育机构,其官方网站首页大多将“晋升”、“评级”、“涨薪”和“积累人脉”作为成人教育、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宣传噱头。现实中,“文凭,,在一些公司依然是升职、评级绕不过的“门槛”,受访者普遍表示“职场充电”也是迫于“评职称”等外在压力。

学生不听,老师应付

记者通过王守忠,联系到多名曾在不同院校攻读MBA和MPA(行政管理硕士)的职场人士,他们普遍反映课堂上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应付了事的现象。

“MBA课程安排还算贴心,与工作时间不冲突”,一位曾攻读MBA的白领告訴记者,“同学们学习兴趣并不高。”他坦言,课堂上真正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玩手机、看闲书甚至聊天的是大多数。还有的学生根本不来上课,或者签到后就溜走。“说实话,一开始还有些热情,后来就疲于应付了。”另一名攻读MPA的白领告诉记者,印象中,开始时老师还都比较认真负责,但是随着课程进行,部分老师就开始应付了事。此前一项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显示,58.8%的受访者表示读在职研究生为了“混学历”,55.6%的受访者认为在职研究生教学质量差。

为规范在职学历教育,3月2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存在“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行为有失规范”等问题。3月26日,教育部取消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资格,其中包括5个MBA和5个MPA授权点。《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自今年12月1日起,各培养院校不再自行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此前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中,51.8%的受访者并不赞成对在职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录取。教学。拿证标准。

“充电”与否先选对方向

“大家都去‘混文凭了,别人有,你也得有。”王守忠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职场充电”人士都存在盲目跟风的倾向。

“关键在于做决定之前要想清楚。”王梦瑶听到王守忠的经历后对记者说。王梦瑶大学毕业后进入烟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但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与拥有硕士学历的同事相比,水平有差距。“授课过程中越发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味传授,而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同事则能够旁征博引,介绍更多背景知识,将知识串成体系,”她强调,自己读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确实在教学上遇到了瓶颈”。

李杰供职于河北省保定市一家科技公司,3年前他开始攻读“夜大”。从初中开始,李杰就酷爱计算机,笑称“可能就是太痴迷计算机,才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他曾做过维修、组装电脑的生意,后应聘到这家科技公司工作。他坦言,自己与受过大学教育的同事相比,缺乏理论知识,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李杰很珍惜“夜校”的学习机会,往往都是带着问题去学,恶补理论知识,他对自己的“充电”经历感到自豪。目前,他已升任这家科技公司的网络技术工程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教育是对自我的完善,但“职场充电”一般都有较强功利色彩。“社会应当以能力为导向”,他表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学历贬值,教育增值”。他建议准备“充电”的职场人士正确评价自己,克服浮躁心态,“如果只为追求功利,不为提高能力,最后肯定得不到回报”。熊丙奇还表示,目前很多教育机构讲师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职场充电”效果。他建议职场人士选择培训机构时,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标准等作为首要考虑对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