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魏春燕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类院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及特色体现。它作为区别于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社会需求的第四类职业教育模式,是以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及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职校和企业共同培育人才的方式,是提高职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加快校企合作对促进职校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及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类院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就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 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经济的教育,是沟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其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生产的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类院校与企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职校为企业发展提供必需人才,同时,企业为职校发展提供现实课题。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复杂、艰巨、关联多方利益又具有外部公共行政的教育教学活动。广义的校企合作指教育机构和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研及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职业类院校的校企合作也属于广义校企合作的范畴,其核心是职业类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校企合作不但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现代流行的教育方针。人类的工作技能包括专业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计划、组织、沟通能力,其获取的主要途径都是来自工作经验,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1.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
高职院校和对口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对口企业的专家到高校来兼职授课,把企业所需人才的信息传递给院校,同时院校老师到对口企业定期实践,了解对口企业中新的技术及工艺,从而改进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育教学的程序,让学生一毕业就可直接上岗工作,同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对口企业可向高职院校配备先进的生产实习设备,从而改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环境。校企联合办学的优点很多,但仍不可忽略学校与企业工厂环境的差异,联合办学模式中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工厂的氛围,容易使学生初到工厂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半途而废。
2.“订单式”办学的形式
高职院校中的在读学生即为对口企业的预备员工,在共同利益的协调下,院校与对口企业共同管理,商定培养计划,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目的性地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从而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教学办学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信息工程系与中国联通公司“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联通工作,省去了再培养的环节,学生到单位直接顶岗工作。机械工程系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鲁泰纺织班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鲁泰工作,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虽然避免了培养上的盲目性,但学生到岗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三、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针对传统校企合作形式中的各种问题,本着提高院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及推动企业发展的目标,急需改进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现阶段,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源,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大部分企业已把职工培训与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及其服务的作用,推动职工培训的快速发展成为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紧抓行业协会这一支点,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校企合作,一般是由单个企业和学校签订“订单”,达成共同培养人才的互惠协定。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及其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以及校企利益矛盾的突现,就有可能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可持续开展,所以必须有第三方来解决这些困难,使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而行业协会就成为这第三方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订单式”培养时,先由行业协会对多个企业所需的相同岗位的人才进行汇总,然后再委托某一高职院校进行培养。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即可有多家企业的相同岗位进行选择,增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同时,每家企业最终都会招到合适的人才,这样使企业受益的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化解了传统的“订单式”培养中的矛盾,使校企合作可以更加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另外,在传统“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方式中,如若某个专业的招生人数过大,或者因外部大环境使对口合作企业对口岗位萎缩,不能满足合作学校岗位数量要求而产生合作矛盾时,在这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中,行业协会就可出面把培训的学生分配到多个不同的企业中,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实习岗位不够的矛盾。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