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讨

时间:2024-04-24

齐曼 宋淑芳

摘 要:通过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剖析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找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建议,以推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15-02

一、普惠金融概述

(一)普惠金融的含义

普惠金融是一种能够全面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让利于传统金融之外的农民、小微企业等低收入人群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取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对普惠金融做出了详细解释,即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1]。吴国华(2013)指出,农村是普惠金融的主战场[2];林永福(2014)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的矛盾是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3];焦瑾璞等(2015)认为,对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不足,金融服务需要加强[4]。

(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1.有助于为农村提供便利的基本金融服务

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农民办理储蓄、转账、挂失等基本金融服务只能去乡镇或县城,来回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逢除夕等特殊日子都要排长队,办理支付、转账等基础服务非常不方便。发展普惠金融将扩大农村地区基础金融覆盖面,通过指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办惠农支付点、布放ATM机等终端电子服务机器,为农村提供便利的基本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配置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却非常不均衡,城乡差距巨大,发达地区往往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源,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的农民、弱势产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资源获取非常困难。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能够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助于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3.提高收入,改善农村地区贫困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基地,但农业的高风险性使得农民的收入不能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微薄,加上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村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服务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农业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考虑,金融机构不愿意对农民提供资金。农村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农民家庭以及弱势产业,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帮助农村低收入人群提高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村改善贫困现状。

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传统金融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遵循行业的“二八定律”,关注的都是高价值客户。市场中存在的小微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长期被严重忽视,难以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务,有效金融供给不足。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占比大,大部分农民都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绝大部分人无法获得包括贷款、结算转账等一系列他们需要的金融产品,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如通过民间借贷等来获取金融服务。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的金融服务通常都代价昂贵且不可持续。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就是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建设,创新价格合理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的金融服务需求,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阻碍普惠金融发展

从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农村的躲债、赖债现象常有发生,大大打击了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健全,截至2014年年底,农民信用档案覆盖率仅为44%,缺乏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5],这不仅挫伤了金融机构的惠农积极性,也助长了不良风气,阻碍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农民文化程度有限,普惠金融推进存在困难

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金融知识了解少,接受能力较差,对金融服务产品操作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此外,农民的识别能力较差,所以在网络普及和电商涉足的同时也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农民很可能会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三)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样化和经济发展多样化相比,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功能都还远远不够。首先,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农业融资面临风险大。其次,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村镇企业等,由于农民和村镇企业的性质、活动内容以及规模的不同,其金融需求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和要求不同[6]。最后,我国农业保险覆盖不足,风险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已经覆盖了90%的农村地区,但金融服务力量不够,还未形成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加强。

(四)缺乏激励机制,普惠金融推进缺乏动力

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当前农业保险有效覆盖不足,农业效益较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保险和优惠信贷的主动性不足。此外,农村信用环境较差,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产生了惧贷的心理;而国家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动上,将主要重担放在中小金融机构身上,可能会给中心金融机构带来巨额成本,从而影响其商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促进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一)加大诚信教育,健全征信系统

农村的信用环境一方面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有关。因此,有必要从两方面来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一是加大对农民的诚信教育,同时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并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以此督促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落实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教育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农村金融机构不够完善的征信系统让一些不诚信的人有机可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若是任其发展,长此以往必将影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阻碍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进工作。

(二)推广移动金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移动金融信息获取快、共享效率高、金融成本低,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3.06亿个,手机普及率达到95.5部/百人,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90.1%。中国发展移动金融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借助推广移动金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健全。一是继续推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和助农取款服务的发展,以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的问题。二是鼓励信用卡的发放,加大分期付款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农民小额贷款的需要。三是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原则,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活发展动力

农村金融缺乏外部激励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缺乏动力。一方面需要加强财政税收和金融监管的政策协调,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倾斜,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互联网金融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增加融资方式以及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进而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激发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动力。

(四)完善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

政府部门应当配套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普惠金融的推动进程,切实为农民等低收入提供有效合理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加大监管力度,维持金融市场秩序,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保障金融安全;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断降低成本。这样,既能让农民等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也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普惠金融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印2020年)的通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

[2] 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32-45.

[3] 林永福.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4,(26):238-240.

[4] 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2-22.

[5] 尹振涛,舒凯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1):103-107 .

[6] 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3):109-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