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时间:2024-04-24

施贵华

(浙江省金华监狱,浙江 金华 321071)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审计,关系到被审计单位领导未来的任用、奖惩等。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审计难度较大,面临着多重的审计风险,笔者将就审计风险的成因、对策等进行探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风险

(一)审计的固有风险

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对于政府领导没有形成一套制约机制,手握权力的经济责任人就存在滥用职权、为他人谋私利的可能。即使相关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监管范围之内,因经济问题而违反法律的案件还是屡屡发生。如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最近一年来就有多位高官因为经济违纪而被查处。除了法律监管方面的漏洞,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是引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面临的风险也不同。比如,一些机器设备由于科技的进步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大降低,存在价值高估的问题,就可能存在固定的风险。总之,在国有企业或者政府单位中,固有风险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可避免的。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审计中常见的风险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审计工作量十分的庞大,由于时间和人员的限制,审计人员一般不会对经济责任人的所有经济事项进行检查,只是就重要事项进行检查。而目前的审计程序和执行的效率都不可能完全的杜绝检查风险,只是每个经济项目检查风险控制的可接受程度不同。此外,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审计经验、专长等限制,一些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存在因人为选择不当的审计程序而导致检查风险过高。

(三)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在发生重大舞弊以后,无法有效被内部控制,防止、纠正的可能性。企业或者政府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预防和纠正错误、舞弊等行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影响控制风险的因素包括经济责任人所在的环境、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等,如果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完善,能够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反之,则可能导致控制风险增加。

(四)评价风险

评价风险是指在识别风险以后或者在识别过程中,负责审计业务的人员对风险的评价不当,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风险。在我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项目组不仅要对相关的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还要对经济责任人的道德水平、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在进行评价以后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合,很可能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失败,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首先,负责审计的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在现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经济责任的审计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具体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培养的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专业出身,对于法律、经济知识掌握有限,尤其是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更新变化较快,如税法相关的法规就变化较快,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的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否则难以很好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其次,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采用经济责任人离任后进行审计的方法,虽然能够对经济责任人过去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但是审计的监督功能基本丧失,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此外,目前的审计主要集中在账务方面,对或有资产、负责等事项评价不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有些时候被动接受相关信息,没有主动的控制和规避风险,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高。

(二)外部原因

经济责任的审计不同于企业审计。目前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是非独立单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最高部门是国务院内部机构,在进行审计时,各级的审计单位需要对对应的政府负责,有着直接的从属关系,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很难处于公正的立场。此外,科技的发展使得非法洗钱更为隐蔽,由于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洗钱的方式可以通过变化信息储存介质等形式进行,审计的难度大大增加,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另一方面,被审计的经济责任人及其行为也是引起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责任人所管理的单位与其自身没有所有权关系,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即管理者在不是所有者的情况下,可能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而国有企业的管理人通常权力较大,中小股东无法对其权力形成制约,很多重大决策都由单位领导制订,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就可能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在进行经济审计时可能给审计带来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针对经济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在审计风险防范方面,要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这对于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首先,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可靠性。一些审计人员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比较丰富,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很难有效地发现比较隐蔽的不正当行为,导致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在我国经济责任的审计中,虽然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审计中审计人员还是存在无法保持独立性的情况,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无法有效地发现舞弊或者错报,导致审计结果受到严重的质疑。因此,相关部门要确保审计人员及单位的独立性,增加审计报告的质量。

其次,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由于经济责任的审计和企业的财报审计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完全把企业财报审计的指标用于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基本的定量指标外,还要增加一定的定性指标,如守法意识、管理能力、社会责任、廉洁情况等。管理能力主要是指经济责任人在任期内对企业或者单位管理做出的贡献,是否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或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等,可以从企业所在行业的排名、发展战略、市场份额、净利润等角度全面进行。守法意识主要是指经济责任人贯穿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的标准有投融资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瞒报、虚假披露等行为。

(二)增加道德和诚信教育

被审计的经济责任人违法行为屡屡发生,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还是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但是,监管只是让经济责任人被动接受,一旦监管不力,将发生更加严重的违规行为。从长远来看,需要在我国的市场中进行道德建设,从根本上减少舞弊等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长时间的引导,通过“胡萝卜加大棒”这一措施,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予以严惩,对于其他公司起到震慑作用,不断纠正公司的违规行为,对于长时间信用优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引导上市公司合法、合规进行交易。

定期对从事经济责任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从多个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不诚信行为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并结合最新的一些经济责任事项的案例,对于审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虽然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仅仅是对单位的相关财务报表、经济事项等进行审计,然后出具审计报告,一旦审计人员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可能出现出具不实报告的情况,导致被审计单位经济受到损害。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十分重要。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水平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阶段,要做到账面审计与相关事项的结合。负责审计的人员要充分了解呗审计单位所在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以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重大事项。目前评估审计环境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检查、询问等,要结合多种方式进行,从而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时,能够直接获取信息的就不使用间接方式,能够取得书面表述的就不采用口头表述。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面很广,在了解环境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相关法律部门给予帮助,总之,在准备阶段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依据准备阶段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财政收入的审计,尽可能降低检查风险。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尽可能地控制检查风险,制订更加合理、可行的实质性程序,做好相关程序的执行工作。这是控制检查风险的必要手段。

(四)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风险是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风险,因此,需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方面进行。首先,被审计单位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可行的条款。充分考虑单位内部不兼容职务以及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事中控制体现在保障资金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的控制。主要包括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等方法。在内部控制中,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者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相关的审计部门必须按照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然后尽快地进行完善,降低内部控制引起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需要负责审计的部门做好相关的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笔者就经济审计中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实际工作有帮助。

[1]刘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控[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