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汪文丽
摘 要:“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本文提出,为教者要善于从课文中捕捉和挖掘那些既有积累、储存价值,又有丰富知识含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调动自我学习的内驱力,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学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视阅读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故事激趣
对于读书少或不愿读书的学生来说,听故事能从讲授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社会,知道人性的善恶。在讲授《卖白菜》一文时,导入环节中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家韩资企业要裁减员工。为了不被裁掉,许多中国员工低声下气地乞求韩国老板留下他们,甚至向韩国老板下跪,最终这些人被留了下来。和这些人不同的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员工,他宁可冒着被裁掉的风险也不愿意向外国老板下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尊严,所谓“人穷不能志短”。当学生兴趣高涨时,笔者顺势导入课文。
2.设疑激趣
在讲授《项链》一文时,作者简单介绍,告诉学生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随即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莫泊桑为何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呢?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这个问题明显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读得很认真,很仔细,试图从中找出答案。
3.借助多媒体手段激趣
笔者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打开幻灯片,展示月下荷塘的美景,同时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获得了声、形、文等方面美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引导他们认真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优美的意境,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实感和经验。
二、堂课上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读
语文教学须照应到每一个个体,阅读是第一步。如何安排学生朗读呢?笔者觉得必须采用灵活操作的方式。比如,学生初接触课文时,可以让他们自由轻声通读(或默读)全文。在理解课文时则让学生默读、齐读、自由读。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激励他们比一比谁读得好。这些读书形式既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既不感到枯燥,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朗读,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比如,重音、停顿、快慢、高低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笔者在讲授《合欢树》一文时,开始就布置了一个任务:学生自由读、大声地读,找出最打动你的语段,并以此来品读母爱。接着,点几位同学起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母子情深,笔者引导学生边读边作分析,帮其概括。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全班齐读,读之前还作了指导。经过阅读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篇的内容。
三、教师范读不可少
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示范作用的朗读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力争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在范读《将进酒》一诗时,我尽量使语调、快慢、停顿等方面的变化切合诗情的需要。开头两句用“君不见”领出,开始读得从容、亲切,稍后读得要有声势。“不复回”“悲”重读。“人生”以下几句节奏逐渐加快,之后又稍作停顿。“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读完,稍作停顿。“钟鼓”至结尾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能真正做到感情朗读课文,才能真正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致橡树》一诗,笔者指导学生从朗诵角度把诗分为几个部分,并对各部分提出了诵读要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甚至春雨”,诗人否定几种传统的爱情观。本部分能够突出几种传统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理解的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在这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说到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第二部分: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到“听懂我们的言语”,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著与默契。木棉、树、站,要重读,不够、近旁要次重读。“不够”一词要读得铿锵有力,“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紧握”“相触”要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没有人”可以重读。
第三部分:从“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到“却又终身相依”,可根据意象及形容词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去读。“终身相依”一定要语速放慢且深情,“终身”二字要加强。
最后一部分:从“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到结尾,这部分我们要把感情升华。一个“这”,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很重,“这”读完了要有停顿,但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伟大”“坚贞”要用重音来突出。“爱”字要读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要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定且有回味感一些。
五、反复诵读,重要语段,要熟读成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反复读,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因此,为教者要鼓励学生对于同一本书或是一本书中同一个内容要反复诵读,读多了自然就领会到书中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而且对于书中的重要语段,要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把阅读材料的语言进行内化的最好途径。
例如在教学《琵琶行》一诗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读后引导学生思考:本诗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有何作用?学生回答,笔者加以归纳概括:比喻、以声传情、侧面烘托,并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根据这三方面笔者要求学生找出具体的语段,对这些语段反复朗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就能背诵相关语段。
六、重视带读
带读,也叫领读,就是由老师或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全班朗读。带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富于情感的口头语言。学生能够在跟读中纠正自己发音、语气和断句方面的错误,感知朗读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作者在这句话中传达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母亲的尊敬与深受,又有没能回报母亲的愧疚与自责。这句话的感情学生不一定能把握好,教学时笔者先带读一遍,再叫学生跟读。通过传帮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行知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