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分析

时间:2024-04-24

王亚娟

摘 要: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素质。特岗教师虽然择业之初大多数是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岗位,就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以期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9-02

“特岗计划”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社会、设岗学校等为了稳定特岗教师队伍和提高特岗教师素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外力只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内力才起关键作用,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农村教师,特岗教师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特岗教师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在精神驱动下,自我约束,不断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追求进步,不仅有益于农村教育,更有益特岗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

一、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报考特岗教师,并不是因为十分热爱教师职业,更不是因为十分喜欢农村环境,更多的是由于就业的压力或者父母的建议。但是,从现在年轻人的个性来看,他们绝大多数绝对不会从事他们十分厌恶或者反感的工作的。所以,虽然成为特岗教师是教师职业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是他们也绝对不反感这个职业。我们经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中,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都不是自己大学所学专业。虽然农村环境让特岗教师不如意,但是特岗教师大多还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这一点比其他毕业生优越。

有哲人说过:“生活像面镜子,你哭他哭,你笑他笑。”很多时候,人的状况不是取决于事情的发生,而是取决于对待事情的态度。泰戈尔也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将错过满天的繁星。”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的人,并不在于他多么的聪明,而在于他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别人还在哭泣和抱怨时,他已看到了机遇,并及时抓住,获得成功。所以,特岗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农村生活的美好,如没有雾霾,有的是蓝天白云;没有城市的嘈杂,有的是农村的静谧;没有交通的拥挤,有的是田园生活的乐趣。特岗教师要认识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也是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农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农村教育需要高学历的教师,特岗教师能在这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特岗教师应该把政策号召与个人选择统一起来,把服务国家与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情绪调整了,人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自然而然也就会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二、提升职业精神,树立奉献理念

从事教师职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有一定的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个性品质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不是物,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双边互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效果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染学生,对学生要有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都会走向成功。在爱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备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尽一切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学生才会积极配合,主动地接受教育。正是这种复杂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诲而不倦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于特岗教师而言,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就应该有更高的职业精神和操守。特岗教师都是80后、90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虽然一部分特岗教师来自农村,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80后、90后的特岗教师兄弟姐妹较少,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大多娇生惯养,较少吃苦受累。但是,既然已经大学毕业,既然已经选择了农村从教的工作,特岗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已是成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要知道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砺人的能力和性格,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较强的奉献精神。农村孩子父母多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少年居多,因此心理比较脆弱、逆反心理严重,面对这些学生,特岗教师更应该具有同情心,用关心和爱护打开学生的心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特岗教师表明的离岗原因是忍受不了农村艰苦的环境、自己专业发展受困等,实际深挖这些原因的背后,认为大材小用、在农村委屈了自己的想法是主要推手。大学扩招后,报刊媒体一再宣传,我国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虽然这个现实大家都已逐渐认可,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包括大学生自身还是把大学生看成精英。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在大城市工作,享受舒适的环境,拿着较高的工资,这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小型私企工作的大学生频繁跳槽和特岗教师离职的深层次原因。

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教育,我国“特岗计划”绝不是仅在量上补充农村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质上的提高。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相比,现在高中生上大学较为容易。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8%,1990年为22%,2015年上升到74.3%,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初高中基础知识与昔日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特岗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另外,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开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方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有效地传递知识、教育学生,传承文化。

有了需要学习的认识,就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特岗教师可以虚心向同事请教,了解农村风土人情、了解农村教学基本情况、了解农村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学校生活;可以向同事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农村教师参加的培训较少,特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获得电子书、查阅期刊和资料,网络公开课、慕课等,增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查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积累教学心得,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特岗教师还可以订购一些经典著作,认真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语言表达等人文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学习,不仅有利于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的职业发展,而且对他们期满离任后选择继续学习或转行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坚持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一个教师新兵,在课堂上,无论是语言的表达、活动的组织,还是学生的管理,都会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经验不足所致。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技能,新兵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人也同样,不仅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而且更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作为学生发展的领导者,更需要充分调动主体性,不断进行反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1]

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成效、教育对象,反思促使教师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反思促使教师体会教书育人的幸福,收获工作的乐趣。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方面,需要养成反思习惯,并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反思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造成烦恼和厌烦心理。为此,特岗教师应该从养成良好习惯做起,每次课后,都要坚持写教学小结,总结自己的备课、上课、答疑辅导情况,分析自己的哪些想法和做法学生反映比较强烈,哪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利于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和效果较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不当导致学生思想的混乱,哪种管理学生的方法比较受欢迎,哪种方法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哪句话说得恰如其分,哪句话说得不当等。记录教学小结,进行教学反思,刚开始会很费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共性问题总结出来后就容易了,但是不能因为相对容易,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了,教师每年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教师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特岗教师还要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坚持反思,形成习惯,才能获得职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是从教师自身出发,从教师自身找寻问题总结经验,但是仅靠教师一人的苦思是不能获得全面的结论的,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的结果。所以,特岗教师应主动邀请老教师听课,认真倾听听课教师的反馈,还要主动获取经验和查找自身不足,应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互相讨论,澄清迷惑,提高认识。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对教师最有发言权,所以特岗教师更要注重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困、所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期待,从而梳理和调整自己的授课体系、授课方法、管理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使自身成为学生爱戴、受益终生的教师。

总之,成为一名教师,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同的,所以,大学毕业生通过“特岗计划”招录成为特岗教师后,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方能真正做到教师育人,服务乡村,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18.

[责任编辑 吴 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