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继续教育工作重要论述意涵的研究

时间:2024-06-05

【摘 要】***关于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阐释了意义、地位、宗旨、任务、质量等根本问题;反映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政府意志与公民力量相结合、文化继承与本土创新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制度建构相结合、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结合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方向性、前瞻性、协同性、人民性和特色性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继续教育;理论内涵;思维逻辑;时代特征;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5-0001-05

***关于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缜密的思维逻辑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关于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成人院校走进新时代、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关于继续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1继续教育的战略意义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1]继续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继续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创造人民福祉、推进国家富强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工具。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环境变化和国际竞争都需要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需要国民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我国成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0亿,办好继续教育可以撬动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宝藏,可以提高10亿成人国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办好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代表国家意志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个“轮子”,都十分重要;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密不可分,职业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需要继续教育积极参与;“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需要一流高校的一流继续教育。目前一些地方继续教育被边缘化、被“矮化”的趋势应当得到遏制,优先发展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应成为各地政府制定社会发展规划的自觉选择。

3继续教育的根本宗旨

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反映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教育也应贯彻这一发展思想。办好继续教育才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提高公民素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劳动者素质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发展命运。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继续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满足人民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是否开展活动、怎样开展活动,以及如何评价活动都应按“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原则来进行。

4继续教育的战略任务

2015年***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指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是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重大课题。[4]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服务于量大面广的全体成人,急需全面构建起满足“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要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以有力促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的转变需要“中国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继续教育应为公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创造充足的条件,继续教育应为“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提供智力支撑。

5继续教育的政治立场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成人院校“育人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集中概括和表达。成人院校应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学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员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成人院校应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和教学管理等各环节,融入教材、教学和管理等体系,使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现实作用。

6继续教育的质量要求

***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6]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能粗放运行、粗放管理,应讲究质量,树立质量意识。继续教育应从速度发展、规模效应、粗放经营转型到质量优先、内涵优先和效益优先的发展方向上来。这个质量标准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程度的问题,这个质量要求就是办好继续教育的核心指标。成人院校举办继续教育,应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这种经济利益不是惟利是图,而是合理经济回报,是在保证教育质量、保障学员利益、保证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前提下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7]

7继续教育的技术手段

***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继续教育也应拥抱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面授、现场教学、集中学习等学习形式,实施网络助学、网络教学、移动学习和智能学习,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成人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改造应加快步伐,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服务和学习模式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组织学习技术、混合学习模式、融媒体技术等新信息技术应得到全面推广实施。

8继续教育的历史机遇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8]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世界的庄严承诺。新时代的继续教育改革应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发展。继续教育可以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两大战略提供强力支撑,能够为建设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发力,能够为“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发力,能够为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力,能够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发力,能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力,能够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力。

二、***关于继续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思维逻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发展理念。

1创新: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

***特别强调创新在民族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要全面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解决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慢了,继续教育就难以满足社会和学员发展的需求。继续教育需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继续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继续教育发展的“牛鼻子”。继续教育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由粗放型、规模型、速度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高质量、效益型發展模式转变。

2协调: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个国家的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问题,形成平衡发展结构。[9]继续教育改革需要处理好我国东、中、西部继续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处理好城市、乡村继续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处理好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处理好继续教育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继续教育改革需要做好大局、大事、大势等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善于统筹兼顾“弹钢琴”。

3绿色:改革发展的基础条件

继续教育不应低质量、低效发展,不应浪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而应高质量、高效发展,能够缓解工学矛盾和提高成人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成人院校应向社会宣传生态经济、美丽中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理念,宣传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宣传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继续教育要提高实践的生态文明程度,对学员实施人本关怀和教育,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成效。院校发展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忽视社会利益,专业建设要构建科学、完善、有用的课程体系,人才评价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10]

4.开放: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教育机构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11]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资源、平台、形式以及师资队伍等都应充分开放,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合作交流,不仅要求在继续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各学校之间合作与交流,而且要求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国内继续教育与国外继续教育合作与交流。成人学校应积极地“走出去”,参与校企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一流水平的继续教育服务支持体系。

5共享: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正成为现实,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2]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应普惠社会所有成人群体,社会强势群体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群体、老年群体和社区居民也应有权利接受有针对性、有质量的继续教育。“弱有所扶”,不仅应“扶”钱、“扶”物,更重要的是“扶”继续教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中包括需要区别不同对象的“精准”继续教育的跟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短板,也需要公共继续教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配置。

三、***关于继续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 1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继续教育不仅为国民的全面发展服务,也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3]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继续教育的根本宗旨。一方面,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人院校应在学员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品德修养、知识见识、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学员提升道德境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提升学员的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学员的生命成长和完善。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发展。成人院校应关注社会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努力做到继续教育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学员生活需求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相匹配。

2政府意志与民众力量相结合

办好继续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与普通民众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方面,办好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使之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4]党的领导要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不能淡化与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监督功能应适应继续教育新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另一方面,坚持依靠民众,发挥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教育办出活力、办出社会效益的可靠条件。继续教育是依靠人、为了人、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成人群体是具有丰富学习经验和主体学习人格的学习群体。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继续教育实施的根本动力,继续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需要学员主体的参与和主导。

3文化继承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继续教育改革需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基因,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民族自信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继续教育改革应从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教育和精神追求中汲取精髓营养,挖掘本土文化、思想和特色,做到心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举止洋溢民族自信和自豪。面对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继续教育文化精髓,不能视而不见,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继续教育改革应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精华,应汲取国学思想精髓,应汲取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精华,应汲取成人教育优秀传统思想。另一方面,成人院校也应“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创新、变革招生宣传理念、招生考试内容、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以及课程互认办法。市场化招生方式、岗位化专业设置、实用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选择、课程学分制实施、宽进严出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应稳步落实。继续教育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时代、新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

4理论建构与制度建构相结合

办好继续教育不仅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也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强制性保障。一方面,应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针对我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论的薄弱现状,继续教育学者应以担当精神和拼搏精神在继续教育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当前学者应围绕终身学习立法、继续教育顶层设计、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和成人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协同研究。另一方面,健全继续教育政策和相关制度,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发展变为国家意志。

今后,应加强继续教育专项或相关法律的研究、起草与颁布工作,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内容、经费、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出台本地需要的继续教育法规。用法规和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制度下运行。继续教育需要风清气正、规规矩矩、高效运行的发展环境,需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需要清除招生宣传、教学实施、学籍管理、教学评价、证书发放、学费收取等方面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见利忘义的违规违法现象。

5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结合

继续教育改革要有问题解决意识,切实担当问题解决的责任。一方面,正视现实问题,设法解决现实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5]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和民众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继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改革来改变。继续教育改革应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区别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关键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分类施策、精准施策,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勇担重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梦需要人们去奋斗,需要人们参与创造伟大时代、伟大事业和自己的美好人生。继续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造新辉煌,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创造并提升地位。

四、***关于继续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1坚持改革的方向性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16]是我国教育改革坚持的基本方向。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17]必须办好自己的成人院校和学习型组织,必须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我国只能借鉴其合理的成分,而不能照搬硬套。继续教育改革应置于我国的现实土壤中,分析现实情况、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这样才能提高继续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坚持改革的前瞻性

繼续教育运行要行稳致远,改革的计划、战略和措施就应具有前瞻性。继续教育改革不能错失良机,应善于抓住机遇,然而也不能蛮干硬干,改革无准备无规划无计划,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实践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应协调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应超前布局,历史站位要高远,视野要宽广,眼光要深邃,不能鼠目寸光、患得患失,要有好的设计、好的方案、可行的措施和完善的程序。

3坚持改革的协同性

继续教育改革具有错综复杂性,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都是当前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要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协同发展,函授、业余和远程教育协同发展,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协同发展,要做好相互协调和兼顾工作,使继续教育改革协同发展。继续教育改革不能只考虑自身改革的步伐和节奏,而应和教育改革和国家改革同步,在教育改革和国家改革战略统筹下规划自身改革的内容、节奏和时间节点。

4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继续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学习需要是继续教育的奋斗目标。继续教育改革应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和实现人民的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权益。“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18]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能持久。继续教育不应仅仅成为少数成人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福利,而应满足最大多数人的生活需求、职业需求、发展需求、精神需求等利益诉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继续教育改革更应首先满足普通成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学习权,继续教育改革应关注成人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回归成人社会境遇和社会生活,捕捉成人学习需要,提供与需求相契合、相匹配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支持。

5坚持改革的特色性

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明显区别,十分强调即学即用。继续教育“千校一面”、与普通教育同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花大力气解决学用脱节、学而少用甚至学而无用的问题。成人学员应“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自身不足及时地查漏补缺。学员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学员的学习要体现目的性、实用性、即时性和自我导向性。成人院校办学应坚持高质量、有特色、多类型、分层次的原则,善于选择灵活、多样、便捷、碎片化的私人定制式的继续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员学习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增长知识见识的主要途径,成人院校不仅应讲授够用的基础理论,而且应花更多的时间引导学员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实践效益。

【参考文献】

[1][2][10][11][16]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6][8][13][1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05).

[4][17]***.***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5-24(02).

[5][1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7]李中亮,李阿慧.成人高等教育:利与义的纠结[J].成人教育,2017(9):13—16.

[9]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8.

[1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01).

[18]***.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中国青年报,2014-01-0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