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4-04-24

俞东毅 成青青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一项改革。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动机,要防止“观望”的态度,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不断孕育新动力、构建新业态,促进县域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县域经济;产业政策;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88-05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空间的区域经济,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而且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动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重大创新。而作为经济发动机的县域经济,如何在这一改革中占有先机,主动作为?自今年3月初开始,我们通过深入海门市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的调研,主要是在工业经济领域方面,尝试对县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索。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与长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经济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并稳定在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态势上,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来培育新增长点;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必须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必须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来实现突破;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从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需求侧的驱动转向供给侧的驱动。对于县域经济,不管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还是要素升级都要依赖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贯穿“十三五”时期的工作主线,在“十三五”规划中占有重要分量。“十三五”规划确立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五把“金钥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衣领子”、“牛鼻子”。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县域经济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打好这场硬仗,将有力推动“十三五”时期县域经济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有力保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可从过去在经济发展中的“跟跑”、“齐跑”发展到“领跑”,将有力释放经济新活力。经济发展要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靠简单模仿、抄袭、仿制等方式来实现,因而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虽然县域经济在创新机制、创新人才上“先天不足”,但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创新驱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利于改变过去县域经济粗放增长的状况,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过去由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主体发挥不够,导致要素配置扭曲,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县域经济,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优化资源配置,调优经济结构。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供需匹配”的有效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市场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是有效供给不足,深层症结是结构失衡、供需错配。首先,随着外需收缩和内需饱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个性化、高端化等方面尤为突出,但有效供给难以跟上。比如,国内生产的粗钢卖出“白菜价”,而圆珠笔笔芯却需要进口;还有大量中低端产品积压,而我国居民却不远万里,到国外“扫货”。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打通供需通道,实现供需匹配。当前,作为县域经济,必须要在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上下工夫。

二、海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与短板

海门市有着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有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上海自贸区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叠加机遇。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海门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既存在优势,又存在一定的短板。

1.优势方面:产业结构比较优化,供需结构比较合理。目前海门市已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七大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第一季度,海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2亿元,同比增长26.1%,30多个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外贸出口增幅超过50%,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从综合实力看,《201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显示,海门市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32位,并跻身江苏省8强。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强,则财政强。2015年海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财政总收入18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2.7%和14.3%。在江苏省的全国工业百强中,以去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例,位列前7位的昆山市284.8亿元,江阴市209.9亿元,张家港市174.2亿元,常熟市157.7亿元,宜兴市102.5亿元,太仓市114.5亿元,丹阳市67.1亿元。与海门市同属南通市的如皋市、启东市、如东市、海安市在工业百强县市中分别位列第54位、55位、69位和87位。因此,海门市的比较优势明显。

二是从企业规模看,海门市已形成648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243家骨干企业,单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全市应税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4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14家,骨干企业应税销售年户均达到1.72亿元。特别是机械船舶业,拥有规模企业133家,去年实现产值646.6亿元,占全市规模产值的34.2%,成为海门市第一主导产业及最大的产业集群。还有医药化工业,拥有规模企业81家,去年实现产值335.2亿元,占比为17.1%,成为海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是从产业结构看,海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平台功能不断完善,装备制造产业园、建筑新材料产业园、复旦复华高新区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培育壮大。“两新”产业发展迅速,去年海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910亿元,占比达到47%;全市113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626.6亿元,占比达到34%。特别是新能源、智能装备以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海门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占新兴产业产值总量的64%[2]。

四是从技改投入看,据统计,海门市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超亿元项目26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1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 45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9倍、2倍和1.9倍,实现了稳步增长[3]。技改投入增势强劲,新开工的343个超千万元项目中176个为技改项目,占比超50%。2016年海门市将实施6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774.1亿元,涉及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有海宝工业园、长江生态科技城和招商局重工3个,40亿—50亿元的项目有通海港区和海新重工2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7个。

五是从科技创新看,据调查,海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4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144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3.24件。去年,海门市国际技术创新谷揭牌,首批8家境内外研发机构入驻,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投入运行。截至去年底,海门市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海门市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短板方面:产业集聚效应不高,部分产品生产“扎堆”、雷同。海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工业化程度仍然处于“散小弱”的状况,集约化、智能化存在严重不足。还有企业节能降耗和生态保护压力增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特别是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一是产业集聚明显提高,但集群效应仍不显著,产业全而不大、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产业集群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加工型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中低档产品。七大产业中,接近半数产业占全市规模产值比重在14%—18%左右,如轻工、建材和冶金三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仅为5%左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除了通光、三鑫、恒秀等重点企业外,集群内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据统计,去年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应税销售负增长的达到415家,占比为64%;还存在部分严重资不抵债、停业停产等企业,虽然占比不大,但影响不小。

二是产业链不断延伸,但关联配套仍不强,结构雷同,同质化严重。海门市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产品结构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企业围绕一个产品“扎堆”生产,“断线”产品多,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恶性竞争。海门市中高端产品的占比只在10%左右,在技术方面,主要以组装为主,如轻工、建材等产业情况尤为突出,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停留在原料采购到初级加工的环节,产品链条向高端、终端延伸不够。另外企业的关联度少,有的只是一个企业就代表一个产业。

三是品牌企业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仍不足,数量较少、单体较小。海门市品牌企业不多,辐射带动产业集群的能力不强。目前海门市还没有出现年应税销售超百亿级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不多,品牌效应发挥不够。去年,海门市具有龙头性质的119家“奖牌企业”实现应税销售321.4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57%;实现应税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不多,过10亿元只有6家,过50亿元的仅有1家。而相比苏南地区,已培育出许多年销售百亿级、千亿级企业。

四是企业技术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仍很缺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缺乏,技术装备整体仍较落后,缺乏成套设备,很难满足对产品提档升级的需求。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仅为14.2%。如装备制造业,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简陋,关键设备缺档;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以原料药、中间体生产为主,成品药生产比较少,在国际上还处于低端。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区与问题

从宏观经济来看,当前“政府红利”与“人口红利”下降、居民消费疲软、产能过剩,以及“供需错配”的存在,增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发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一些人中还未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在观念和行动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1.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的现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门市县域经济目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观望”的态度,表现在认识上还有些模糊、行动上有些迟缓、措施上还存有空档,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上面的事,是国企和央企的事,县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因而热情不高。主要表现在对这一改革的全局性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推进这一改革缺乏有效的举措。一是政府的“担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重点任务就是要去过剩产能。长期来看这对提高潜在经济增速意义重大,但在短期内将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去产能将对本地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冲击,甚至会拖累GDP。同时,大力推进去产能,一方面将会导致就业压力凸显,造成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将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损失,影响政绩考核,特别在区镇一级显得尤其突出。二是银行的“焦虑”。有的企业是靠银行借贷生存下去的,由于经营情况不佳,不断借新债还旧债。作为银行也不敢轻易“断供”,让它们继续存在,债务看起来还有清偿的希望,如果它们一旦倒了,就将成为银行的呆坏账。三是企业的“迷茫”。有的企业虽然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生存困难,但靠着银行,或者靠着政府要钱要资源,还撑着“门面”,继续生产经营。如果自己退出,不仅企业家感到“脸上无光”,而且会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上感到迷茫。

2.存在“重”招引新兴项目、“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弊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力招引新兴项目是题中要义。但我们不能忽视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为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要瞄准中高端。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给传统企业带来一次根本的转型调整的契机,可以促使企业苦练内功、转型脱困,去除无效供给。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重招引新兴项目,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为招引新兴项目是“显性绩效”,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慢功细活”,其表现在组织程度和奖惩力度上有较大落差。二是面对“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过剩产能,缺乏耐心,往往想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了事。事实证明,过剩生产能力也并不都是无用的生产能力,要把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不能只搞清退,还应该对这些企业提振改造,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关键所在。三是项目导向有急功近利倾向,甚至“拣到篮子就是菜”,有制造新的产能过剩的苗头。其实,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的项目就不能再上了,否则将会走进死胡同。四是缺乏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改变生产方式的意识,粗放式发展的惯性还没有完全刹住,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现象还未根本杜绝,供给侧改革的“以产品为王、制度为王、全要素为王”还未被大家所认识。

3.存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而淡漠“需求侧改革”的误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说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需求侧,过去解决的是市场“有没有”问题;供给侧,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问题。而如今,在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上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供给侧与需求侧方面的知识和观念还准备不足,掌握甚少,不能很好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对出台的政策、采取的举措,如何做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上双管齐下,还缺乏思路。三是在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不能很好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加强了“供给侧改革”就要抛开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而是要从以前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1.要有时代的责任担当,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每个企业息息相关。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入宣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在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解读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主攻方向、本质属性等,准确把握好基本要求。三要树立必胜的信心,防止和克服在改革中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5]等现象。

2.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化解过剩产能。产能过剩的风险是经济生活中最大的风险。实践证明,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增加经济危机的诱因。从县域工业经济来看,95%以上是民营企业,虽然化解过剩产能不十分突出,但也严重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调查发现,由于民营企业受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不少企业基本停留在原料采购到初级加工的环节。去年,海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入库税金负增长的占60%,资产负债在70%以上的达134家,占比达21%,同时还存在较多的经营效益不佳、盈利能力差、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一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特别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落后的过剩产能,要鼓足勇气关停并转。二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对产品的供需匹配做好市场调研,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管控好市场的主动权。三是政府要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实行分类施策,为企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出主意、做参谋、拿方案,如对一些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该退出的退出,该重组的重组,该转行的转行。

3.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结构,就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产业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载体是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一是要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今有些企业心浮气躁,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大多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2016年4月,海门市在全市生产、技术、研发等生产一线中,开展寻找“海门工匠”活动,以此弘扬“工匠精神”。二是要以扩大有效供给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在县域制造业品牌中,普遍存在品牌数量少、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弱的状况。成就一个品牌是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发扬以创新、执着、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脚踏实地,专心致志。三要升级产品标准,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满足中高端消费的需求。2015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实行市场贸易采购方式,企业不断升级产品标准,至2016年5月底,市场业务通关已达到1.14万票,出口突破15.54亿美元。四要以智能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推进企业制造装备升级。技改是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最快捷、最高效的路径。要鼓励企业加速更新淘汰档次低、能耗高的生产装备,要推动企业智能成套生产线、智能专用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示范应用,改善经济增长基础。

4.要突出投资的有效和精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从县域来看,在存量方面,现有的企业应税销售增长缓慢、脱幅较大;在增量方面,新开工的重大项目和新投产的新兴产业还很不足。事实表明,推动供给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投资。一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要突出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注重强功能、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要千方百计地实施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建设。二要紧盯市场需求强化创新。要打造动力引擎,改善供给增加效益。要大力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发展新优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最需要政策扶持促进的产业是环保和养老,还有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医药等产业。

5.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活力。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些企业举步维艰。据调查,企业普遍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融资成本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税费负担重”、“市场增长乏力”等问题。显然,众多实体经济企业亟待减负松绑、轻装上阵。一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下调、取消和清理规范有关税费等,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虽然县域层面在有关政策制定上受到限制,但要把国家给的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要把能降的先降下来,把该降的全降到位。2015年,海门市全面完成行政许可、行政权力、投资核准、行政收费和专项资金管理“五张清单”,实行企业设立“单一窗口”,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二要进一步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环境,全力为企业服务,发挥企业家作用。事实证明,能否为企业“造环境”,对当地经济能否稳健发展尤为重要。哪个地方环境造得好,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发展。当前要着力化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准入难、创新难等突出问题,如为企业打造低税费成本、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物流成本等的环境,再如出台、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去库存,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等。

6.要优化土地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目前,土地供给不足,还有土地使用成本偏高等问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制约十分突出。一要大力挖掘复垦资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加大对诸如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区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形成建设用地指标。2016年海门市对各区镇下达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的指令性任务,并作为全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市财政按挂钩复垦新增耕地入库面积,先予安排5万元/亩的项目实施启动资金。对区镇不需使用、愿意向市统一调剂的挂钩新增耕地指标,市财政将按30万元/亩的标准予以定额补助[6]。二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巩固确权成果。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当前,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确权,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不断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

7.要创新驱动,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不断孕育,必须要在构建新业态上发力。一要加快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是下一步整个产业升级,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手段,我们必须把一些传统产业通过嫁接引入互联网的理念,使其原来的模式有所创新,原来的生产方式也有所创新。据专家分析,今后5年,制造业企业都要走上“互联网+”的改造之路,否则将被时代淘汰。二要促进企业的“证券化”。要充分认识由产业资本时代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的这一重大变化,要用好资本市场,适应金融资本时代的需要;要鼓励企业积极上市,尽快让企业证券化[7]。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层出不穷,要增强企业的新生力量,不断拓展企业的管理思维,用新思维引领新潮流,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劲。

参考文献:

[1] 龚雯,许志峰,王珂.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1-04(2).

[2] 杨曹明.海门市政府工作报告[N].海门日报,2016-01-16(1).

[3] 姜龙.在海门市委13届7次全会上讲话[EB/OL].人民网,2015-12-31.

[4] 吴敬琏,等.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5]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N].人民日报,2016-05-17(1).

[6] 海门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工作的通知[Z].海政办发〔2016〕5号.

[7] 王书芬,等.新常态下海门市“草根企业”发展探索[J].当代经济,2015,(34):89-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