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熊勇
摘 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高新的机械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涌现,对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渐失对传统加工技术的兴趣。钳工作为一种传统的机械加工技能,作为接触数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认为,提高钳工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新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兴趣 钳工 实训课 有效性
对于机械、数控等机电类专业来说,一般要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包括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装调维修等。通常而言,钳工作为后续各工种学习的基础应首先开设。可见,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等)的学习应作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操作感性认识的重要课程,应受到各位教师的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态度不端的现象愈加严重。受此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教学内容满堂灌,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一问题在枯燥的机械实践课上尤为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操作课,掌握好专业技能,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实践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工作中,笔者尝试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一、钻研教材,创新教学项目,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钳工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中级技能鉴定中的应会考点和各级中职技能大赛中应用到的锉、锯、划线等基本技能,过分强调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数控以及一些特种加工方法逐渐占领整个市场,像钳工这样的传统工种已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加之各类中职钳工教材的内容陈旧、项目过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对于广大中职学生而言,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是加工、装配及设备维护等。这些工种(岗位)对钳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综合以上分析,联系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多方因素,根据浙江省中职数控专业新课改教学方案,笔者开发了各种新颖的实训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以吉普车模型制作的教学项目为例,笔者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融入一个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图样的出示即能马上激起学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该项目涉及零件多、工种全、工序较复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每个零件作为一个教学任务分阶段完成。学生在完成整个模型的制作中,对钳工的多种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艺安排能力提升明显。同时,通过整部吉普车模型的组装完成,学生对部件的装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车总装配图见图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盘、车身、方向盘、车座、车轮等。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着技能师傅的角色。教师一般以项目教学的方式,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完成项目训练,教师提供答疑和个别辅导。这样的授课过程遵循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认知规律。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传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课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无论在主观态度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达到学习的目标,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对于解决以上问题作用非常明显。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师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通过组员的相互协作,保证小组成员均能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学中尝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课堂展示等素质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也特别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开设兴趣小组,培养教师的小帮手,以成就感的获取提升学生的兴趣
由于笔者学校机械类专业班额较大,加之实践课时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少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学校开设了各工种的兴趣小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受过训练的学生既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指导后进学生,也能作为学校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
图2 吉普车车架零件图
钳工兴趣小组主要是从一年级机械专业中选取了8位同学,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这个层次的学生是培养兴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时机,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师引导了。活动伊始,先教会学生识读装配图、零件图,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其保持对本专业的兴趣的关键。以吉普车模型项目为例,先使学生了解吉普车的整体结构,各个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各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对照着装配图,识读每一个零件图,了解清楚每一个零件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车的车架零件(见图2)主要由钳工来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观要精美,合理的工艺安排就非常重要。两位同学先行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经过小组共同分析,发现零件的厚度较薄,必须注意孔加工的钻头尺寸。通过这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讨,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学生代表长兴县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载誉而归。与此同时,这批学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领悟能力,可以作为教师实训教学的助手在课堂上给予其他同学帮助,既可以适当解放教师,兼顾全体同学,使教学效率提高,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同学的认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对家长、对学生、对社会负责。
(作者单位:长兴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高新的机械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涌现,对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渐失对传统加工技术的兴趣。钳工作为一种传统的机械加工技能,作为接触数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认为,提高钳工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新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兴趣 钳工 实训课 有效性
对于机械、数控等机电类专业来说,一般要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包括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装调维修等。通常而言,钳工作为后续各工种学习的基础应首先开设。可见,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等)的学习应作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操作感性认识的重要课程,应受到各位教师的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态度不端的现象愈加严重。受此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教学内容满堂灌,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一问题在枯燥的机械实践课上尤为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操作课,掌握好专业技能,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实践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工作中,笔者尝试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一、钻研教材,创新教学项目,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钳工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中级技能鉴定中的应会考点和各级中职技能大赛中应用到的锉、锯、划线等基本技能,过分强调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数控以及一些特种加工方法逐渐占领整个市场,像钳工这样的传统工种已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加之各类中职钳工教材的内容陈旧、项目过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对于广大中职学生而言,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是加工、装配及设备维护等。这些工种(岗位)对钳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综合以上分析,联系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多方因素,根据浙江省中职数控专业新课改教学方案,笔者开发了各种新颖的实训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以吉普车模型制作的教学项目为例,笔者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融入一个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图样的出示即能马上激起学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该项目涉及零件多、工种全、工序较复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每个零件作为一个教学任务分阶段完成。学生在完成整个模型的制作中,对钳工的多种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艺安排能力提升明显。同时,通过整部吉普车模型的组装完成,学生对部件的装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车总装配图见图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盘、车身、方向盘、车座、车轮等。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着技能师傅的角色。教师一般以项目教学的方式,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完成项目训练,教师提供答疑和个别辅导。这样的授课过程遵循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认知规律。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传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课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无论在主观态度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达到学习的目标,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对于解决以上问题作用非常明显。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师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通过组员的相互协作,保证小组成员均能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学中尝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课堂展示等素质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也特别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开设兴趣小组,培养教师的小帮手,以成就感的获取提升学生的兴趣
由于笔者学校机械类专业班额较大,加之实践课时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少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学校开设了各工种的兴趣小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受过训练的学生既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指导后进学生,也能作为学校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
图2 吉普车车架零件图
钳工兴趣小组主要是从一年级机械专业中选取了8位同学,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这个层次的学生是培养兴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时机,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师引导了。活动伊始,先教会学生识读装配图、零件图,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其保持对本专业的兴趣的关键。以吉普车模型项目为例,先使学生了解吉普车的整体结构,各个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各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对照着装配图,识读每一个零件图,了解清楚每一个零件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车的车架零件(见图2)主要由钳工来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观要精美,合理的工艺安排就非常重要。两位同学先行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经过小组共同分析,发现零件的厚度较薄,必须注意孔加工的钻头尺寸。通过这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讨,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学生代表长兴县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载誉而归。与此同时,这批学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领悟能力,可以作为教师实训教学的助手在课堂上给予其他同学帮助,既可以适当解放教师,兼顾全体同学,使教学效率提高,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同学的认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对家长、对学生、对社会负责。
(作者单位:长兴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高新的机械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涌现,对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渐失对传统加工技术的兴趣。钳工作为一种传统的机械加工技能,作为接触数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认为,提高钳工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新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兴趣 钳工 实训课 有效性
对于机械、数控等机电类专业来说,一般要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包括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装调维修等。通常而言,钳工作为后续各工种学习的基础应首先开设。可见,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等)的学习应作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操作感性认识的重要课程,应受到各位教师的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态度不端的现象愈加严重。受此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教学内容满堂灌,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一问题在枯燥的机械实践课上尤为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操作课,掌握好专业技能,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实践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工作中,笔者尝试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一、钻研教材,创新教学项目,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钳工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中级技能鉴定中的应会考点和各级中职技能大赛中应用到的锉、锯、划线等基本技能,过分强调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数控以及一些特种加工方法逐渐占领整个市场,像钳工这样的传统工种已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加之各类中职钳工教材的内容陈旧、项目过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对于广大中职学生而言,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是加工、装配及设备维护等。这些工种(岗位)对钳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综合以上分析,联系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多方因素,根据浙江省中职数控专业新课改教学方案,笔者开发了各种新颖的实训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以吉普车模型制作的教学项目为例,笔者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融入一个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图样的出示即能马上激起学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该项目涉及零件多、工种全、工序较复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每个零件作为一个教学任务分阶段完成。学生在完成整个模型的制作中,对钳工的多种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艺安排能力提升明显。同时,通过整部吉普车模型的组装完成,学生对部件的装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车总装配图见图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盘、车身、方向盘、车座、车轮等。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着技能师傅的角色。教师一般以项目教学的方式,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完成项目训练,教师提供答疑和个别辅导。这样的授课过程遵循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认知规律。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传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课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无论在主观态度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达到学习的目标,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对于解决以上问题作用非常明显。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师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通过组员的相互协作,保证小组成员均能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学中尝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课堂展示等素质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也特别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开设兴趣小组,培养教师的小帮手,以成就感的获取提升学生的兴趣
由于笔者学校机械类专业班额较大,加之实践课时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少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学校开设了各工种的兴趣小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受过训练的学生既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指导后进学生,也能作为学校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
图2 吉普车车架零件图
钳工兴趣小组主要是从一年级机械专业中选取了8位同学,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这个层次的学生是培养兴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时机,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师引导了。活动伊始,先教会学生识读装配图、零件图,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其保持对本专业的兴趣的关键。以吉普车模型项目为例,先使学生了解吉普车的整体结构,各个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各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对照着装配图,识读每一个零件图,了解清楚每一个零件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车的车架零件(见图2)主要由钳工来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观要精美,合理的工艺安排就非常重要。两位同学先行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经过小组共同分析,发现零件的厚度较薄,必须注意孔加工的钻头尺寸。通过这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讨,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学生代表长兴县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载誉而归。与此同时,这批学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领悟能力,可以作为教师实训教学的助手在课堂上给予其他同学帮助,既可以适当解放教师,兼顾全体同学,使教学效率提高,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同学的认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对家长、对学生、对社会负责。
(作者单位:长兴技师学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