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研究述评

时间:2024-04-24

刘礼花

摘 要:创业团队治理是激发创业团队人力资本和提高创业绩效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在回顾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中介机制以及创业团队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边界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关系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57-04

团队创业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创业现象,其无论是成功率还是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都要比个人创业好。虽然团队创业能整合多种资源和具有团队生产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挑战。本文试图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创业团队治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创业团队治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从而对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进行预测。

一、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内涵和要素

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更多具有共同企业愿景与目标,共同创办新企业和参与企业高层管理与战略决策,共同承担创业风险和共享创业收益,相互合作且彼此对团队和企业负责的人组成的特别高管团队。创业团队的治理机制有两种: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创业团队的契约治理旨在明确“执行未来特别行动的承诺和义务”,即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形式明确创业团队成员应遵循的正式规则,是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包括股权、收益权与管理自主权的配置。其中,股权配置和收益权的配置要能反映创业者人力资本差异程度,股权的设置要具有可调整性,即今后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调整现有股权结构,或代持部分股权留给新加入的成员或现有成员。自主权的配置要求契约的设置能保证各成员都具有充分表达意见和充分决策的权利。

创业团队的关系治理旨在提高“社会关系规范和价值认定”,即通过形成良好团队互动规范以消除不完全契约潜在的交易风险,是创业团队成员之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创业机会所建立的一种创业合作相关权、责、利的非正式协调机制。Schjoedt等认为,创业团队关系治理包括血缘、价值观相容性、信任。He等则提出创业团队关系治理包括授权、知识分享和灵活性。朱仁宏等从人力资本激励的角度提出创业团队关系治理包括三个维度:共同愿景、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同,其原因在于对关系治理的关注点不同,有些研究关注关系治理的内在规则,有些研究则关注关系治理的外在行为。Grandori认为,关系治理须同时包含内在规则和外在行为两方面。

二、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现有研究对创业绩效考察和测量主要分为企业和团队两个层面:当样本企业处于早期阶段( 通常3年以内)时,由于企业收入较少甚至没有收入,常采用关注团队层面,并用团队有效性的指标来测量,采用企业层面的指标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质量;对处于其他阶段的企业,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层面,并常采用企业层面的绩效指标衡量(企业绩效)。企业层面的绩效指标既包括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增长率、投资回报率等,也包括非财务的指标,如市场份额增长率、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能力等。因此,本文中的创业绩效既包括团队绩效也包括企业绩效。

以往研究发现,企业的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都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朱仁宏等通过实证发现,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企业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契约治理越明确,创业绩效越好;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愿景越清晰以及相互信任度越高,创业绩效就越好。杨俊辉等认为,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会影响创业团队的权利结构安排,因此作为团队结构因素将影响创业绩效。Frances 和Sandberg(2000)发现,团队成员间的友情关系使团队成员间形成一种非正式的隐形契约以开展创业投资,并有助于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情感冲突,从而提高创业绩效;并认为,如果创业团队在进行创业投资前是基于友谊而组建的团队,,则会迅速实现职能的齐备。Li(2001)认为,关系治理有助于团队成员协调,减少团队在政治行为和讨价还价上花费精力。Rampersad 等认为,关系治理通过提高合伙人之间的亲密性、行为可预测性和相互依赖性,进一步促进高质量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和转移,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Schjoedt 等通过对创业研究的总结,认为不论是家族创业还是一般创业的团队,团队成员间关系比团队成员技能多样性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更重要。He等认为,团队关系中的集体主义,通过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团队中的知识分享、授权和灵活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有效性。

三、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中介机制以及边界条件

(一)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中介机制

在契约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的分析过程中,有以下两个要素很关键:(1)人力资本的激发程度。企业成长是创业者人力资本彰显的过程,明确、具有可调整空间,促使其自发采取纠正措施。(2)团队效应的发挥程度。明确的股权和收益权配置能有效可发挥团队效应;具有动态性,可反映人力资本差异的股权配置能提高长期进行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对于创业团队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中介机制,既有文献从以下几种视角进行了分析:(1)知识属性视角。创业团队之间的信任可以通过促进信息交换,提高团队中的知识分享,促进高质量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和转移,从而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有效性。(2)团队过程视角。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可以促使成员冷静客观地对待分歧,较少产生错误的原因,减少团队的情感冲突,从而提高团队绩效;团队成员间的友情关系可以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团队成员的血缘关系、价值观相容性和信任度有助于减少关系冲突从而提高创业企业绩效。(3)战略适应性视角。创业团队关系治理有助于将企业从严格控制系统中解脱出来,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二)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边界条件

以往直接以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创业团队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朱仁宏等认为,在创业团队组建阶段,团队人力资本未经证实,创业团队治理更倚重于关系治理模式而非契约治理模式;在创业团队发展阶段,团队人力资本逐步得到证实,创业团队治理对于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并重,但随着新创企业成长,关系治理手段逐步减弱,而契约治理手段则逐步增强;在创业团队解体阶段,团队人力资本基本得到证实,创业团队治理更倚重于契约治理而非关系治理。Filatotchev和Wright也指出,企业不同的治理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处的阶段,企业在创业阶段所有权与管理权高度交叉,在创业阶段,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通过团队过程影响创业绩效的效果较弱。

四、研究展望

首先,目前有关创业团队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内涵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契约治理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关注股权、收益权和自主权配置的清晰度、柔性,以及是否能反映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异,还有一定的探索空间。直接沿用企业间关系治理的相关理论,将创业合作简化为一般经济交易合作,将大大降低对于创业团队合作问题的解释力度。

其次,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对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机制和作用条件关注不够,并未回答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创业绩效,以及在何种情境下其作用更明显,即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过程机制和作用条件仍模糊不清,这不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组织情境选择和设置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内容。

由于无论契约治理还是关系治理,其在影响创业绩效的过程中,团队效应的发挥程度都非常重要。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回答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如何影响团队绩效,以及如何通过团队过程影响团队绩效,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结合创业团队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投资,探究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影响创业绩效的边界条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Cooney,T.M.What is an Entrepreneurial Team?[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05,(3):26-35.

[2] 朱仁宏,李新春.创业团队契约治理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9-208.

[3] 石书德,张帏,高建.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创业团队因素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4):44-51.

[4] Cao J X, Ding Y, Zhang H. Social capital, informal governance, and Post-IPO firmperformance: A study of Chinese en trepreneurial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4,(10):102-109.

[5] 蔡晓珊,陈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创业团队的权益安排及激励机制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78-84.

[6] Kamm JB, Shuman JC,Seeger JA,etal.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new venturecreation: A research agenda[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4):7-17.

[7] Eisenhardt KM, Schoonhoven CB.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formation:Strateg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2):136-150.

[8] Schjoedt L, Monsen E, Pearson A, et al. New venture and family business teams:Understanding team formation,composition, behaviors, and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3,(1):1-15.

[9] 朱仁宏,田莉,邱姗姗.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

[10] Blatt,R.Tough Love:How Communal Schemas and Contracting Practices Build Relational Capital in Entrepreneurial Team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ume,2009,(34):533-551.

[11] Arranz N, Arroyabe J C. Effect of formal contracts, relational norms and trust on performance of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ojects[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4):575-588.

[12] 赵婧,李朋波.创业团队关系治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5):33-41.

[13] Griessmair M, Hussain D, Windsperger J. Trust and the tendency towards multi-unitfranchising: A relational governance view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11):2337-2345.

[14] 杨光飞.关系治理:华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新假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9,(9):81-85.

[15] He H, Baruch Y, Lin C P. Modeling team knowledge sharing and team flexibility:The role of within-team competition[J]. Human Relations,2014,(8):947-978.

[16] 陈灿.国外关系治理研究最新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0):74-80.

[17] Grandori A. Innovation, uncertainty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J].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06,(2):127-133.

[18] Rampersad G,Quester P,Troshani I.Examining network factors:commitment,trust, coordination and harmony[J].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2010,(7):487-500.

[19] 杨俊辉,宋合义,李亮.国外创业团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4):256-258.

[20] Francis D H, Sandberg W R. Friendship within entrepreneurial team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eam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0,(2):5-26.

[21] 朱仁宏,代吉林,曾楚宏.创业团队演化与治理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J].学术研究,2013,(10):81-86.

[22] Mayer RC, Davis J H,Schoorman F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3):709-734.

[23] Gedajlovic E, Lubatkin MH, Schulze WS. Crossing the threshold from foundermanagement to professional management:A governanc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Management Studies,2004,(5):899-912.

[24] Filatotchev I.,Wright M.,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Life-Cycle,London,NewEdward Elgar,2005.

[25] Poppo L,Zenger T.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8):707-725.

[26] Hoether G, Mellewigt 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Matching Alliance Governance to Asset Typ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10):1025-10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