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引企入校促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时间:2024-06-05

许钱江 孟光毅 王琪

产教融合、生产进校园是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的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推行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技工院校中应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应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培训导向,深化交流合作和研讨,明确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能力培养职责,吸收兄弟院校产教模式精华,夯实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缩小学校与企业距离,使得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日趋成熟。

一、技工院校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一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耗材消耗量大;二是校企合作在某些领域出现真空地带;三是教师自身技能水平提高难,难以满足“双师型”的要求。

二、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实现途径的探索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原则;以“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共赢”为目标,与地方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专业教师长期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协助,取得了许多成果。

1.学校与企业共建就业基地

学校携手相关企业共建就业实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将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学生生产性实习教学项目,将实习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笔者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和培养方案论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人才。学校聘请企业技师、技术人员3人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提升培训和教学水平。

2.学校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

一方面聘请企业在职高技能人员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的主要环节。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通过“师徒帮教”活动,综合提升员工与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形式有:进课堂、做指导、办讲座等形式。学校定期邀请企业骨干给教师开设生产知识讲座。

3.学校与企业共建技能型人才培训模式

一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专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培养与企业接轨的实用人才,学生实习即可上岗工作,極大地缩短了企业用人培训周期。二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浙江省电梯行业协会、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市安监局、浙江威特电梯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开设了“威特电梯班”“英特莱冠名班”,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赢,保证学生以高技能就业,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

4.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校聘任企业、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与就业等,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决策依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来自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教师,以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作的一线专家或管理人员为主,保障了人才培养需求的实时性、实效性。

5.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经费保证。学校设有教育科研经费,倡导“科研兴校,教研兴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同时电气工程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将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内容相结合,企业赞助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2)硬件条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电气工程系的电气装调实训室及SMT生产实训车间与企业生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备基础。

(3)合作条件。学校与本地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有3家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企业,合作企业有明确的合作项目对应相关的教学课程。

6.建成生产实训基地

在合作单位义乌威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该公司与学校联合研发的弹性丝加热器为目标,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在学院特聘教授和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指导下,以实用的电子产品为设计生产目标,将单一产品制作工序整合生产线工艺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做中学、学中做”生产实训场所。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单片机、PLC和触摸屏为蓝本的教学项目,编写项目教材;将企业文化编写到生产操作指引和实训规章管理制度中。

7.构建技能训练体系

在学院技能大师、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学生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研究,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由一体化教学过渡到产教交替,然后到后期的“产教联动,学做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起全新的技能训练体系。以义乌威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弹性丝加热器为依托,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推进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维修电工的评价标准、理论测试题库、实训教学设计方案和微课课件,开发了项目化培养教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8.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以“产教融合”引进的产品为依托,按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深度来进行规划和分析,编写出高质量的实训项目模块教材。目前,已完成了《维修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力拖动技能实训》《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等产教结合教材。

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品技术资料库,每次加工的产品,其技术文件、样品和调机数据等留存以便后续查阅更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都建设了课程教学资源库,完成了学生可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9.专业建设模式改革

首先是把学校先前确定的一体化培养目标改为在企业用人要求的需求下,由学校按教学规律和教学条件确定。实现了企业用人标准、学校育人标准以及社会育人标准的统一,极大地缩短了企业的再培养时间。其次是共同建设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学校制订的项目实施方案,工作室专家与企业工程师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三、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取得的成效

1.产教融合,丰富了校企合作的模式

现行的校企合作多是老师充当企业的研发角色,而学生则是扮演企业工人的角色,难以实现产教融合的良好效果。老师需要跟企业充分沟通,做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项目,而不仅仅考虑暂时的经济利益,让学生充分参与不同层次的项目,增强学习的信心。

2.以产促学,缓解电气运行专业成本高、消耗大的难题

学校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借助于企业优秀的平台,成功建立起一条产教融合的平台,让教学服务于生产,有效地解决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高消耗、高成本的全国性难题。而且定期开展和参加师生竞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操作能力,竞赛由个人参赛到面向人人参赛,实现了竞赛人人参与的目标。

3.以研促教,填补技工院校教师科研的短板

产教融合带来的教学的良好教学模式改革举措,让团队老师积极的参加竞赛和企业横向项目,完善课改活动和精品教程等,达到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参与改革的教师都撰写了相关论文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项。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学院教师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下,产生了辐射范围广的品牌效应,提升了专业建设内涵。培训和下企业更是锻炼了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一支更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形成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更是服务地方经济,专业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