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时间:2024-06-05

朱海燕

摘 要:本文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中职学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因此促进中职学生挖掘自身小发明和小创造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县域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小发明 小微企业 中职学生

一、实践成果

象山县技工学校建于1980年3月,2010年4月升格为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12年入列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现已形成以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电工电子、汽车修理、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主干专业为龙头,以物流、国际贸易等财贸类专业为配套的专业格局。

学校通过组建“一组二室七团队”的创新创业工作网络,将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作为主平台,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切入口,鼓励教师将企业的难题、研发的项目、典型的案例渗透进课堂,采用“小团体”“小课题”的“做中学、研中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小微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小工具、小工序、小工艺等现实难题,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发展。

二、工作特点

1.服务对象重点突出

当前校企合作有冷有热,大型企业由于具备人才、资金、技术等显著优势,对县级中职学校的依赖性不强。而小微企业存在装备低、创新能力弱、与高等院校合作机会少等突出难题,与中职学校的合作热情反而高。

象山县域内366家工业企业中仅有5家大型企业,47家中型企业,其余都是小微型企业。因此,学校紧贴县域经济需求,另辟蹊径,秉承“学习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2.创新创业起点低、空间大

选择从“服务小微企业”入手,学校创新创业的起点也定位在“小发明、小创造”。这不仅契合县级中职学校的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而且就小微企业自身提升中遇到的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问题对症下药,帮助企业“改小工具”“改小工序”“改小工艺”,用简单、巧妙的方法解决企业的难题,让师生都觉得创新其实不难。

3.指导团队专业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下设课堂教学团队、培训教育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及创业实践团队;同时依托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分别设立机械专业团队、电子电工团队和汽车维修团队等,不断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力量。

三、具体做法

1.企业出题,开辟合作蹊径,积累教育资源

学校通过企业上门求助、教师进企研究、学生思考探索等三个渠道,收集小微企业面临的创新问题和技术改造难题,最终将企业的难题、研发的项目、典型的案例反哺课堂,为学校创新教育积累企业一线的课题。

2.学校选题,选取典型案例,丰富课程教学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选取典型、可操作性案例渗透进实际教学,以此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紧贴行业技术发展需要。

3.教师析题,应对实际问题,夯实专业技能

教师把创新点子布置成工作任务安排给学生,同时通过教师理论引导、专业技术指导和专家辅导提升等途径全力孵化创新作品。析题过程也是提高专业教师应对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

4.学生破题,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综合能力

学生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与已有知识,采用“小团体”“小课题”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学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问题,主动参与、协作创新,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激发学生专业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其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

5.反哺企业,孵化创新作品,服务县域经济

截止到目前,师生团队共产生实用、新颖“金点子”116项,其中48项制成成品,32项小发明在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5项,申请国家专利21项。其中12项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用,直接转让金额约为150万元,预计企业年产生利润逾300万元。

四、保障体系

学校除了成立创新创业工作网络,还通过充实师资队伍、优化课程建设、增加财力支持力度等方式,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确立教育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自2010年起,学校跳出具体的问题和细节进行思考和规划,多次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讨论,凝练出“鼓励探索、指导创新、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为此学校专门设立“华翔”创新创业基金,给予免息扶持创新创业团体,帮助学生创新研发、创业起步,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氛围。

同时,确立“学习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教育理念,并从理念转行动,搭建平台引导师生对接企业积极创新。2014年1月至今,带领相关专业师生走访华翔、合力、天安等县龙头型企业20余次,走进忠辉模具、新港汽配、百斯特机械等小微企业50余家。

2.充实师资队伍,确保创新创业顺利开展

由于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较紧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建立了一支校企共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是专家讲师“请进来”。学校邀请省内外创新创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共同组成专家讲师团,担任学生的客座讲师。到目前为止,共开设了创新案例讲座、企业专业技术展示、创业历程分享等课程,以此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缺。专家的指导可以给作品提档次、让项目上层次,充分利用高层次信息资源,跟踪创新主题的前沿技术,避免重复研究,实现高起点技术创新。

二是学校教师走出去。学校特别制定了《象山县技工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坚持推进教师下企业锻炼常态化、制度化,要求专业教师结合具体专业深入企业第一线,采取顶岗作业、合作研发等形式,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突破创新创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学校专门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机制,要求教师做好三年发展规划,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定期举行创新创业实验室和首席工人工作室成员技术技能切磋交流会,尽力打造“创新型”“技能型”和“双师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二是选择青年骨干教师“入高校、进企业”接受专业强化锻炼,还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和经验交流会。为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学校已先后选派了7名教师去德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培训。三是为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相关的考核、补贴和奖励制度,并经教代会通过了《象山县技工学校创新创业成果奖励细则》,对参与并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奖项的师生进行相应额度的奖励,并优先享有与技能大赛同等的评优评奖、职称晋升、出国进修等待遇。

3.优化课程建设,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技能

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和依据。学校按照“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初步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年级以创新课程为主,二年级设创业课程,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和专业课堂渗透交叉互动,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专业学科教学的融合,提升实训课程比例,以此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鼓励发掘自身潜力,启发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开设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制定结合专业知识的创新方案,对提交的创业方案开展市场调研并向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交计划书,实验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计划进行评估并择优选择创新团队,实践创新计划。

(作者单位:象山县技工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