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亚太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

时间:2024-04-24

朱大帅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一、亚太地区的地理范围及其概况

一般地,亚太地区是指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区域的全称。学术界对亚太区域概念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地域界定,关于亚太地区范围的界定则根据研究者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亚太地区属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术语,其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地区即常说的狭义的亚太地区。广义上的亚太地区从地理学角度讲应该是泛指环太平洋地区,不仅包括太平洋西岸,也包括太平洋东岸的南北美洲,如美、加、墨等南北美洲国家及中、日、韩、朝、东盟各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在此范围内。本文所指的是广义上的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富有活力,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增长热点,有人说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环太平洋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经济发展上世界排名前三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和日本。亚太地区集聚着近一半的世界人口,能源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蕴藏天然气资源多。同时亚太国家区域是世界油气资源最大的消费地区。亚太地区散布着政治体制相异的众多国家,但是总体比较稳定,以对话合作方式增强互信是这一地区国家的共识。冷战后,亚太地区涌现许多新兴经济体,一体化进程开始起步。21世纪,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开始大幅加速。亚太地区已经存在了各种双边和多边贸易机制和协定,各新兴经济体的积极参与,推动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亚和南亚已经出现包括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东盟在内的多个经济圆心,正在形成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地缘经济格局。亚太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是一台重要的经济“发动机”,推动着世界整体经济向前迈进。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显著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商品贸易增长近300%,投资增长约400%[1],可见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密切程度。

二、亚太地区主要的一体化机制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快速迈进,出现了各类自贸协定和组织,主要以多双边的形式存在。

(一)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其英文缩写是APEC,全称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当前亚太地区涵盖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工具。1990年代,亚太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1964年,日本学者小岛清首次提出亚太经济合作倡议。此后数年,亚太区域合作发展缓慢。后来,澳大利亚总理认为有必要探讨亚太经济合作加强这一议题,提议召开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于1989年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字于1993年启用并沿用至今,它以经济问题为重心,政治及安全问题不是其主要议程。然而,APEC却也发挥着某种政治对话的作用。亚太经合组织实行领导人定期会晤,它的宗旨和目标是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实现,是具有开放特点的地区性组织,而这一点恰恰和其他经济合作组织有所不同。1994年,APEC发表了《茂物宣言》,指出发达国家应于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应早于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这个目标的确定促进了亚太地区内贸易与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开放。

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APEC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了展示各自外交技能的平台,尤其是东道主国家一向成为亚太乃至世界地区关注的焦点。目前,APEC已经是最大的亚太经济一体化组织,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推动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前进。亚太经合组织虽然是一个官方协商合作的政府组织,运行机制松散,但是其合作形式多样且具有面向全球的开放性。APEC框架内的贸易目前超过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同时APEC成员对于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也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截至2013年9月,APEC内部的贸易协定有150个,占了近70%[2],正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发展源头。

(二)东盟(ASEAN)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英文全称为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缩写为ASEAN。东盟于1967年8月在曼谷成立,以《曼谷宣言》发表为标志。刚成立时东盟由5个国家组成,它们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亚。东盟最初是以传统国家安全为主要议题的政府间、区域性的一般国家组织,后来开始关注和重视组织内及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东盟首届领导人会议确定了东盟平等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宗旨,并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组织的合作。东盟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柬埔寨的加入,形成了东盟十国的格局,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机制,令世界瞩目。

东盟成立之初主要关注东南亚国家范围内的合作,议题也以传统国家安全事务为重点。随着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东盟意识到必须要积极深化合作领域,扩大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东盟10+”机制是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自贸区框架,“10+1”构成东亚机制的基础,“10+3”是核心,东亚峰会是东盟向外扩散的平台。东盟合作框架下有诸多“10+1”机制,而东盟+中国是此类机制中最富有成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欧盟、北美自贸区之后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最大自贸区。东盟+中日韩(10+3)机制成为东亚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实现途径。这种合作机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也已经深入到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合作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是东盟主导的另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由东盟-中日韩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组成,也是通常所说的“10+6”。它是以东亚峰会论坛形式存在的一种合作机制,目标是建立这16国的一个自由贸易区,囊括在亚太区域自贸区的体系之中。RCEP在2005年举行首次峰会。2010年,东亚峰会第一次邀请了16个国家之外的美国和俄罗斯,“10+6”开始迈向“10+8”,使得东盟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后,经过会议磋商东盟出台了建立RCEP的草案,并表示待RCEP相对成熟时再考虑适时接纳美俄的加入。RCEP机制最终是为了实现东亚的一体化,它的组建增强了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话语权,削弱了美国对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主导权。

(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的简称,是亚太区域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合作机制。小布什政府时期由于反恐和伊拉克战争,美国把重心放在了中东一带,对亚太的关注度减少。在此期间,亚太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当西方深陷国际金融危机的泥潭时,亚太地区的各种区域经济组织经贸联系加强,该地区出现大量的贸易协定,一体化机制发展迅速。奥巴马政府执政时,白宫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重新强调美国在亚太的存在,意欲树立其在亚太的主导地位。美国把TPP当做一种战略工具以助其重返亚太,意图就是对亚太政治经济格局进行掌控。TPP与APEC没有任何关系,可它就是面向APEC的[3]。

TPP早在2005年就被四个国家(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提出签订,并于次年正式实施,因此也称P4。2009年,TPP因美国的加入谈判而从名不见经传的机制发展成为颇受关注的亚太合作机制,由普通贸易协定走向多边区域贸易协定,影响不断扩大。在美国之后,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也宣布加入TPP谈判,P4变成了P8,呈现出向亚太地区参与国家扩大的趋势,美国主导谈判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2010年TPP首轮谈判开启,此后其规模阵容越来越庞大,加拿大、墨西哥加入谈判,日本、韩国等大国甚至中国台湾也有意加入。不可否认,美国积极推进TPP谈判是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部分,TPP的发展大有将所有亚太国家纳入其范围的趋势。美国想以TPP为基点,吸纳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加入,最终实现美国主导的亚太政治经济格局。TPP是一个排他性的高标准的机制,目标是将来形成一个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自贸区,建立一种新自由贸易区模式。此外,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利益,鉴于东亚一体化发展迅速,美国不想成为亚太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局外人。美国为维护其亚太利益以及弱化中国的影响力,因而自然对TPP重视。

三、亚太区域一体化机制发展前景

有关国家为获得经济、政治利益的最大化,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势,主动加入和实施对自身有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亚太地区出现了几大代表性区域合作机制,如APEC、东盟、RCEP、TPP等,这些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亚太地区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众多机制的同时推进、各国竞争的加剧也使亚太地区未来的合作前景充满变数。另外,亚太地区国家众多,政治体制不一,文化差异大,大国关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不平衡,各国都想在亚太地区施展影响,主导该区域合作机制发展的进程,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博弈也使亚太区域一体化合作的走势难以预测。从目前形势来看,大国主导权之争将伴随整个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太地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整体感弱且分散,很难达成像欧盟那样的一体化组织,其一体化进程将是域内各方相互博弈、重组的过程。未来,亚太地区多双边自贸协定将继续被强化,TPP或成为亚太一体化的可能框架,因为其有追求完全自由贸易、标准高于现有任何自贸区协定的优势。但是,TPP谈判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等敏感问题很难谈妥。TPP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意图大于经济诉求的战略,而近期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也成为热议的焦点,因此,TPP的发展前景同样令人担忧。

[1] 陈淑梅,全毅.TPP、RCEP 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J].亚太经济,2013,(2):7.

[2]匡增杰.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动态及中国的参与战略[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2):34.

[3]杨泽瑞.亚太地区合作的进展和中国面临的挑战[J].亚非纵横,2011,(1):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