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6-05

王潇

摘 要:如今社会的发展已处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良好契机,使教育资源、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但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同样也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主流价值观,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本文就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挑战

“互联网+”主要是指使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交融,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与把握时机,勇敢面对不利因素,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中国网民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互联网在对中国的影响日趋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增强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时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教育资源丰富化

高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但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更多地来自教材、书籍及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趋势逐渐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信息进入到公民的生活中,其中很多都可以被作为教育资源。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认识,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增强信息分辨、提取与加工能力,从社会热点中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道德人物模范、社会热门事件、社会重大案件、国际热点问题等,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生活、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亲民,更接地气。

2.教育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涵盖内容偏少,与大学生实际需要脱节,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不利于调动学生兴趣。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课堂上,教师除了理论讲授外,还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可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借助微课、慕课等形式,教师公布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师引导学习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真正践行到具体实际生活中,所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属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课堂外,广阔的网络空间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教育的阵地。当今涌现出多个社交平台,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要引导学生增强信息分辨能力。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增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占据网络主阵地。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1.冲击主流价值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目标在于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贡献者。

但当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的约束,大量的内容充斥在网站上,同时大量的国外文化作品涌入国内,尤其是影视作品较为突出。外国影视作品所体现的价值观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无不影响着国人,其中一些价值观思想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加之国内诸多的社会事件,使得大学生群体容易受负面信息干扰,出现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冲击着主流的价值观。

2.破坏网络舆论环境

如今大量的网络载体,如电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着大量的信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其中有些信息符合社会事实,能够客观反映社会事件,传播正确思想,弘扬正能量。但网络中也存在大量失实的信息,甚至还存在大量谣言,如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后,部分网民在互联网平台上散播失实信息,称在中国其他省份将有余震发生,九寨沟地震与三峡大坝工程相关等,搬弄是非,扰乱人心,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国人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天然屏障。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为自身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网上散布虚假信息,破坏舆论环境,更为甚者,利用网络从事诈骗等犯罪活动。如今年发生的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死亡的案例,更能证明当下网络环境的纷繁复杂,这无疑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挑战。

3.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大学生群体是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代人,感受到国家的巨大改变,同时也感受到社会多样化的價值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不仅仅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的发展理论、价值观的教育层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课堂上对社会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对国际形势的剖析等,提升自我认识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人格,提高道德素养,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大学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如果还停留在以往,全部灌输老一套的政治理论与政治思想,必然激发不起大学生的兴趣,与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多样化的信息获取媒介相比,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薄弱。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有机遇,亦有挑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形势,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充分利用好时代机遇,同时努力规避问题,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曹丽萍.新媒体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7).

[3]汪娟,陈光臻.“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4]薛云云,张立强.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2).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