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伟 左艳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论述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基于调查结果,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115-03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不仅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因此,高等教育培养何种人才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校企合作下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调查
校企合作虽已开展多年,但根据目前对各地区参加校企合作的大学生、企业、学校进行调查访问的数据显示,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此前,我们以问卷调查、访谈、网络问卷等方式,对多所院校不同阶段的1 000名大学生人群进行分类调查,并获得956份有效问卷。我们的问卷针对两种类型:第一类“正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大学生”,第二类“到企业实习实训结束的大学生”。在956份有效问卷中,“热情不高,学不到东西”的学生人数为267人,占被访人数的27.93%;“经常旷班”的人数为145人,占被访者的15.18%。而这些“经常旷班”的学生中有117人同时也勾选了“热情不高,学不到什么东西”,在这项中占到80.69%;表示“毕业后不会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291人,占被访人数的30.44%。在这291人中有165人选了“热情不高,学不到东西”占到该项的56.7%。并且也选择“经常旷班”的人数112人,占该项人数的38.49%;同时选择“热情不高,学不到东西”“经常旷班”和“毕业后不会从事对口专业工作”这三项的学生为103人,占被访人数的10.77%。有接近三成的被访学生表示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在实训中“一人一岗”的有305人,占被访人数的31.9%,“多人一岗”者651人,所占比例为68.09%。
随机选取广东省的500家正在参与或参与过校企合作的企业同样进行问卷调查、访问、网络问卷,共获得323份有效问卷。其中,有62.55%的企业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不满意”,这些“不满意”中包括“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够好。调查发现不满意的企业主要是经济管理类、工程类和IT类行业中的企业。在此类企业中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最差,通常需要在教师或企业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工作。剩下的37.45%表示“满意”的企业一般是制造行业的企业。
在对多所高校进行调查访问中发现,接近五成的高校在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上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很多专业骨干教师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在校企合作项目上师资的配备相当紧张。学校对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后的效果满意度也不高,这是因为通常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实习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计划进行,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难以实施;学生只是做一些日常杂事,完全与专业不相关,学校认为实训效果收效甚微,从某种角度浪费了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时间。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只凭专业名称、个人兴趣、亲友推荐及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在没有详细了解专业及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下就草率填报。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与自己对专业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不感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兴趣不大”“热情不高”,成为大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的拦路虎。学生对本专业职业生涯处于模糊状态,上述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总之,学生在学习或选择专业时对本专业没全面深刻的了解,更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训时目的性不强,实习效果不明显,认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无意义,已经严重影响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实践能力差
校企合作机制下,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用能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实践过程中专业知识显得不够用,使得学生对实践操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经常旷班”,毕业后也不再从事本专业工作,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这大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三)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不到位
目前很多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在选拔学生、参与培训、顶岗实习、企业反馈、绩效考核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多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合作顶岗培养中,学生通常是打卡上班,他人代为打卡现象频频发生。这种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合作模式,浪费学校与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没有达到培养的效果。
(四)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配备不健全
在开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项目上需要购买设备、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校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项目很难开展;有的项目开展到一半而被迫停止;校企合作本应是学校企业一起负责管理培养学生,但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负责带队的学校教师,缺少企业方面的指导教师。
三、校企合作下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规范其运行管理,是有效保障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校企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也为合作企业选拔高素质员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那么为了培养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教学体系该如何去构建,已成为校企合作机制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原则
在构建校企合作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时,校方和企业方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实用原则。学校与企业在拟定学生实习实训培养计划时应讲求科学性和实训项目的实用性。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和企业提供的实训目标岗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应科学合理。(2)目标统一原则。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明确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的质量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标一旦确立,学校与企业各方在实践和实习培训过程中就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展开。(3)有效可行原则。学校与企业在制定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相关制度、学习流程、任务分派等时应考虑有效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4)“刚柔并用”原则。所谓“刚”,是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有严明的制度对参与校企合作实习的学生和管理人员(教师、企业专家)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执行实训计划,完成培养任务;“柔”是指对管理人员和学生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5)责任明确原则。学校、企业的培养责任明确,更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容易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避免培养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也能有效规避、分担合作企业的风险。
(二)构建途径
1.校企共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学生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中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作为高校应从源头抓起。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在做好相关入学教育的同时,用三至五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专业认知教育,邀请相关企业参加,让职场专家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全面讲解,包括专业特点、现状、未来前景,使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有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参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目的性更强,有自身的职业定位,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学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之后的实习实训打好基础。
2.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沿用学科性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突出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很少涉及学生职业能力。为了达到应用创新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入嵌入式、模块化教学。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相关实际操作,巩固这一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对接,课程的编写适应行业的要求。做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确保学校按照企业及社会需求组织教学。
3.加大资金投入和健全师资配备。政策上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支持。政府可以以校企合作专项预算的形式增加经费资助,通过设立种子基金、专项项目、地方产业与院校合作研究中心、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来推动校企合作。学校方面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会比理论教学用到的更多,在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外聘人员培训费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学校为了确保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项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在今天依然适用,学校与企业在师资配备上应建立一个完备的保障体系。学校的专业教师配备多少,企业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企业专家配备多少,学校和企业必须有一个合理配备标准,以校企合作“双师共育”的形式解决学生在实验、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培养的目标。
4.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为依据制定校企合作规章制度,规范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行为,保障学校、学生、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与企业在达成合作共识的同时,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制度,以合同形式签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排、教学方案的实施及各方协调工作中均要以标准制度作为参照。对学生、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制定规范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反馈制度,避免人浮于事。校企合作中的各管理部门根据制度照章办事,使培养人才的工作能够高效进行。
5.建立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对上岗实训的学生,企业要加强管理,如上岗考勤、实训纪律等要有专人负责;对教师及对应企业人员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完成程度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解决和调解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的不妥之处及时修正;进行教师与学生互评,学校对完成实训的学生开展职业能力评估,考评成绩不仅与学分挂钩,也与企业的培训质量挂钩;建立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以及教师和企业专家考核评价指标。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对学校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企业选拔优秀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