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队员的竞赛心理

时间:2024-06-05

董立毅

摘 要:技能竞赛日益成为职业学校技能教育水平的试金石,选手们的心理状态逐渐被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在整个备赛、参赛过程中,要借助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结合的方式,采用心理调试技术,对竞赛队员和教练员进行心理干预,建立相应的心理训练体系,并帮助他们提升心理素质,在技能竞赛中表现出应有的水平。

关键词:中职 技能竞赛 心理训练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自2008年首届中高职共同参与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职业技能竞赛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讲话强调:“要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技能大赛既要展示学生选手们高超的技能,也要展示现代职校学生的心理能力和素养。因此,调适选手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成为了各支竞赛队伍亟须攻克的课题。笔者结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竞赛队员心理调适工作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参赛选手心理分析

竞赛队员从选拔进入备赛团队直至比赛,含有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作息时间、人际关系、竞赛难度等各种复杂因素。尤其成绩要求、训练强度的增加、训练环境的封闭性等因素容易造成心理波动。选手在整个备赛及参赛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心理表现。

1.不良的参赛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行为的背后必有原因,这里所说的原因就是动机。动机水平的高低会对选手水平的发挥产生关键影响。当选手处于较低的动机水平时,会表现出竞赛的主动性低、不积极,比赛时无法充分发挥水平,心理上的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结果自然竞赛成绩不佳;但过强的动机对竞赛水平也不是那么有用,强动机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反而会使选手注意力分散,附带出现高压力、情绪不稳定,动作难控制,精细行为精度下降,对竞赛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适宜的竞赛动机是要参赛队员保持良好的参与心态,在比赛中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

2.过度的情绪反应

很多指导老师会要求竞赛队员不要紧张,殊不知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助于提高选手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是激发选手的潜能。选手需要调适的是过度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反应。过分看重竞赛结果的重要性,过分关注周围人的看法,过多关注对手的表现,都会让选手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自身水平的正常发挥。在通常情况下,选手的紧张情绪会随着比赛的临近逐渐增强,在赛中逐渐得到释放。假如比赛成绩不佳,负面情绪记忆会保持,影响下一次比赛。因此,选手的心理调适不仅要放在赛前,也要在赛后保持一段时间。

3.心理“高原现象”

竞赛选手从选拔出来到参加比赛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几乎所有选手都出现过“高原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高原现象”很容易让竞赛选手出现浮躁心态,影响训练效果。

4.缺乏自信心

竞赛选手只看到对手的闪光点,对对手评价过高,周围人嘲笑等消极反应都很容易让选手自信心打折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在备赛过程中,如果缺乏自信心,会导致选手成绩停滞不前,严重的会导致选手退出,影响整支备赛队伍的士气。

5.过早激活比赛状态

心理状态的激活是指临赛时让选手处于思路清晰、精神振奋、斗志高昂、信心十足、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选手能最快地适应比赛环境,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技能水平。但如果这种状态过早被激发,则会让选手产生精神亢奋等,过早出现疲劳,导致比赛时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积极地开展竞赛选手心理训练

笔者曾负责过学校三支国赛队伍的心理帮扶工作,每支队伍都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参赛心理问题,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最好的一支队伍曾获得全国技能比赛某项目中职组一等奖中的第一名。根据笔者经验,竞赛心理训练需要早实施、早干预。

在《心理大辞典》中,心理训练(mental training)被解释为“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以达到最适宜强度、最佳状态的过程。”从挑选备赛队员开始,心理辅导员就需要开始进行心理干预了。首先,心理辅导员需要利用专业心理测量软件和面询技术,帮助教练员挑选合适的队员。接下来,心理辅导员需要了解整个备赛的过程,甚至需要了解整套比赛的方案,以便更好地与备赛队员沟通。同时,心理辅导员需要观察教练员和备赛队员的心理状态,定期与他们进行面询交流,利用团辅技术,及时帮助教练和队员化解心理问题。如果有条件,心理辅导员最好跟参赛队员一起去比赛场地,进行临场心理调适。当比赛结束后,心理辅导员需要跟教练、队员完成最后的心理调适环节,进行积极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参赛选手竞赛心理调适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原则和方法。

1.把握心理训练的基本原则

(1)联动性。学校是技能竞赛的组织者,教练老师是竞赛的实施者,心理辅导员是协助者,三者都有竞赛管理责任,各有竞赛辅导的优势,不能相互割离。特别是在消极时期或者出现突发事件时,针对选手心理状态,管理上要建立机制,心理辅导上要形成合力,帮助竞赛队员回归到正常状态。

(2)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竞赛队员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其自我调适的能力,在认知上帮助他们能够积极地去看待比赛,学会用幽默、自我肯定、卸力等策略积极应对面临的难题与困境,鼓励他们在训练中勇于尝试、敢于担当,养成自信、乐观、坚韧的心理品质,由内而外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健康人格。

(3)发展性。从近期的角度来看,这像是一次危机干预,进而影响学生的备赛比赛。但从长远来看,这次心理训练能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心理辅导员在制定心理训练方案的时候,目光不能太短浅,不能太功利,需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挖掘其潜在能力,从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中职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4)交互性。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往往互为因果,单一的训练方法有时很难奏效。因此,在制定心理训练方案伊始,需要从教练员、班主任、家长等多个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训练时要采用多种训练方法,结合训练、生活、娱乐等角度,灵活多样、多维化地去开展训练。

2.主要调整方法

(1)调整选手参赛认知,激发良好的竞赛动机。在组队伊始,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进行“破冰”,增进相互了解,而后通过其他主题的团辅活动帮助参赛选手树立目标,保持正确的参赛动机。在备赛过程中,心理辅导员也需要通过选手的自我评价来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情况,采用个别面谈的方式实施干预。

(2)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消除过度紧张。在备赛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展示竞赛对手的比赛情况,让选手在备赛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客观分析的心态,消除慌乱情绪。同时,也可以联系教练,进行全天候的仿真模拟比赛,并且在比赛过程中,设置1~2个队员可能忽视的障碍,比如少一个部件或者周围的干扰音等,增强学生临场心理素质。心理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腹式呼吸法、系统脱敏法等放松技术,帮助选手放松,最好使选手能掌握放松技术,做到自我泄压。

心理辅导员要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也要关注教练员的心理状态,避免教练员将紧张、压力转嫁到队员身上。所以也要将教练员请到部分团辅中,消除队员的困惑,同时也让教练自己泄压。

(3)协调队员关系,形成团体动力。心理辅导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整个竞赛团体以及各个竞赛小组进行团辅,通过不同主题的团辅,消解团体中可能存在的冲突矛盾,使备赛队员在互相学习中形成感恩、沟通、宽容、欣赏等心理品质,在备赛训练中体会合作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团体凝聚力提升,形成团体的合力。队员们形成良性的备赛参赛氛围,将有助于团队达成有效的目标。

(4)克服赛前恐惧,加强参赛欲望。针对选手在备赛或赛前会出现害怕、恐惧、怯场等情况,心理辅导员需要及早预判,了解选手的心理特征,利用系统脱敏法等咨询技术,帮助选手在赛前克服恐惧。也可以利用幻游的技术,让选手体会获得胜利后的喜悦感,从而增强他们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临赛怯场等问题,心理辅导员还需要制定应急方案,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激发选手斗志。

(5)赛后心理调适,避免心理无助。赛后心理训练通常不被重视,学校领导、教练员会用一些安慰的话语一带而过,大家在潜意识中认为比赛已经结束,一切已经完成。这是一种认知误区。赛后无论成败,参赛选手都会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会迁延、泛化,对今后的训练、比赛,乃至学习、生活产生进一步影响。所以,在赛后,心理辅导员应和教练员、参赛选手一起对比赛表现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此次得失,避免盲目自信或失落等心理危机的出现。

在竞赛团队中加入心理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竞赛选手进行心理训练,增强选手们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排除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选手们对比赛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参赛认知观念,用正确的比赛态度、最佳的心理状态,取得最理想的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孟祥新.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2(3).

[3]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