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校园建设探析——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时间:2024-04-24

张小艳,马文霞

(1.喀什师范学院 法政系,新疆 喀什 844008;2.喀什师范学院 团委组织部,新疆 喀什 844008)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高校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被视为获得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双重趋势愈加凸显[2]。2013年我国领导人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从地图看,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的北、中、南三道的必经之地,这意味着新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毋庸置疑,多年来新疆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区域外部的“输血”密不可分,但区域经济发展从根本上由自身的“造血”功能决定,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更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来“造血”,高校作为科学文化知识集散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自然肩负为地方发展“造血”的重任。

与内地高校相比,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特殊性,作为各族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地,新疆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大更深。自古以来,新疆稳则丝路通,新疆高校校园和谐直接关系着区域社会稳定,间接影响丝路的和谐畅通,因此和谐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社会至关重要。当前新疆要面对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社会处于转型期而产生许多矛盾外,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外部敌对势力的挑战,反分裂斗争的“三期叠加”使新疆高校的校园和谐比内地高校更为重要,校园和谐直接关系区域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段,要发挥区域优势来把自己建成新丝路的核心区,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提供动力和人才,而校园的和谐稳定恰恰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喀什师范学院和谐校园建设的模型评价

“和谐”理论延伸到高校,就是高校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新疆高校和谐校园应该是依法治疆思想指导下的、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族师生员工关系和谐的、教学科研相长的、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现代与传统相融的文明校园。

喀什师范学院地处新疆南疆,南疆喀什位于古丝绸之路南线要道,历史上这里就是外部势力争夺的重点,如今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新疆稳定才能丝路通畅,经济走廊才能繁荣,而新疆的稳定关键看南疆,南疆稳定看喀什。新疆的稳定看南疆,南疆稳定看喀什。在当前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又有反分裂斗争的严峻考验背景下,高校要抓住新的机遇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前提就是建设好和谐校园。

基于和谐校园部分指标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和谐校园综合评价模型,一级评价模型为:Bn=C1Wn1+C2Wn2+…CiWnj,j=1,2…m,综合评价模型为:A=B1W1+B2W2+…BiWi,i=1,2…n,令 W1,W2…Wi为一级指标

B1,B2…Bi对应权重,Wn1,Wn2…Wnj为二级指标 C1,C2…Ci对应权重[3]。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含6个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的问卷并对喀什师范学院师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出25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分(见上页表),据此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值依次代入一级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一级指标综合分值依次为 2.586、2.175、2.281、1.807、2.393、2.356,和谐度除B1“良好”外,其他均为“一般”,从而进一步可知校园综合平均值为2.3,和谐度为“一般”。

喀什师范学院和谐校园建设评价

基于上述分析,喀什师范学院这一代表性院校所体现的当前新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各方关系相对和谐,但接纳度有待不断提升。高校这座象牙塔相对社会较为纯净简单,但干群、师生、师师、生生等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从喀什师范学院实际看,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和谐,但干群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度均较低,特别是生生关系令人担忧。从学校层面讨论,部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较重,缺乏“为民服务”精神,管理中惯用制度和行政权力而非领导者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部分教职员工个人能力与素质有问题,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偏低,不懂如何做人做事等等。从社会层面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间的互助友爱,干部群众间的信任支持及同事之间的合作共进关系已被市场经济大大弱化,加之新疆近些年多次发生的暴恐事件让各族群众间的隔阂和误解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两方面的合力,使得校园中人与人的接纳度还需要不断提升。

2.教学、科研及育人环境的和谐度有所增强,但质量有待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效高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成果、科研水平和能力转化到学生层面就是学生的各类考试过级率、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状况、学生撰写、发表论文情况、毕业论文通过率、实习实践等应用能力的强弱等。通过调查,喀什师范学院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一般说明学院确实存在教学能力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教学单位可能基于现实中的师资紧缺而不得不让教师登上讲台,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不满,进而产生不和谐感。当然,每个学生内心对教学质量的定位和评价标准也可能不同,但总体教学满意度的“一般化”显然说明无论哪种标准,教师都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学院环境的和谐度不高主要是一些硬件设施的不足,也包括后勤服务质量不高、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不多样、外部环境不稳定等。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实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有资金的原因,也有人的素质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冲击等。

3.传统的制度管理实现了短期和谐,但长期内仍需创新。喀什师范学院地处偏远地区,又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传统的权威性管理体制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确保了学校的整体稳定和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因而使学生管理的和谐度较高,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心较强,学生能较好遵守校纪校规,与学生利益高度相关的评先选优、助学助困等活动比较公平公正。归根结底,这些都与学院严明的组织纪律、对师生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但传统管理也有弊端,它比较重视对人的束缚,倘若过度束缚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人的逆反心理,形成表面和谐而内心冲突的状态;另一方面会极大地削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校自身发展,还可能给区域社会带来新的问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高校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立足点

1.立足社会关系,以情促和谐。和谐的关系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起点。在新疆高校,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极易夹杂进民族问题,不同个体只要互相交流、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相互真诚,学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改革中切实“重民情、惠民生”,能让师生员工对学校有热爱之情、感恩之心、自豪之感,那么,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和谐许多。此外,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地方院校,其发展的落脚点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高校除了理顺内部关系,还要注重协调外部关系,改善那些不顺畅的关系,维持一直友好的关系,熟络长期陌生的关系,从而使学校的发展能得到区域社会的支持,也为学校服务社会经济拓宽渠道。

2.立足社会需要,以质促和谐。质量是立校之本,办学之基,强校之源,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高校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教学、科研与服务质量偏低的问题,必将成为学校迈向更高水平的绊脚石,也将降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民族地区高校只有提高质量标准,以高标准来倒逼各个主体,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想地方经济发展之所想,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所急,真正立足于社会需要去提高质量,才能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立足社会改革,以创新促和谐。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理应是社会创新改革的先行者。民族地区高校往往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而发展缓慢,部分制度、观念和举措都滞后于社会改革步伐。校园要和谐,就必须让制度和谐,让体制和谐,让人的思想理念和谐。民族地区高校急需快速创新,积极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进学校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从而化解跟不上改革需要所引发的矛盾,使大学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器。

[1]郭广生.融入首都创新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J].北京教育,2011,(1):5.

[2]李月云,阚阅,吴琼瑶.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32.

[3]彭元伟.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1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