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世赛成果引领技工教育不断前行

时间:2024-06-05

许远清 杨浩

摘 要: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是技工教育的标杆、技能人才的旗帜。本文探讨如何以世赛成果引领技工教育不断前行,积极推进世赛选手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技工教育的转化。

关键词:世赛    技工教育    精英化教育    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保障,而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是选拔、训练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技术工人队伍的生力军。笔者认为,以世赛成果引领技工教育,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是当下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以世赛成果促教育模式的创新

世赛选手是国家倾力打造出来的技能精英人才。中国要成为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必须拥有更多的技能精英,并将世赛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职业教育转化。

(一)以世赛标准和培养模式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为将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与对应的世赛标准和培养模式进行对接,应将符合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方式、标准、规格、手段、方法等融入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中,达到优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比如,将世赛选手的一些评价方式引入到人才评价中,实现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发现和培养。

(二)以世赛标准和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

世赛是一个职业技能的标志杆。将世赛标准和培养模式与学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对接,将符合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让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更加符合人才标准和人才规格。比如,加入心理健康课,修改与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育课程、专业外语课程等,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以世赛标准和培养方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将世赛标准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可以让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与行业企业接轨,与专业发展的前沿接轨;以世赛培养方式来优化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使教学更加有效。比如,在汽车钣金教材的编写中,学生课题完成情况也可以借用比赛的方式评定。

二、以世赛成果促实训场地的改造

世赛基地给人的印象是整潔、规范、工作氛围浓厚。技工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必须参照世赛标准,打造一流的实训场地。

(一)完成基本的实训场地改造

一是强化实训场地文化建设。参照世赛基地文化建设,技工院校的实训场地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文化建设,可布置一些行业企业规范、专业简介、专业发展史、世赛情况介绍等,让学生感受专业文化气息。

二是实训场地建设职场化。在参照世赛基地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场地建设学校的实训场,正确划分工作区、讨论学习区,设置清晰的标识标线,设施设备和物品摆放一律靠标,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环境。

三是适当购置世赛所需设施设备。符合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购置世赛所需的设施设备,让学生能够看到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并对关键设施设备有所了解。

(二)进行高质量的实训场地建设

世赛代表着世界一流的技术。我国至今已参加了五届比赛,选手成绩虽然不错,但各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建设参差不齐,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国家集训基地建设没有统一的相关标准,不能规范地指导基地展开工作;个别地方政府和基地所在单位重视不足,监督指导不到位,使基地各方面建设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少数国家集训基地条件欠佳,而实时的退出机制又不完善、不健全;国家集训基地建设过分集中于发达地区,不便全面地选拔人才。为此,笔者对职业教育实训场地建设与运行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制定完善运行机制。以“完善组织机构、明晰责权利、责任到人”的原则,有效地构建实训场地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努力做到目标一致、职责清晰、 岗位明确、团结高效,确保实训场地的有效运行。

二是建设一流软硬环境。按照世赛和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的要求和技术标准,将实训场地建设成集教学与训练融为一体的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服务。

三是营造技能竞赛氛围。在场地布置、标语标识、场地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文化元素,营造技能大赛氛围,引领学生求学习技,为本市和国家争光。

四是推进各种竞赛活动。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开展,提高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开放度和参与度,增强技能大赛的竞争性、观赏性、参与性、学习性,让技能型人才有更多展现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以世赛成果促技能人才的选培

(一)以世赛选手层层遴选方式,做好技能人才的选拔

对于“可塑”的准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遴选。

一是选拔标准的确定。以世赛选手选拔的标准、国家高技能人才标准作为准技能人才选拔的标准。

二是任课教师的初选。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认识都有其独到之处,任课教师通过日常教学和作业批改发现比赛苗子,实践证明,有时任课教师的初选对综合考查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是学校“技能节/周/大赛”海选。俗话说,高手在民间。通过全体参与的技能节、技能周、技能大赛的海选,可以发现“可塑”苗子,为培养技能高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实训教师(一体化教师)的推荐。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师最有发言权。在现今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全方位的,因而观察学生也是全方位的,尤其在技能方面的考量更为准确。因此,一体化教师的推荐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深入研究大赛规程及标准,充分利用承办、协办、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对外相互交流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共同探讨研究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规程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重构“德技并重、能力递进、适应实际”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规范模块化层级化教学。

五是在企业培训中发现人才。现在学校与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可以发现青年工人中的技能人才苗子,对其进行校企“双培”。

六是在综合考核中确定人选。通过层层选拔出来且在学校学习满一年或在企业工作满两年的准技能人才,再经过专业的训练团队进行综合考核,从而确定最终人选。

(二) 以世赛选手精英培养模式,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手段

经过层层把关选拔出来的准技能人才,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优中选优,才能培养出顶尖的技能高手。

一是明确训练标准。将世赛技术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和技师标准进行教学转化,形成自己的训练标准。

二是成立“世赛班”。为提高技能人才训练质量,将选拔出来的准技能人才组建为“世赛班”(一般定员25人以内),全方位融合世赛标准,并按企业岗位要求和世赛的规范进行日常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储备选手,把世赛标准及对选手的综合要求纳入教学和班级管理,实施精英教育。实行有别于其他班级考核的考核办法和奖学金办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德、技、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是强化训练。技能人才的训练,是将准技能人才转变成技能人才的复杂过程和系统工程,是关系到能不能成“才”的极为重要环节,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

训练技能人才时,应做到如下“四要”。

一要强化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为增强选手在技能和体能上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度加大选手的训练难度和强度。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一定不要放松选手的体能训练,选手要坚持每天晨跑、夜跑和力量训练。这既可增强选手的体质,又能有效释放选手的压力。

二要定期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会造成选手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选手的正常训练和比赛,甚至影响到成长。因此,聘请心理专家对选手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时时在训练方案中对心理辅导教师反馈的意见做出回应,必要时可因人施策,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三要保证训练时间。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时间、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和参加比赛前的停课时间段进行训练;企业职工可以通过周末时间、参加比赛前的脱產时间段进行训练。平时,则是按交给的训练内容自主练习。

四要保证训练内容。在结合世赛标准、国家工种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训练内容主要从专业技能、个人体能、心理健康、文化水平四个维度去进行。通过训练,全面提高准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之达到技能人才的要求。训练中,要将常规训练、特别的心理训练和选拔机制作为重要内容。

常规训练要严格按技能人才训练计划实施日常训练,将完成情况记录于训练日志中,并适时对训练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与检查。

此处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而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痛点。针对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选手因心理因素出现失常的问题,进行特别的心理训练很有必要。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监测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营造心理健康环境,使技能人才有情绪宣泄、放松减压的地方。心理素质训练和监测应该贯穿于技能人才选拔与训练的始终。首先,把好入门关,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必要的测评;其次,注重过程,加强全过程的心理训练和适时的心理智能预警;再次,对关键时刻进行掌控,如比赛前后的特别心理辅导、大赛前的潜能测试等。

二是引入选拔机制。要引入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和世赛选手的选拔机制,实行积分管理。综合日常训练和参加各类比赛确定准技能人才的积分,这中间考核的权重为参加比赛的得分,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得分也不同。

三是积极对外交流。参赛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有利于丰富教练和选手的实战经验。

(三)借鉴世赛经验建立机制,确保用好用活人才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要对提供人选的任课教师进行奖励;要对推荐人选的一体化教师进行奖励;要对成才者进行奖励;要对训练团队进行重点奖励。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成立训练团队。由学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与学校紧密合作的企业行业中遴选技能专家,在学校一体化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中遴选出优秀的教师作为训练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实行淘汰制,根据训练对象成绩的好坏确定去留,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聘用。

提供充足时间。“时间一分,贵如千金”。要达到训练质量,就要耗费足够的时间。学校应根据训练计划的要求,为学生、团队中的教师提供时间保证;企业相应地也要为青工苗子、技能专家提供时间保证。

保证经费来源。学生的经费,可考虑由生活补助+奖励构成;企业青工的经费,可考虑由生活补助+加班费+奖励构成;训练团队成员的经费,可考虑由课时费+加班费+奖励构成。学生的经费和训练团队成员的经费由学校提供保证,企业青工的经费由企业提供保证。

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企业对专业训练涉及的技术资料、设备、技术专家应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总之,实现世赛成果转化,是利国利民利于学生成长的大事。只要技工院校认真探索、努力实践,向世赛看齐,与世赛对标,和世界接轨,就一定能提高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国在世赛中取得好成绩做贡献,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友敬.技工院校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调研思考[J].职业,2016(12).

[2]徐君瑜.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7(1).

[3]黎德良.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职业,2012(20).

(作者单位:重庆工贸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