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探索

时间:2024-06-05

张玉霞

摘 要:“课程思政”以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种课程中,形成协同效应,以构建全面育人的格局。技工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显性与隐性课程协同教学,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切实增强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课程思政    实效性

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程思政”则是实现增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技工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对当前技工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内涵分析

“技工院校”是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统称,目前辦学层次有中技、高技和技师(含预备技师)班,承担技工和技师(预备技师)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鉴定、各类技能竞赛组织及集训、社会公共实训以及就业服务等工作,服务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课程思政”作为新发展的教育理念,目前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属于大思政体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用职业素养课以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成,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知识传递的过程。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

各学校对于“课程思政”掀起了探索的热潮,但完善的课程建设方案尚未形成。

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毕业即就业”的技能型人才,在当前产教融合的技工院校办学模式下,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与岗位相匹配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法治观念、职业道德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专业课和通用职业素养课的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功能,研究“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破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孤掌难鸣的困境,尤其要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差异,真正提高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增强育人效果。

二、提高技工院校 “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对策

“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多管齐下,切实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更新“课程思政”理念

多年来,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程教学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负责,未明确专业课和通用职业素养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未形成统一的要求和标准体系。在推进“课程思政”初期,管理者和教师们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思政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有认为是新开一门课程或者在专业课和通用职业素养课中强行植入思政理论,也有认为课程思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监督及量化考核,就是个噱头。

针对技工院校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培养目标、任务以及方向上均具有一致性,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技能人才。其次要弄清二者的区别,“课程思政”涉及的视域要广一些,它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通过其含义分析就可以知道,“课程思政”主要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专业课程、通用职业素养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也要避免产生以下认识误区:认为课程思政是每一门课都要系统化、体系化进行思政教育活动,每堂课都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寻找思政元素,进行非系统化、非体系化的教育。另外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从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渗透,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显性与隐性课程协同教育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健康常识以及就业创业相关知识,现在增加工匠精神、劳动课程等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课程,对其他课程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过程中,技工院校要用好主渠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显性作用,打造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和特色,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精品课和示范课的建设,支持推进课题研究,不断与时俱进,与社会需要和时代特色相适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水平。

要充分利用技工院校专业课和通用职业素养课教师的专业化优势,发挥隐性课程的协同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一体的育人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合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

例如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四个自信”。在经济类课程中引导学生从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层面看问题,并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在工学类课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报国热情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齐抓共管为发展路径,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队伍,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和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首先技工院校党政领导要重视“课程思政”,加强顶层设计,为“课程思政”提供制度保障和软硬件资源配置,在进行干部选拔和教师聘用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实绩,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其次,要推进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均明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的要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纳入竞争和激励机制;要构建统分结合、分级分层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导师跟班培训、校本沙龙、专家讲座、外派学习考察等途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辐射作用,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增强“课程思政”意识;还要建立教师动态聘用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实行培训、换岗、退出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切实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四)加强过程管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技工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技工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评价体系,以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首先,要加大对“课程思政”的过程管理,分阶段选择不同推进策略,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确保“课程思政”能得到重视,各方面有约束,各环节有落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要建立科学多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示范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拓展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面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实现多元覆盖,以帮助教师提升素养为目标,注重反馈方式,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具有导向性的动态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2).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金浏河,高哲. 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8).

(作者单位:珠海市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