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周樱佬+张晓兵+郭洁
摘 要: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为例,在调查获得反映其人力资源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河西走廊较少民族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河西走廊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裕固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0-03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数量指有劳动能力的从事有用工作的总人数;质量一般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精神面貌、文化等人口的素质。这两项指标及其配置机制,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大到国家,小到各个企业和地区,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拥有了制胜的关键。加强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增强西部地区人才实力,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更是其经济和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开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
经济基础决定着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质量,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尚处在“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中,此模式终会受限于资源价格的波动性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而难以继续。从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二者的差距在进一步增大,这是由历史、政治、文化、人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合理开发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实现资源优势的转换,才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真正实现全社会发展的基本平衡和共同繁荣。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收入水平的重要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民收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收入水平的低下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迟缓,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因此难以满足对其进行开发的需求。这种状况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即“低资本累积—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低—消费水平低—产出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慢—低资本累积”的状态。因此,不管是从眼前的建设看,还是从长远的发展规划看,人力资源开发都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主要措施。
(三)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与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限,整体发展水平和素质都偏低,而很多企业岗位要求的都是高素质的专项型人才,其人才状况根本满足不了就职要求,这也是近年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劳动力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但很多人才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也会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只有劳动力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才有利于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缩小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二、裕固族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的总量
裕固族是分布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少数民族,近90%聚居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六普”资料显示,裕固族总人口为14 378人,与“五普”相比增加了659人,增长率为4.8%,年均增长率为0.47%。在裕固族总人口中,人力资源(15~64岁)总量10 747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4.75%,比“五普”增加了4.96个百分点。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
裕固族总人口中,6岁及以上的总人数有13 441人,其中,受过小学及以上教育的占到93.88%,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占到56.27%,受过高中教育的占13.3%,受过大专和大学教育的占14.58%,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占0.37%。而全国受过小学及以上教育的达94.5%,全国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达66.25%,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达24.5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达9.53%。裕固族人均受教育年数8.77年,比全国人均受教育8.81年少了0.04年,与“五普”相比增加了1.57年。裕固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有11 714人,文盲人口717人,占比为6.12%。这其中,女性和男性文盲率分别为8.84%、3.5%,与2000年相比,文盲数减少了954人,文盲率从12.18%下降到6.12%,降低了近1倍,与全国15岁以上文盲率9.31%相比还低了不少。
(三)人力资源的结构
裕固族人口为14 378人,其中,女性7 053万人,男性7 325人。从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看,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为18.53%,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74.7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72%,与“五普”相比,少年儿童占比降低了7.57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加了4.96和2.61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裕固族乡村人口7 499人,占总人口的52.16%,城镇人口有6 879人,占总人口的47.84%;与“五普”相比,城镇人口提高了20.8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城镇人口36.12%的水平,接近全国城镇人口49.68%的水平。
(四)人力资源的利用状况
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劳动力为10 747万人,其中,分产业的人口为800人,从事第一产业的527人,第二产业的65人,第三产业的208人,分别占总数的65.88%、8.12%、26%。从职业看,从事农村体力劳动的比率为65.63%,从事城市体力劳动的比率为18%,从事脑力劳动的占全部从业数的比率为27%。具体说来,从事农林牧渔工作的占65.63%,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比率为11.38%,担任技术工作的占8.63%,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作的比率占6.63%,办事员占5.75%,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从业人口的比率为2%。
三、裕固族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不够深入
为了加强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提出并制定了“人才强县”的战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基层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已经基本形成,但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还是显得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1)人力资源开发只是停留在口头或文件的形式,没有真正落地,“优劳未优酬”的现象还是存在,人才流失较为严重。(2)—些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使用、引进等方面都不够重视,没有把人力资源看作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层面,对人才的关心程度不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违背。(3)很多家庭、个人思想观念较陈旧,没有能够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从上文数据分析可知,裕固族人力资源以在当地从事农牧业为主,多属简单重复的体力性质劳动,报酬也比较低。从裕固族人力资源质量方面来说,裕固族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不到总人口的1/5,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数量少,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突出。因此,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基础和发展潜力会受到较大限制,从而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形成较强的自生内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受到生产设备改进、新技术的采用、产业结构优化、员工素质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缺乏高层次人才,人力资源整体质量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必将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而制约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育相对滞后,人口教育水平低
裕固族居住地区以全日制学校教育为主,教育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系统,职业技能教育欠缺,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于身处边远民族地区,裕固族教育“先天”不足,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大山中,没有约束,行为散漫,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够强,教育条件较差。“六普”资料显示,裕固族受过高中教育的仅占13.3%,距离普及高中阶段的目标还相差较远。其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很均衡、教育经费紧张、办学实力相对较弱、艰苦地区教师稳定性差等问题,这都制约着裕固族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后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相对滞后是导致裕固族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地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优良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其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
裕固族人力资源的劳动性质多属于简单的体力劳动,以在当地务农为主,劳动报酬较低。从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看,最低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高。其使用率从表面上看较高,但实际上隐性失业很多,使用率并不高,部分人力资源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裕固族人口聚居地区的劳务市场不完善,不能提供充分的劳务信息和服务,劳务输出服务机制不健全,使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率低。另外,部分地区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回流且未形成收益,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流向了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
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强调,人不仅是投入到生产中的一种要素,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使用;人更是企业拥有的一种宝贵资源,个别员工所拥有的专长极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需要大量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在现有条件下,要做到这一步,必须首先对人才的认识和使用观念进行更新,把开发并利用人力资源作为促进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通过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来加快地区经济的增长。逐步构建起一套推动其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监控与评价机制,以确保开发的力度和成效。针对裕固族内的各个行业,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应牢固树立“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根据自身需要的紧缺人才来制定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这样才能在地区上下形成浓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
(二)坚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重
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时,要注意初级人才的数量和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并举。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加强初级人才的开发,有利于从量上保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人才支撑,从而提升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而注重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则能为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供智力保证,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的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既能充分考虑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有效防范人才过剩的潜在风险。
(三)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大业,教育振兴是地区振兴的重要标志。民族地区的落后,虽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投入不足是阻碍其教育科技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地区的发展有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首先就必须加大对地区科技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对基础硬件环境的不断投入改善,加大基础设施如教学设备、校舍和教学仪器等的添置;另一方面,除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外,还必须逐步培养起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低学历、低技能者有机会接受先进的就业培训和技术。
(四)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一般而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这类人力资源开发形式的收益周期较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如人才引进、职业技能上岗培训等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明显的效果。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府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保证短期内不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为经济发展转型储备源源不竭的人力资源。但是,经济发展转型需要大量的中高级人才来推动,仅仅靠本地人才远远不够,应该积极吸纳外地优秀人才加入。对前来工作的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等灵活政策,进一步扩大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必须树立人力资源市场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意识,促进人力的市场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源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自由流动,才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秦志勇,李永勤.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以西双版纳基诺乡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9,(1).
[2] 石俊,刘先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动力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15,(8).
[3]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吴 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