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季林帅 于超 刘国炳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船舶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适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基础性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均位列全球第一,已经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近年来,船舶行业也经历了深刻变革,大量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被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等领域。
为了更好适应行业发展,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满足新形势下船舶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内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以促进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是直接服务当地相关行业的。因此,独立学院应大力发展应用实践型本科教育,该教育类型是在我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适应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与否,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独立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系统深入研究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革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面向国内各大造船企业和地方船厂,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结构制造和舾装方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外语、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系统地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学生要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和渗入其他学科领域的意识。
2.基本知识要求
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该领域设计、制造过程所需的基础性软硬件技术。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相关技术法规和国内外主要船级社规范。
3.基本能力要求
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现代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设计、制造、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备现代造船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4.文献检索要求
掌握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
5.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及听、说、写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职业技能(证书)要求
掌握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能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CAD、SPD、无损检测等证书。
达到该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将具备将船舶总体、结构、制造、舾装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用于解决船舶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船舶制图和船舶原理等理论知识,通过相关软件识别、表达和分析相关工程问题,获得问题的起因、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等有效结论,并且能够针对具体的工程情况,编制满足要求的设计书和建造方案,并能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法规、安全、绿色以及环境等因素。在使用现代工具方面,能够针对船舶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选择恰当的技术和软件并加以使用。在强调团队协作的时代背景下,本专业人才应能够在团队中承担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管理方法,并能够在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能够与业界同行交流沟通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包括撰写设计文件、项目报告等,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所培养的人才还应具有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应担负的责任。
二、课程体系重构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作为保证。围绕全新定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应打破原先陈旧的课程框架,重构与新时代船舶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将该专业分为船舶舾装与船舶结构制造两个方向。两个专业方向拥有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集中实践性环节。通识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课程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都越来越受到重视,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占总学分比例超过40%。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必修的先修课程,它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包括电路技术、船体制图、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和船舶结构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船体结构和船舶原理等;选修课程包括船舶工程创新导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工程项目管理和海洋工程基础等。
在专业课方面,除了两个方向均需修读的专业主干课外,还有根据不同方向开设的专业方向必修课。主干课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制造技术、造船生产设计、船体结构与强度、船舶设计原理与应用、船舶材料与焊接等。船舶舾装方向选修船舶造型与舱室设计、船舶设备、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管路系统以及船舶电气设备等;船舶结构制造方向选修造船成组技术、船舶法规与检验、造船精度管理、现代造船工程以及工程测量等。专业选修课方面两者不作区分,可供选择的主要课程包括游艇设计、船舶CFD分析、船舶操纵性和耐波性、船舶振動与噪声控制、水面舰艇结构、素描基础、船舶涂装技术、工程船舶以及人机工程与船舶美学等。涉及船舶专业知识的集中实践性环节包括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船舶模拟装配实训、结构性能试验、制图大作业以及各重要课程内设的课程设计(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船舶结构设计、船舶总体设计、锚泊系泊系统设计、船舶生产设计)等。
该课程体系在保证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比例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了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性环节的比重,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强化了工程实践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力度。
三、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独立学院实际条件,借鉴船舶专业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本,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弊端,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独立学院可针对专业课,引入讨论式、案例式和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当中某一部分内容,采取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将各自团队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负责提出问题、课堂引导,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引入校外资源,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结合船舶专业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独立学院部分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校内装配实训中心或船厂生产车间,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联合授课。该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船舶构造、具体建造过程等,不仅可以避免传统课堂影像教学略显抽象晦涩的缺点,同时也能保证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及时得到更新。同时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到船厂进行培训,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船厂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3.注重过程考核,改革课程成绩评定机制
以往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求和来确定的最终成绩,而且基本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该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是考前突击复习考试重点,为了考试而复习,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对于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很多专业课知识都是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到的,不理解掌握,考完就忘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对于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要强化平时过程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降低一次性期末考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四、小结
独立学院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实行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托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勇于创新,大胆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进行完善,最终培养出符合船舶行业发展最新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学,刘文白,张宝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船海工程,2012(6).
[2]徐俊英,张志国,冯大奎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时代教育,2015(3).
[3]黄海,张国成,张铁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4]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養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5]何新英,应用型本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7(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