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的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

时间:2024-06-05

王冠群

摘 要:高校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学生良好的心态、情操和自我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传统服饰纹样的审美教育的特征和关系,围绕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高校如何实施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众审美 纹样审美 传统服饰 审美教育

一、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的特征分析

中国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扎根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又与现代文化相契合,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考工记》中记载了判断事物好坏的四个方面,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

天有时指代时间性,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来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服饰纹样都有其出现的原因,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地有气指代空间性,穿着对象不同纹样不同,比如化肥袋子的图案纹样设计,如果套用LV箱包的图案就会产生理解偏差,这也是古时人们要在具体环境下观察事物好坏的原因。《考工记》里说,材美工巧,然而不时不得地气,也就得不到大众认可。工有巧指设计构思的巧妙,同时间、空间和材料放在一起,就是评判事物美不美的标准。《考工记》成书于先秦时期,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传统审美条件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众审美不同于民间性或风俗性审美,它需要靠近大众、贴近实际。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媒体文化迅速普及,大众审美文化呈现出鲜明特征。一是网络信息化特征,网络、电影、电视等媒体迅速发展以及QQ、微信、微博等各种交流软件的出现,使人们获取新事物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并且可以更自由地发挥语权及交流思想。二是闪退式特征,随着网络影视明星、时装秀、国内外名人等走进大众生活,当代大众审美会随着这些明星名人的消退发生转变。三是更加关注人们自身的特征,消费观念的变化使人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再像以往生活在整体人文环境之中,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大众审美也由统一才是美转变为集个性与共性于一体。

高校审美文化教育属于美育范畴,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同样属于美育范畴,并有着鲜明特征。杜卫指出,美育的特点为偏于感性、讲究情感体验、关注人文情怀、强调个性化。高校审美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与高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相交叉。

传统服饰纹样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高校传统服饰纹样教育有三大特征。一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是学生学习掌握传统服饰纹样的精髓所在,价值所在。它能够丰富自身情感,提高审美品位。二是权衡物质与精神力量。物质与精神相互渗透,物质本身就是精神追求的产物。三是引导学生树立完整的人格。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需要掌握适应社会的新能力,这也要求学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审美能力,例如每年的时装周,如果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服装设计,那么很难判断一件作品的好与坏,格式塔心理学中曾指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于服装设计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方式。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所具有的价值和大众审美品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无论现代服装设计纹样如何变化,始终离不开传统纹样的本质精髓。对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来说,它影响着高校的审美文化教育,同时高校审美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大众审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崛起,人们的欲望追求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盲目、虚伪、贪恋等人们的欲望追求回归大众审美,如果没有高校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审美趋向。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服饰轻工业日益繁盛,消费者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人们在注重个性化的同时又出现了去个性化,这在穿衣打扮上均已表现出来。纹样是服饰的重要装饰元素,也是人们审美评判标准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缺失了理性思维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观,那么追求服饰个性化便会毫无价值。

高校传统服饰审美教育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去鉴赏和理解一件服装作品。现代服饰纹样无论在制作手法还是寓意选择上,始终都离不开传统服饰纹样的精髓。

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应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内涵融入其中。在这个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难免会产生一种越具价值的作品价格越高的观念,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做到不因各种外在因素而影响自己审美价值判断,使学生懂得用整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从传统到现代,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等来欣赏作品,比如在时装秀上,如果用部分的观点去评判就会看不懂或是感觉时装秀毫无意义,而如果了解了时装秀里面的种种元素,懂得每一种元素所具有的含义,那么便会理性地去分析作品了。

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抓住当代大众服饰审美的趋势与特点,找出从众的原因及群体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趋向道德和精神力量的根基,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要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当代大众审美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高校如何实施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当代大众审美的影响,高校审美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否认,当代大众随波逐流和消极悲观的审美方式是不可取的。对于高校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品位和理性思维能力。在当代大众审美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实施高校传统服饰纹样的审美教育。

第一,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大众的娱乐性和消遣性越来越突出,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鉴赏等能力,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价值所在,不能被一些消极的大众趋势所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对传统服饰纹样的理解与传承,确立系统的教育模式。

第二,高校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审美教育课程应该更加具体化清晰化。比如什么是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其具有怎样的价值,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服饰设计作品,直接把传统服饰纹样搬到现代服装设计上是否就能做出好作品,尤其是在当代大众审美背景下,高校学生更易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非理性的消费观、盲目追星等)。所以,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审美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主观需求与教学目的更好地融入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中去,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价值审美观念,提高学生主动审美而非盲目追随大众的能力。endprint

第三,高校中国传统服饰审美教育课程应坚持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沉淀,传统的服饰纹样与现代的服饰设计就是枝与叶的关系,传统服饰纹样是中国设计理念走向世界舞台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最具有中国代表性的服饰元素。高校在中国传统服饰审美教育课程中应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优秀的文化审美融入当代大众审美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发挥学生主体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克制偏执与非理性的狂热趋向。

第四,高校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课程应结合服装心理学来实施。通过让学生了解个人的穿着动机和服装美学的心理基础,加强服装行为中的自主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与动机不同,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从服饰纹样的选择上来观察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例如,一个人如果服饰图案非常夺目耀眼,那么可以认为这个人是想从正面进入他人视线;如一个人的服饰纹样非常内敛含蓄,这个人就会有一种暗示心理。

四、小结

高校是传承整个社会文化的桥梁,服饰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表象,传统服饰纹样是服饰文化中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借鉴,传承更离不开教育,高校兼具传承、融合及创造等多种责任。

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构建好高校的审美文化体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高校不能在当代大众审美趋势中丧失育人宗旨,应建立一个系统化、理性化的审美文化体系,把高校传统服饰纹样审美教育定位,使之更符合高校学生审美教育接受心理,更好地引导大众审美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应结合大众审美本身所具有的可育性特征,把掌握当代大众审美的特点和趋势;理解大众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以此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作用于大众审美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国联.服装心理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9).

[2]叶碧.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

[3]刘元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服饰文化与现代時尚的交流融合[J].纺织服装周刊,2016(3).

[4]黄厚石.大众审美是可教育的吗?——从现代设计的道德高地谈起[J].装饰,2015(1).

[5]张丹.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高校审美文化教育[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1).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