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泉海拾珍

时间:2024-06-05

徐海涛+孙士民

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安徽境内建立了淮北、淮南、皖江三个抗日根据地。为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保障新四军供给,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破坏中国经济的罪恶行径,安徽三个抗日革命根据地均筹备组建了银行,发行了抗币。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安徽地区抗日根据地货币,极具地方特色,其中不乏稀有珍品。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淮

南银行发行的抗币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其位于侵华日军司令部驻地以及汪伪政权首府南京的背后,日伪控制的津浦铁路把根据地分割为路东与路西二大部分。1940年的4月成立津浦路東各县联防办事处。同年的八月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办事处成立。随着路东、路西办事处的成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初步成立。1942年2月淮南银行成立,成立同时开始准备发行货币,5月第一批淮南银行币印刷成功。截至到1945年淮南印钞厂停止生产,总共发行了一角、五角、一圆、五圆、十圆、一百圆等六种面值、18种版别、40种色别的淮南银行货币。

安徽博物院藏淮南银行货币较全,六个面值均有收藏。其中有二张抗币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其一是淮南银行五角券(图一),长122、宽63毫米,正面是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的扬州风景图案,其中楼台亭榭,一旁的参天古树清晰可见。有空心“五角”二字分布于图案左右。上栏拱型内楷书淮南银行四个字,中间加盖有改作五圆的蓝色戳印。右部盖有“铜城”戳(当时天长县所在地),右下角有红色“总经理印”,左下角有红色“副经理印”,四角分别有“伍”字字样,二二对应相同。机制打印的编号位于票面背部的中央,冠字号为116421六位数字。整个票面显工整精细,应为铜版印制。为何会有改面值的纸币出现?原因是首批印制的淮南币数量不多,面值也不大。而当时法币和伪币的面值很大,周边的经济形势发展迅速,通货膨胀情况又十分严重,导致法币和伪币贬值的速度又飞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淮南币五角的面额显得小,数量也少。为了应对当时的情况,所以决定将五角券改为了五圆券,为此还临时刻制了“改作五圆”的仿宋黑体扁字的木头戳子。

其二是淮南银行在民国三十一年发行的十圆券,上面加盖有红色的“路西”字样(图二)。票面长143、宽83毫米,以绿色为主色调,主题图案是参天大树笼罩下的茅草屋。四角有空心“拾”字字样,分别对着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主图上方有绿色“淮南银行”字样,左右均有机制打印的红色六位数编号311237。右下位置可见红色方形“总经理印”和“副经理印”二枚。此版十圆淮南币有四种色别,其中绿色有二种,一种加盖有“路西”字样,一种未有加盖,红色和黄色各有一种。这四种色别的淮南十元券在安徽博物院均有收藏。

加盖“路西”十圆券的出现也与当时特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路西根据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比较复杂,国民党顽固派不但在军事上挑起摩擦,在经济上也开始了小动作。在一段时间内大肆去收购淮南币,后在路西根据地大量抛售,收购紧俏物资,企图破坏根据地的经济环境。针对这种卑劣行径,淮南区党委紧急从路东调集了一批紧俏物资援助路西,并在往路西发行的淮南币上进行了加盖,此举粉碎了敌人妄图破坏根据地建设的举动,进一步稳固了根据地的经济形势。

二、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北

地方银号发行的抗币

淮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于1940年3月。最初是沿用安徽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名义。1941年10月正式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1942年5月淮北地方银号正式成立。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纸币,共印有8种面额,34种版别,具体就是壹角券两种,贰角券两种,伍角券三种,壹圆券六种,贰圆券三种,伍圆券九种,拾圆券四种,贰拾圆券五种。

其中有“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壹圆券比较特殊(图三)。纸币整体以蓝色作为主色调,主体图案是农耕和伐木的场面,辅以阡陌小道,正在觅食的鸡群以及远处依稀可见的山峦,俨然是一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整体票面长130、宽65毫米。上方有红色的“淮北地方银号”加盖字样,在票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改作十圆”红色加盖。票面的底部二侧各有六位数红色机制打印号码。这张纸币从纸张版式以及票面的精美程度来看与其他的“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货币有着较大的差别。从“淮北地方银号”的字样均为加印的情况来判断,该抗币的票面可能不是“淮北地方银号”印制的,应为其它银行印制的票面。

实际上,这批壹圆券是由淮北地方银号委托皖东北日报,在江淮印钞厂印刷的壹元券江淮币上加印“淮北地方银号”名称,并加盖了“改作拾圆”字样后,作为淮北币流通使用的。江淮银行于1941年4月1日在当时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成立。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银行,属新四军军部建制。江淮银行币所用的版模,均是上海地下党组织刻制的铜模,在印刷技术上,因有一批原在上海等大印刷厂的共产党地下党员技师,采用凹凸印刷工艺,印出的钞票版纹深、墨层厚、立体感强。对比同时期江淮币壹圆券票面图案与淮北地方银号的壹圆券完全相同。由此可推断出当时的江淮银行实力雄厚,在其他根据地银行发展初期力量薄弱时,提供票面供其他根据地银行加盖使用。

三、皖江革命根据地大

江银行发行的抗币

在1942年春天,新四军第七师相继开辟铜陵、繁昌地区,含山、和县地区,桐城、怀宁、潜山地区,望江、太湖、宿松等地区,创建了皖中、皖南游击根据地,打通了与第六师、第二师的战略联系。1942年4月27日,为统一领导皖中地区的斗争,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在无为恍城成立,皖江地区有了统一的新政机构。抗战期间,金融秩序非常混乱,日伪为掠夺根据地的物资,用大量的伪币向根据地套购各种物资,破坏根据地的经济。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根据地的经济不受损失。1943年6月,皖中地区的金融机构大江银行正式成立,并发行大江币,其币值为伍圆、壹圆、伍角、贰角、壹角等,总共26个版别,36种色别,第一次发行总数为100万元。由于大江币的良好信誉,到1943年底,大江银行基本上占领了根据地中心区的金融阵地。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大江银行发行的货币,其中两种货币具有代表性。

其一是民国三十三年发行的五角券(图四)。整体票面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长100、宽63毫米,左上、右上、左下各有空心“五”字字样,左上、右上二个“五”字,字形和角度相对应,并在四角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圆形白点。票面右下角有网格型长方体,内有空心“五角”二字,这应是大江币一个简单的防伪。主题图案是五个并排行走的青年,从其衣着和手持的铁锤、锄头、长枪、书本、算盘来看,这就代表了工、衣、兵、学、商这几个行业。红色五字机制打印冠字号位于图案左右二侧。这张抗币从整体票面的风格来看明显具有了当代版画的风格。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根据资料显示,当时大江厂印钞工人大多是上海中共秘密组织动员来的抗日爱国青年,不但吃苦耐劳,还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大江银行成立之初,条件艰苦,只能用坚硬的楮树和黄杨树根雕刻印钞木版。这就是大江币大多都带有当代版画风格的由来。

其二是民国三十三年发行的五圆券(图五)。整体票面的主色调为绿色,主题图案是无为的陈家闸,那是皖江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无为修建的三闸之一。票面右侧有红色“开”字印记,这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了稳定币值,加强管理,在大江币上加盖的一种特殊符号。票面左侧有“行长之印”与“副行长印”二个红色方形印记。票面中间底部还有“江淮印刷所印”六个红色小字。这张大江币与上张具有版画风格的大江币从票面版式上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最初大江币用木刻印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后来大江银行设法从上海弄来汪伪印刷厂钞票的花边花角和底纹,重新拼制了图案,将大江银行的“角”“圆”等照相制版到了锌板上,这样大江币的原版就制作完成了,采用了胶印技术后,印制数量也大大超过了木刻版本,可以满足根据地的需求。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每一张小小的根据地货币都凝结着当时设计制版以及印刷人的智慧和汗水。通过这一张张抗日根据地钞票,可以体会到抗战期间安徽地区金融阶层是如何在一个艰辛的环境下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抗战,用自己的方式为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的特殊贡献。

(责任编辑:耿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