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型组织在中职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4-06-05

殷 利

步入信息化社会,在人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了以下倾向:第一,信息的高速膨胀,带来对认知的新挑战;第二,人本主义获得张扬,个体上重视人的思想、价值和个性的发挥以实现自我。是否具备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能否顺应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也分别提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真正的“学习”并非一般行为概念,它涉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透过“学习”能实现“创造自我”和“创造未来”的功能;真正的“学习”也并非个体的孤立行为,而是有机组织内的共同的、相互配合的集体行动,实现着从个人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蜕变;真正的学习还应该与工作相辅相成、互助互促、密不可分。这正是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倡导的学习。该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后被应用于美国微软等知名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按照彼得·圣吉的观点,“未来真正优秀的组织,将是能使组织内部所有层次的员工都自觉进入学习、发挥他们学习能力的组织”。

中职学校承担着教人学习的责任与义务,其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能培养学习者的组织。当前,江苏省职教界以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下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课程改革最终能否成功,不只是领导、专家的事,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基层组织和教师的创新。因此,如何通过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从观念和行动上指导教师共同学习,一起开拓课改的创新之路,已成为推进课改的战略之举,值得每个教科研工作者去认真思考、积极践行。

一、对中职校教科研工作存在问题的诊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校教科研工作中的种种弊病,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教师个体行为上的问题

(1)革新意识不强。受学科型课程体系长期笼罩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思想守旧、思维方式老化,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

(2)创新能力不够。长期的关门办学造成潜意识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学、轻科研,惯于轻车熟路地调用原有的经验模型应对新的教学变革,缺乏放手创新的魄力。

(3)内驱力不足。科研体制与机制存在缺陷,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往往外力大于内力。通常受职称、奖励、评优等外在激励的刺激较多,而对如何真正转化为内驱力的关注不够。一定程度上只治标未治本,体现出局部性、间歇性和不充分性。

2.组织群体行为上的问题

(1)缺乏群体协作。从社会层面看,中国的教育历来就属于个体行为,群体成员均成长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环境中,存在过度防卫和保留心理,助长了工作中的单兵作战和孤立化发展,成为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和信息时代倡导的学习共同体极不协调。

(2)机制体制引领不到位。多以刚性的管理机制(如制度、规定以及有效的监控手段)“推”、“逼”教师参与教科研,体现为外在的、形式的要求多,内在的、实质的修炼少。

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一是个体性的学习内驱张力的不足或丧失,二是群体性的学习型组织的不完善或缺失。这导致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新评价等多元新因素,一线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只是课改骨干在主动或被动地承担着课程改革的工作。合作交流少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缺乏对专业培养方案整体性和职业领域中工作任务间逻辑关系的把握,致使课程整合大而无当。由此足以看出在教科研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急迫性。

二、教科研工作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两个中心

彼得·圣吉认为,一个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即: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

根据对中职校教科研工作的问题诊断,如何实现个体内驱和群体构建,学习型组织理论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

1.要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超越自我

心智模式是潜意识下的世界观,影响着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只有在良好的心智模式下才能正确实现人的自我反思、自我认知、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首先是反思,不思,认知便无从谈起;反思可能出错,如何正确判断,便是认知;认知是为了树立个人愿景以及洞悉现状和个人愿景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从而形成超越现状的张力。差距大,张力则大。因此,认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越;而超越要落实到实践上,则需要创造。

2.要开展深度会谈,实现团体学习

学习团体的建立必然是在一个共同愿景下,按照组合、沟通、协作、氛围四个要素进行建立。首先是组合,关键是沟通,要探索好的沟通方式——深度会谈,好的沟通才能产生好的协作,协作了才会有氛围,逐步从个体性的自我学习构建成群体性的学习型组织。

三、教科研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领

明确了上述两个中心,构建学习型组织就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入手了。

1.个体上要转变观念

(1)与时俱进,实现观念更新。没有观念的更新则无从谈反思,更不用谈认知和超越了。践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该把树立终身学习观作为基本的切入点,认真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知识,做到大张旗鼓,上下重视。同时,要根据学习情况分阶段合理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循序渐进地学习,避免“一头热”。

(2)自我认知,克服惰性,树立个人愿景。引导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开展自我认知,明确方向。自我认知是树立个人愿景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现实和愿景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了实现自我超越的张力。张力大则动力大,张力大则创造性也越大。因此,自我认知也是张力形成的基础。

惰性无疑是课程改革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可又是挥之不去的人之本性。教师的惰性主要来自于对已经习以为常、模式化了的日常工作的满足。教师在经过两轮或以上的教学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定型,容易变得不思改进,课程改革的热情逐步消失。教科研工作必须敏锐地洞察这一时刻,充当教练的作用,引导帮助教师去认识现实,理清目标、树立愿景。

(3)反思与探询相结合,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每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往往潜藏在意识之下,却影响着每个人的行动。一名教师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积极参与改革,不愿接受新事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原有的心智模式相抵触。由此可见,帮助教师改善心智模式在学习型组织构建的个体因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影响教师良好心智模式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因素:原有的心智模式和偏见根深蒂固;培养目标与面对的培养对象存在距离;个人愿景与组织目标存在冲突;个人愿景实现过程中突遭挫折。

反思与探询是调整心智模式的两项重要技能。教科研工作者同时充当着“心理医生”的角色,要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强烈情绪。帮助教师放慢思考的过程,以便能警觉到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找到症结,从而实现反思。同时,要积极引导教师分享彼此的观点,更开放地表达出自己的假设,同时也更多地理解别人的假设,从而实现探询。

2.群体上要开展系统思考

有别于一般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要能不断地激励组织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目前常见的组织的形式有指导优先型的行政组织,如专业部、教研组等;也有建构优先型占主导的团体,如教学团队、备课组、工作室等。好的组织形式自然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但不管以哪种组织形式来构建学习型组织,最为关键的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整合个人愿望,形成共同愿景。愿景不是空洞的想象,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是简单的长官意志或者高层的宣示。要引导组织里的成员主动思考:我们在一起可以干点什么?例如,共同编写一本教材,或者共同开发一门有特色的课程。使共同愿景成为一项使命,一个愿意为之而努力的可以实现的共同目标。

(2)提倡深度会谈(参见图1、图2),实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团队学习自然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要让教师在这个团队中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有说话或学习的理由,有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一种创造新事物的集体欲望,或是一种和组织的其他部门建立新的联系的动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开展深度会谈。深度会谈是实现团队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

有别于过去的讨论(既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会发生争辩),深度会谈类似于一种集体的“催眠状态”,其过程大致如图1所示。

深度会谈强调集体思考,强调倾听,强调集体的能力高于个人才能的总和。在教科研工作中开展深度会谈,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图2的形式。

有好的深度会谈,才能达到学习型组织“1+1>2”的效果。

(3)着眼全局发展,加强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同样也是教科研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专业改革、课程改革需要系统思考,以增强学科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等。此外,教科研工作的系统思考还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从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行业动态、企业发展、劳动力市场走向、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开展系统思考,否则学习型组织最终会脱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整体发展,形成彼此孤立的一座座孤岛组织,我行我素,造成资源的浪费。

令人不安的是,教师往往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不甚关心,甚至还有逆反或“挑刺”的现象。因此,教科研工作的系统思考,还承担着用另一种“大众语言”来进行诠释、引导教师站在学校大局上开展系统思考的任务。一起按学校的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转变,朝目标共同迈进。在这个和谐的、不断学习的集体中让每个人都活出生命的意义。

(4)改革管理体制,拓展交流平台。不断探索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如精简行政管理,提倡扁平化管理等。同时,拓展学习交流平台,如改进办公室布局,添加交流空间,或者直接增设一些小面积的交流室。国外还有增加走廊宽度方便学习交流的例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建设,形成一种利于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尽管学习型组织理论进入国内已有一段时间,但在中职校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成功案例还十分罕见。研究表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但不管怎样,在中职校教科研工作中率先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带动创建学习型学校符合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推动中职校课程改革,提升教科研水平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