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档案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4-04-24

舒 畅

(辽宁大学档案管理中心,沈阳 110036)

教学档案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及教师个人,在从事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等,具有有机历史联系的文件体系。

高校教学档案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它无论在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方面,还是在探索、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方面作用重大。因此,提升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教学档案的管理现状

(一)教学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目前,教学档案在绝大多数院校由一名专职的档案人员负责,这名档案人员还可能负责其他类别的档案工作,如会计档案。

教学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是:(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法》,严格遵守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项程序。(2)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编研等工作。(3)督促、检查、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归档工作,并做好移交登记。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为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做好基础工作。(4)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以及各种汇编工作。(5)做好教学档案的鉴定工作,使保存的档案既精练又完整,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案卷和失去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要认真审查,按照审批手续进行销毁。(6)工作认真细致,提供利用教学档案要主动、热情、迅速、准确。(7)增强宣传意识,不失时机的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扩大教学档案工作的影响。

(二)教学档案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随着教学档案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教学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适应其快速多变的发展特点。为此,各高校给予高度重视,不少院校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其中主要包括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等一系列制度,如《××大学教学类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学档案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规范要求。

此外,伴随着国家档案部门、教育部门相继出台的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评估活动,为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而出现的“闭门造车”、“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数院校均根据本单位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估的原则要求,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在经过整改的阵痛后,各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逐渐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为各校的档案管理的达标升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密集架、服务器、空调、防盗门窗、高速扫描仪等,使档案库房具备了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等功能,这就为教学档案的现代管理提供了设施保障,为长期安全、完整地保护好教学档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应当看到是,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程度多数停留在目录级数字化,只有一些学校对教学档案中的学籍档案部分实现了全文数字化。

(四)教学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情况

教学档案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教育活动领域,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与成果表现形式,是教学人员、教务工作人员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劳动成果。人们要不断创新、开拓,需要查考和借鉴已有的历史资料和知识成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从利用教学档案的人员来看,主要是教师、学生,占85%以上,其次为教务部门人员,这与教学档案产生的领域有关,它来源于教学领域,服务于该领域的教学人员。从某校近3年的统计数字看,校内利用3 880卷,校外利用1 557卷,校内人利用远远大于校外人员利用。

利用学籍、成绩档案出现高峰期。档案馆(室)集中管理全部校历年的学生学籍、成绩档案。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前来利用学籍、成绩档案的人越来越多。也从该校近3年教学档案利用情况看,2012年利用543人次,2013年621人次,2014年达815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利用目的看,有的为升学、晋级,有的为办理离退休,有的为人才交流或工作调动,有的为教龄、工龄和办理毕业证明,更多的是为出国留学查询成绩。利用学籍、成绩档案目前呈现高峰期。从利用年龄层次看,青年人居多,中年人次之,80岁以上的老校友也有。

二、教学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一)教学档案收集难

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收集工作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第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和工作难度最大的环节。”[1]然而,在教学档案的收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档案的收集不齐全

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教辅单位,校、院、系(部)没有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通常由行政人员、教学秘书兼任,并且更换频繁,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教学档案的归档内容不够了解,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教学材料散存于部门、个人手中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从而导致教学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例如,有的学校在准备备查资料时,找不到完整的教学改革会议材料、有关的专题材料及教学大纲、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教学科研成果等材料;有些材料虽然找到了,但往往是“有头无尾、有终无始”,如重点课程建设有请示报告、审批表,但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或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等等,为了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虽然按照要求进行了补充,但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造成很大浪费,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2.教学档案的收集不规范

教学档案的收集带有随意性。尽管有的学校制定了归档制度,但归档范围不明确,没有具体的要求,该收集的没有收集,不该收集的文件倒收集上来了;有的只注重“红头文件”[2]的收集,而不重视本处(室)、系(部)自己产生的教学材料的收集;有的有正文,无发文底稿或签批单,有的材料残缺不全,有的证件缺附件,有的批复无请示,有的同一份材料重复收集等等,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传真件、复印件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不符合规范等。

3.教学档案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近

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综合类、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招生类、学籍管理类、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位类、毕业生类、教材类。然而,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各大院校在迎接评估、检查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类型的档案材料,如“211工程档案”、“教学评估档案”等等,这些档案的归属问题,现已成为各大院校档案工作者争论的焦点。有的学校为了稳妥起见,不破坏高校档案原有的分类体系,把“211工程档案”、“教学评估档案”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专题来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与国家制定的原有的分类体系相违背的,211工程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主要是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服务的,应该归入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二)教学档案利用的不充分

1.注重基础工作,忽视利用工作

长期以来,领导仅仅把文件材料是否收集保管好、出不出什么差错作为评价教学档案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因此,从指导思想到工作安排,都着重强调基础工作,将利用工作放在次要地位。教学档案工作人员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环节上,常常埋头于大量的文件材料之中,无暇顾及各方面的利用需求去开展利用和编研工作。

2.提供利用方式单一

作为教学档案工作的目的和重点——利用工作迫切要求加强教学档案开发的速度与数量。而目前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与其他基础业务工作相比尚显薄弱。利用工作多限于被动式的你查我调、等客上门的单一服务方式,而主动开发教学档案为用户服务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够。管理教学档案的工作人员,又多拘泥于传统的手工劳作—订订装装、抄抄写写,因而根本无暇顾及编研开发教学档案资源。即使做了一些编研开发工作,也因重数量、轻质量,盲目开发,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大多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层次较浅,具有一定深度的编研产品所占比例较少,时效性、针对性较差,相反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产生负效应。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档案部门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但目前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大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教学档案的检索体系比较单一,计算机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档案材料从收集、整理到保管、利用等环节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工作进度慢,利用效率低。

目前,大多数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还停留在案卷级、文件级目录上,有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要想看到教学档案全文,还得通过手工检索,这不仅影响档案的利用效率,也不利于档案的保护。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推出的高水平档案管理软件(如“南大之星”、“世纪科怡”的)不多,而且很多院校购买的档案管理软件是单机版,即使购买的是网络版,也没有建立与校园网的链接。要么按照单机版使用,要么在局域网的小范围使用。再有就是,目前全国在广域网上能看到的高校档案馆网很少,有实际功能的就更少,很多也只是挂在校园网上,而且只对校内办公人员开放,本校学生和其他人员根本就登录不上。当然,也有连网站(页)都没有的。这样就使得教学档案由其形成部门整理非常困难,同时,其他部门也不能利用现代化的快捷手段方便的查找所需的教学档案。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在有效整合馆藏档案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技术传递档案信息,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3]目前教学档案的现状与资源共享的要求相距甚远,信息化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如何满足教师对管理信息的需求,教学成果如何有效交流,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等问题,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日益突出。

[1]李淑艳.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李志清.新形势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档案天地,2006,(4).

[3]丁振伟.浅谈新时期教学档案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1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