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顺毅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贵阳 550025)
高峰体验课程是将实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知识的掌握和行动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类新型课程设计。高峰体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融会、培养学生的组织力、执行力和展现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高峰体验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在美国高校较为领先,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探索开设这类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就财经高校经济类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建设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要把握高峰体验课程的内涵,首先要了解“高峰体验”的含义。“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学术语,简单来说,主要是指个人的自我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时所获得的美好情感体验。马斯洛认为,当个人经历“高峰体验”时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提高个体的行动效率及效果(董盈盈、文新华,2006)。
在高峰体验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美国高校较为领先。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改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营造高峰体验,呼吁在本科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通过一门课程最充分地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与交流技能,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结合上面的观点和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的实际,认为高峰体验课程是在大学本科最后阶段(主要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的,将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整合所学知识、提升行动能力融为一体的,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教师引导相辅助的,高度综合性的实践类课程。
高峰体验课程的内涵决定了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也不同于实验类课程和校内外的实习活动。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峰体验课程的目标强调学生能够对一个自己之前没有从事过的任务,通过自主的组织团队、整合已有知识、补充学习所需的新知识、实际执行操作等环节,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心理素质的完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高、实践行动能力的增强等多方面。
第二,在教学重点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运用。高峰体验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也离不开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但重点不是讲授新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者补充需要的知识,围绕项目任务进行整合,用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打破知识的课程界限和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如何把孤立的知识点连接成解决问题的知识链条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围绕项目任务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引导、提示、协助、保障学生安全、管理学生遵守法规等作用,不过度参与和影响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学生是完成项目任务的主体,要充分给予他们自主行动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己组织团队、制订计划、进行决策、执行实施、
第四,在课程组织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高峰体验课程要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得“高峰体验”的心理满足感,首先就要使学生感兴趣,符合自己的期望。因此,在设置项目任务时要进行充分调查,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兴趣点设置丰富多样的项目任务提供选择。
第五,在考核方式上,对学生在课程全过程的表现分阶段或环节进行考核。考核要贯穿课程的全过程,根据每个阶段或环节的自身参与程度和努力程度、对团队的贡献、取得的进步成果进行评定,最终成绩由各阶段成绩加权平均得到。
根据高峰体验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经济类高峰体验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在本科第七学期开设,以研究(或实践)项目为载体,将经济类各本科专业(例如经济学、国贸、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金融工程、经济统计等)在高峰体验课程上打破院系界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师资雄厚、学生有较大选择空间的高峰体验课程体系。其中,整合方式是由经济类各专业担任高峰体验课程的教师成立一个跨院系的专门课程组,该课程组提供的课程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不受院系专业限制。
教学方式主要采取以研究或实践项目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方式。课程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预设的任务目标,并进行讨论和总结。需要把握的关键教学环节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确定。项目设定要根据上述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保证项目的数量、学科重点的分布、研究与实践的比例。在具体项目确定时,先由任课教师申报,然后课程组综合平衡,最终决定项目名称,由任课教师经常与项目对应的课程大纲。此外,项目的选择要尽量注意能够留给学生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一个教师主持的作为课程名称的项目可以稍大一些,由于选课学生较多,然后在一个大项目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再设立对应的子项目;或者学生分组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形成一个更具体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选课,有利于更好地把教师引导的大方向和学生的具体兴趣点结合好。
2.学生选课。除按照学校正常选课要求和程序让学生选课外,高峰体验课程在选课前,需要对各个研究或实践项目的内容、主要学科侧重、任务要求等信息向学生做好公告和宣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由任课教师进行专门的宣讲会,尽量引导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项目课程。
3.团队组建。围绕一个大项目选课形成的班级人数建议在30人左右。为了任务完成中能够充分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班级内部还有进一步建立小团队。首先,是在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班级大项目信息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设定几个子项目或具体任务。然后,根据子项目把学生进一步分组,建议研究性子项目6~8人,实践性子项目8~12人,具体根据需要而定,但每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
4.信息资料收集和工作方案制定。团队小组建立以后,教师要明确小组的基本任务目标,并进行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方法的培训。学生通过讨论和与教师交流形成完整、可行、详细、进度明确的项目工作方案。
5.项目执行。学生根据工作方案,进行项目研究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引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管理和督促、关注学生表现进行全程考评等。
6.过程汇报与调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2~3周一次,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本组的工作情况、总结收获和不足,提出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难题,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同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每次汇报各小组应该总结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材料,并到期末汇编成册,反映项目进展和改进完善的过程。
7.成果展示与课程报展告撰写。期末每个小组要对一个学习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际的成果进行展示。每个学生要总结回顾一个学期自己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存在哪些不足、自己克服了哪些困难、自己在思想意识、知识、能力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并形成个人的课程报告。
[1]董盈盈,文新华.“高峰体验”课程: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2]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3]安丽绍,韩建华.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4).
[4]单晓峰,宫照军.高峰体验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5]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