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钳工教学中技校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4-06-05

吴朝晖

创造性思维制约着人的适应、生存和发展能力,是现代人极为重要的素质,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对技校生来说,只要是对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有所领悟,提出对他来说的新见解,新方法,新思路,都可视为创造性思维。

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性思维,它是从某一点出发,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的一种思维。现就钳工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略谈浅见。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钳工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钳工作为手工操作的工种,更有走在改革的前列的先天优势。关键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和启发性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好基础。

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改变沿袭多年的鎯头与螺母的加工,通过广泛征集资料,设计与制作几种较有新意的课件,根据实习专业及实习天数的不同进行选择。如:简易书夹、翻斗汽车、抽油机模型等。其中,书夹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供实习时间在2天的班级使用。课件涉及到所有的基本操作,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任意改变底座与夹板的形状,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实习兴趣。翻斗车结构较复杂,适用于3天以上的实习,一般5人一组协作完成。此课件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的锯、錾、锉、划线、钻孔、弯曲、铆接等基本操作后,最后进行装配、修饰、喷漆等工作。此课件能全面地体现钳工的加工特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初步体会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抽油机模型的设计是按照实物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在实习中,可简化其中某些复杂部件的加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本掌握抽油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主要部件的结构,特别是减速机构的基本传动原理,对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

实践表明,通过课件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而且许多同学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级劳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两者不可偏废。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要想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通过把钳工制作件设计为斗车模型,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溶入一个有趣的模型制造中。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寓教于乐,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经过笔者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过去对钳工实习普遍带有抵触情绪,无心实习。而现在学生觉得钳工训练体力消耗较大,但忙而充实。所以笔者觉得可以把钳工的制作件设计得有意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并以此为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自行设计、创新开发的门槛,使单调的内容变得有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脱离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三、善于使用课本插图,启迪学生创造思维

教材中插图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插图的运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看插图,更重要的是通过观看插图教学,挖掘内涵,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其新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法。《钳工生产实习》教材中第95页錾口锤子插图,教师可借助插图探索教材思路,向学生提问:

锤子应该用什么材料制作?

加工工序如何?

加工中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何使用工具及有关基准?

通过设计提问,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造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钳工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工作贯穿教学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技工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