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于啸宇
摘 要:本文站在高中生视角下在概述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类型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学校几方面分析未成年校内暴力现象的成因,并重点探讨减少未成年校内暴力事件的途径建议,即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校园管理经验。
关键词:高中生;未成年人;校内暴力
对于遭受校内暴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其所受的伤害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更多的是精神、心理层面。因此,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杜绝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的发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围绕未成年人校内暴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的类型
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校内暴力事件更是屡屡出现。从整体上来说,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的类型可以划分为“语言暴力”、“心理暴力”、“力量暴力”三大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暴力均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语言暴力,以“起绰号”、“嘲笑辱骂对方”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看似开玩笑的背后实则会对未成年人的精神心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伴随未成年人的一生。
心理暴力,主要是指在班级或者社团活动时,学生有意而为的孤立某一个人的暴力行为。心理暴力时常会被教师、学校、家长忽略,但是一旦发生则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这一环节中施暴者不单单是学生,教师也有可能成为心理暴力的间接施暴者。
力量暴力。在很多高中学校,力量暴力是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中的常见现象,甚至某些高中学校每隔几天就会发生此类暴力事件,无论是对于施暴者还是对于受害者而言,力量暴力所产生的后果均是不堪设想。从本质上来说,力量暴力是施暴者思想观念扭曲的外在呈现,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发展下去,则会导致施暴者出现反社会人格倾向,为社会发展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现象的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
在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中,受害者通常为班级内的弱势群体,因施暴者社会认知缺陷因素的影响会对弱势群体产生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但是值得说明的是这并不是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现象出现的全部成因。窥探高中生的思想认知中可以发现,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意识,渴望领导别人和管理别人,认为自己需要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才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关注或认同,所以会采用暴力这一阶段方式。一部分高中生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在朋友有难时应“两肋插刀”,于是会用暴力手段处理朋友、同学间的摩擦冲突,殊不知意气用事的极端方式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结果。
2.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所呈现的是错误示范则会导致负面教育现象的出现。一部分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未成年人犯错误、做错事、考试不及格时会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从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校内暴力的施暴者一部分包括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一部分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前者以欺负同学为了,父母对其放任不管;后者以漠不关心的冷暴力为主,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3.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的忽视、校园管理力度不足是导致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学校内,一部分学生因成绩不好难以获得教师、学生的认同与重视,为了获得关注则会通过暴力这一极端方式展示自我。甚至个别施暴者将欺凌同学、校内暴力看作是发泄自身不满情绪的途径,于是,毁坏校园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毁坏园内设施的学生,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并没有作出过多惩处,无形之中为后续校内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此外,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加之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部分教师为了挣到更多的钱,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间接导致校内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减少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的途径建议
1.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但是在校内暴力事件当中,施暴者与受害者均是未成年人,两者在身份立场上的矛盾使得《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应用时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框架维护未成年人受害者合法权益且达到教育未成年人施暴者的效果,是相关法律法规条文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此外,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学生早熟现象愈发明显,以未满18周岁为未成年人的界限不免会有失偏颇。因此,笔者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应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加以重新界定,从法律层面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2.借鉴国外校园管理经验
学校是校园活动开展的主要管理者和领导者,针对校内暴力事件国外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日本围绕校园暴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增加学校辅导员、护理员等岗位,力求通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配备帮助学生处理成长中的各类问题。澳大利亚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暴力计划,如“反暴力网络组织”、“澳大利亚无暴力计划”等,力求通过政府的扶持达到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政策的目的,指导在校教师掌握处理学生矛盾的正确方法。在我国未成年人校内暴力问题的解决环节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成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四、總结
综上所述,解决未成年人校内暴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面对当前日渐严重的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要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精准化的透彻分析,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校园管理经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给未成年人美好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玉国.浅议如何发挥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制作用[J].法制博览,2018(35):242.
[2]张明.农村中小学学生校园暴力及欺凌的原因和心理干预探究[J].学周刊,2018(28):174-175.
[3]薛文,李小燕.浦东新区施湾社区中小学校园暴力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0):80-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