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4-06-05

张天殊,王可心

(东北林业大学 a.园林学院;b.材料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浅谈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张天殊a,王可心b

(东北林业大学 a.园林学院;b.材料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各种名目的设计专业在各地的高职院校中建立起来。但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在其意义与定位上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误读与错位现状的剖析,揭示出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技能要求

培养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办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具备岗位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更重视实践教学。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人们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认识不深,再加上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的进程中忽视了学校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缺乏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分析。基于此,本文拟以“误读与错位”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误读与错位

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非常“前沿”的学科,不同时期学科设置不尽相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美术技能、轻相关理工学科知识的现象,对于材料运用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及设计的实际功用性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设置上,因为指导教师有限,通常点到为止,只是简单地学一、两个最基本的设计软件操作的教学问题。使培养的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后举步维艰,在电脑设计方面还需从头再学。

2.认识上存在误区

目前,不少设计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艺术设计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一些传统的美术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持这种观点的人士从根本上认为,中国传统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思想、模式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国际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潮流。而那些没有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经验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根本就是徒有虚名。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就是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美术造型基础及其与专业相关的理工科类设计知识。由此可见,以上观点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设计应当是一门知识结构密集的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不同的时期具有明显不同的定义,不同时期对艺术和科学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工业经济时代更侧重科学性的一面,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更注重艺术创造的作用。

3.人才市场需求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没有任何办学经验和专业教学设施不健全、师资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形下办起来的,所以,对于市场需要哪种类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没有足够认识。在所开设的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等学科中,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服务的社会各层面的对象个性要求是什么,社会各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能力的要求是什么,目前社会上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开设这种专业,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数量如何,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对艺术设计专业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和什么样的消费群体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各大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安排比较滞后。如认识不高、投入不足、政策不力、体制不顺、办学特色不明显等仍是制约我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矛盾。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对策研究

1.增加以就业为目的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类学生从入校伊始就被灌输职业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其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在以后的公司见习、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社会艺术考察中不断得到加深巩固。艺术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并能熟练操作、演示为主,重视艺术实践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而当前的艺术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艺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而动手进行艺术设计的基础课,往往没有真正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培养的艺术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专业实习是就业前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但是学校往往在这方面投入不够,没有和用人企业单位协调好,让学生有足够的地方进行实习。学生需要走向社会,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就必须加深对专业岗位的认知,使许多专业课在社会实践 (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中完成。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与相关的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沟通协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应坚持学习,以求自身不断得到发展,随时掌握更新更好的技能。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同时也应加强其文化修养,因为只有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教师,才能把活力带给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艺术高职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全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历层次。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自外聘设计公司的高级设计师,或者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缺乏专业的技能知识,应该先下到工厂亲自实习。同时,也应该聘用一些专业的驻厂技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

3.重视“基础教育”和践行“艺术与技术并重”

大量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艺术设计领域大显身手,单纯依靠技术熟练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这可能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重视基础教育,践行艺术与技术并重原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出能创造、能了解现代艺术设计、能把握时代设计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跨越学科分级,淡化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区分,加强基础课程设置。艺术设计教育有其个性,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应遵循文理科的分级制度。因而,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应当完善传统的图案设计课程与“三大构成”课程配比关系。在基础设计中应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技能实践:一是加强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如“中国装饰风格”、“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二是要加强技能基础课程设置,如 “素描”、“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构成基础”等课程。

另一方面,注重艺术和技术并重,追求实践,并非摹仿实践。过去的艺术设计教育可能过多看重艺术而轻技术,而现代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好相反。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计算机来设计并制作,加之传统手工制作的技术也不能放弃,因而技术的培养就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艺术与技术并重,则是为了更好地加强艺术审美教育,平衡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新技术革命促成了传统工业技术的全面改造,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及常规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导致生产一线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较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受到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特别欢迎。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大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强烈,使得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流行起来。艺术高职教育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既不能完全照搬艺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也不能变成艺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级,必须形成具有艺术高等教育与艺术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要求艺术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社会需求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平台,理清现有的艺术学科与新学科之间的关系,将那些在课程体系中过时且陈旧的东西剔除、摒弃,融入新的科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1]胡梅.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2]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4).

[3]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张龙专.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3).

J04-4

B

2010-03-27

张天殊(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王可心(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1001-8794(2010)11-0075-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