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邢井

摘 要: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深化,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因此,对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现实状况,系统研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创新、加大公共安全科研资金的投入和监管、提倡志愿者文化、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等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必要性;现状;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185-02

一、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融合,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科学性与社会性日益凸显,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公共安全需求不断增加,而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需要公共安全科技理论的支撑。因此,对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首次将公共安全科技列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强调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完善保障措施,即加强公共安全科技服务建设。

2012年,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的三大领域,即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同时也对近期公共安全科技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由此可见,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对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是建立初步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在国家科技政策的支持下,主要围绕重点公共安全领域,即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三大方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公共危机平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各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预测、处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策措施。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联动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安全行业科技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以科技部为首,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卫生部以及质检、安检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公共安全示范城市建设、道路建设,整合公共安全科技资源,大大地提升了政府公共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等连锁反应。

三是国家公共安全科技成果示范对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在2008年非典事件和2012年三氯氰胺事件中,公共安全科技平台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也成功地体现了公共安全科技支持平台的重要性。

四是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战略的提出,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才集中到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研究队伍中来,促进了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建立了一批专门的科研团队,推进建设了一批从事公共安全科研工作的科研机构,依托大型企业和转制院所重点建设了建筑安全、电网安全、煤矿安全、化学品安全控制等实验室,“安全科学与工程”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公共安全科技对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三、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不够深入。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层次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重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手段还比较被动,对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在技术层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尤其是技术平台、应急装备等还比较落后;最重要的是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各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分割的条块状态,缺乏系统和标准的研究体系,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美国将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数据库整合成一个新的产业领域,不仅在保障了公共安全同时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公共安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增加了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比例,由于国家基于公共安全研究的科研条块分割严重,历史投入基数较低,实际投入到公共安全的科研经费还相对较低,大部分科研经费也应用于技术设备、差旅费、培训费中;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投入机制,针对公共安全科技投入主要依赖政府机构的投入,没有很好地激励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一般提到公共安全科研投入,政府的思想也主要倾向于直接的资金支持,没有变向地整合公共安全科研产业经济领域,严重浪费了资源环境,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

三是社会对公共安全的科研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入。城市是公共安全的主要载体,社会是公共安全直接的受益主体。公共安全管理不完全是政府自己的事,随着社会主体对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主体只认识到公共安全需求的缺乏,针对公共安全提供不足的根本原因还认识不完全。公共安全需要依赖科学的单项技术、集成技术、应急装备、技术平台、标准体系等等,并且不断地研发和创新。整体的国民素质也严重阻碍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发展,部分社会组织重收益轻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冷面对,甚至依赖社会公益来提升自己的声誉,动机不纯。当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民众和社会抵御能力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应用示范和社会普及,增强科技意识,让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贯穿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突发事件处置等各个方面。

四是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参与主体缺失。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作为十分特殊的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供给者,然而政府不是万能的,单靠政府不能满足居民对公共安全科技需求。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多元互动。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负责,政府是主要的投入主体,目前也成立一些企业与大学联合办理的科研机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亟须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来健全参与的主体。

四、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完善对策

一是加强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创新。近年来,国家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课题数不胜数,但究根结底不难发现,在公共安全科研成果上缺乏创新,不能够标新立异,吸引政府的眼球。因此,很多关于公共安全科研成果都没有被政府采纳,需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由于在实际环境中实施起来也相对困难,成本较高,政府也放弃了该项建议。因此,公共安全科研机构应加强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实用性,真正地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枉顾国家的信任。

二是加大公共安全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加强对公共安全科研经费的监管。政府应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建设的资金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并明确公共安全管理资金和科研资金的投入比例,确保资金按照财政预算预案所述进行投入和使用,在公开的网络平台公布公共安全资金投入的实际使用情况,加强公共安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管,避免社会组织产生对公共安全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质疑,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组织对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可信度。

三是提倡志愿者文化以加深社会对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理解。倡导志愿者文化环境建设在西方国家比价盛兴,志愿者文化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来说非常的重要,不仅可以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志愿者一般是与居民生活更加接近的群体,更加能够得到居民的信任。通过科研志愿者组织在民间宣传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重要性,可以大力促进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发展,政府可以组织各大高校定期进行公共安全文化倡导活动,由学校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建设活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奇思妙想,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巧,一举两得。

四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完全依赖政府来供养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对公共安全管理没有十足的保障,亟须动员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社会组织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只有政府、慈善机构、社会保险、社会团体全面支持公共安全科研事业,高度减少政府高强度的负担的同时,也能良好地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强调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安全科研的同时,也要关注各种社会组织相关的利益关系,激励具有营利能力的社会组织,对大学和研究机关或媒体和公共个体的支持,建立一个吸收的权力结构,鼓励公共安全科研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