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后展览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4-06-05

李万万

从国际趋势来看,许多大型博物馆都已将艺术作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工作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事业方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加快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建成一个历史与艺术并重、能与中国大国地位和国家形象相称的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开始被提上日程。2002年9月14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文化部,同意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文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并明确馆长由文化部副部长兼任(或由副部级干部担任)。在国博筹建期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仍以各自名义开展工作。2003年2月27日,文化部正式撤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兩馆而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次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成立暨挂牌仪式。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之上组建起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并不是两馆的简单合并,在改变原有体制、规模和组织架构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它们的功能定位和办馆方针。尤其是随着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和完结,博物馆建筑体量扩大了三倍,展厅的面积大幅度增加,国博的展陈体系与原来相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展览水平也有了历史性的提升。曾经分分合合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已经在这次划时代的合并重组中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新馆的建成和正式投入使用,依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和“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坚持以“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称”为建馆方向,以“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为办馆方针,中国国家博物馆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国际交流大展、自主策划展览和临时展览等形式完备、独具特色的展陈体系,发展成为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一、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前的展览事业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组建,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沿着“四个相称”的建馆方向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北京市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博组建后不久,便开始启动了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筹备工作。因当时老馆展厅有限,再加上受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影响,这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推出基本陈列,而只是在保持常设展览之外,利用老馆展厅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或组织藏品进行巡回交流展览。

国博新馆开馆前常设展览包括在原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基础上推出的精华版“珍藏特展”,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79件(组)国家级的文物精华,依陶瓷器、青铜器、金银玉漆器和画像砖石、雕塑作品等分门别类陈列;2004年9月,推出“中国蜡像艺术展览”(二期),展出中外历史上为人类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蜡像126尊,分作“政治、军事人物”,“思想、教育、科学人物”,“文学、艺术人物”,“体坛巨星”,“民族人物”,“英模英烈”,“外国名人”等七个单元;2006年1月20日至4月20日,国博与徐州博物馆联合主办“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精品展”,通过“幻灭的永生之梦·丧葬用玉”、“飞扬的奢华岁月-歌舞宴乐”、“绽放的生活时尚·沐浴装饰”和“尘封的王国沧桑·诸侯王权”四个部分,展出了代表西汉楚王国历史的190余件(组)文物;2006年4月18日至9月13日,与秘鲁国家文化委员会联合主办“失落的经典——印加人及其祖先珍宝展”,展出248件文物艺术品,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源远流长的秘鲁古代文明;2007年1月2日至2月25日,与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及朝日新闻社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悠久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品展”,展出馆藏诸多堪称国宝的文物艺术精品。此外,还筹办了“意大利NESPOLO画展”、“俄罗斯当代油画·素描大展”、“百载香江风情展”、“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克罗地亚当代绘画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简约·明清家具精品展”、“中国(国际)防灾减灾摄影作品征集巡展”、赴日本“悠久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品展”、“国宝之韵——国家博物馆高仿品美学展示展”、赴香港“百年中国展”、“大师之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梁思成——梁思成铜像揭幕仪式暨梁思成历史贡献纪念展”等一系列临时展览。

二、国家博物馆新的展陈体系

为了加强新馆建成后各类展览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职能,2009年12月22日,国家博物馆专门设立展览策划与管理中心。2011年2月底,历经近四年改扩建的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将近7万平方米、总数达48个现代化展厅利用好,是摆在国博人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严格遵循建馆目标,明确功能定位,经过不懈努力和积累,建立了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国际交流大展、自主策划展览和临时展览等形式完备的展陈体系。

(一)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兼顾作为建馆根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本身的特点,同时也基于突出国家博物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的实际需要,最终形成了展现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伟大贡献的“古代中国”和展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的“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

1.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其前身是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国家博物馆成立以展览一部为主体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项目组,于2007年5月起陆续组织项目组成员赴国内重要博物馆进行调研考察,详细研究和比较了各馆的展览运作模式、博物馆主体建筑及展厅内部装修与展览制作关系、展览设计、展览手段、展览宣传等相关内容。2008年4月17日,国博召开“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容设计总体组成立暨动员大会,成立了以馆长吕章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会上,吕章申馆长提出陈列要表现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坚持历史性与艺术性并重等五点具体要求,为陈列工作的积极开展指明了方向。4月23日至6月19日,“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容设计总体组专家组先后举行9次研讨会,修订陈列的基本原则及大纲纲目,就展品构成、展览主题、展览结构、展览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据此形成《陈列大纲》(第二稿)。在《陈列大纲》(第三稿)完成之后,国博于2008年底又先后召开四次大规模的专家研讨会,分别邀请全国部分省级博物馆馆长与陈列部主任、全国33家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部分高校和社科院专家以及全国文博、史学界部分资深专家与会,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论证,最终拟定了一个商借文物目录,拟向全国文博单位商借文物295件(套),并议定此次商借文物原则上不考虑借各地文物收藏机构的镇馆之宝,而是借当地文物收藏机构已有两件以上的同类文物,尽量避免给各地博物馆造成困难。另外,拟与各地文物收藏机构签订商借合同,采取定期轮换借用、有偿借用等方法进行借展。截至2010年4月底,国家博物馆先后与全国17家文物收藏单位签订了商借文物合同,商借文物218件(组)。这些文物大多属于新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一级文物占80%以上。

2009年初,项目组针对陈列特点和展厅具体情况,紧锣密鼓地进行“古代中国”陈列的形式设计工作,确定了展览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基调,不断审核形式设计的总体思路,序厅、展厅、结尾厅等各个部分的具体安排,以及展厅环境、展柜、照明等分项设计。初步形成的设计方案艺术地再现了古代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空间布局基本做到了疏密得当,参观流线合理顺畅,段首、版式、展陈设备、文物支撑加固、色彩空间设计等各个方面也都比较合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节约经费开支,国家博物馆对原历博为“中国通史陈列”制作的400余个展柜进行改造,使之在“古代中国”陈列中继续发挥作用。陈列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项目组启动了各种展柜、展墙、段首、护栏等主体展陈设备的试制工作,并开始对这些展陈设备进行模拟展示。经过布展、试展,最终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开展。精选展品2520件,其中文物藏品2026件,一级藏品521件。该陈列共用10个展厅,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以古代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2.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是经中央领导确定、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提供参考的重要陈列,是一个紧紧围绕从1840年鸦片战争直到现在长达170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这一鲜明主题而展开,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党史或近现代史展览的全新展览。受国家博物馆实际情况所限和改扩建工程影响,陈列的筹备与实践可分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期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期两个阶段。“复兴之路”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重新开放的同时,作为国博新馆基本陈列的展陈设计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2008年1月14日,中央领导到国家博物馆视察,指出要把“复兴之路”展览作为一个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建国60周年大庆前夕展览在国博展出的准备工作。9月3日,邀请国内影响较大的设计专家,讨论“复兴之路”展厅平面布局和展示设计方案,同时启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22件美术品的创作工作。

修改后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内容设计方案与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相比,有八个方面的变化和特点:一是内容进一步丰富,主题更加突出,增加了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应对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二是为突出博物馆特点,表现陈列主题,丰富了大量文物,共展出1100多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文物数量增加了一倍;三是陈列的艺术性更加突出,特别組织创作了16件美术作品,包括雕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困难的中国人民》《血肉长城》,油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四是陈列中利用了色彩、材质、空间的疏密变化、多模式照明系统及诸多科技手段,恰当地营造了内容与文物的展示氛围;五是陈列以丰富的典型文物加上辅助展品和科技手段烘托,展示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六是加强了人性化设计,注重观众体验服务,增加了观众参与和互动项目;七是陈列在材料、工艺、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都更加精益求精,制作施工更加精美;八是更加注重展厅文物的保护,展柜具备了较高的恒温、恒湿等文物保护功能,文物照明设计进行了文物保护处理。

2009年9月25

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国博如期开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较之军博版的展览,陈列展厅面积达6000平方米,扩大近一倍,为展现更多展品和内容提供可能。展览内容时限延至2009年国庆,延长了一年半,增加了这段时期内发生的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复兴之路”通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真实地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独立与富强的曲折道路,以及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它的适时推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党和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过,因当时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尚未全面竣工,“复兴之路”在建国60周年庆典之际推出实际上只是一次局部亮相。为配合新馆改扩建工程施工,也为了陈列能以更好的面目展现给世人,2009年11月25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暂时关闭,国家博物馆也开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陈列经过一年多修改,中央领导到国家博物馆现场审查,认为陈列明显地上了一个大台阶,表现方式也丰富多彩,达到了新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是重大政治主题展览中的精品,已经达到既定目标,同意正式开展,并指示结合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开幕仪式”。

(二)国家博物馆的专题陈列

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绝大多数都有着丰富的艺术韵味,其中许多甚至就是艺术作品。可以说,历史与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史本身也是文明史。我们无法割裂历史文物与艺术的关系,也难以去除古代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所以,国博丰富的馆藏,不仅是研究中国文明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文献。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曾经的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和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史陈列”属于经典的历史陈列。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由人的活动组成,所以历史陈列必然要出现人物和表现人物,文物陈列要为表现人物和人物活动服务。这样的陈列在展现自身鲜明特色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它们都难以突出文物的主体地位。随着两馆合并而组建为国家博物馆,同时也因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国际上大型博物馆发展方向的不断转变,新组建的国家博物馆确立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2011年2月底,国家博物馆新馆全面竣工,建筑体量扩大了三倍,势必要求博物馆在继承原有传统做好历史类收藏、展览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艺术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势下,以艺术品为表现内容的专题陈列,也逐渐成为国家博物馆展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3月25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三层二号中央大厅开展,展出一批馆藏古代青铜器。该陈列共有展品103件,分为“商代的青铜器艺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艺术”三个部分,阶段性地演绎了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最高成就。同一天,“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三层二号中央大厅开展,展出馆藏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精品。展览以佛造像艺术风格和雕刻手法逐渐民族化的脉络为主线,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地域的91件佛造像文物精品,展示了公元5世纪至18世纪佛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9月30日,国家博物馆又一重要专题陈列——“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举办开幕式并长期陈列于南13展厅,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从国博所藏8万余件中国古代玉器中撷取上起远古下迄清代的精品,并增添部分以往鲜有展示的馆内旧藏,共展出玉器近300件。10月20日,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从馆藏的20余万件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藏品中精选中国古代钱币共1700余枚,浓缩了中国古代钱币的精华。2015年9月11日,国家博物馆于北19展厅策划了“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人藏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新人藏青铜器、书画、佛造像及其他珍贵文物120多件(套),分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韵、传世良工和国宝回归五个单元进行展示。

作为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曾先后于1951年、1959年、1964年和1972年四次组织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以弥补中国革命史陈列展品不足的问题,增强陈列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这四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诞生了一大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作,在书写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的同时,也为国家博物馆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现代美术作品。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博物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2011年3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在面积2000平米的一号中央大厅举行预展,得到了美术界专家的普遍赞誉;当年参与这些美术作品创作的作者,更是对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以国家博物馆自1951年开始组织的四次大规模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为基础,集中展出了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馆藏经典美术作品73件,包括油画49幅、国画9幅、雕塑14件和素描1幅。展品多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家名作,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靳尚谊的《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艾中信的《夜渡黄河》、罗工柳的《地道战》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钟涵的《东渡黄河》、石鲁的《转战陕北》、叶浅予的《北平解放》、王朝闻的《刘胡兰》、钱绍武的《大陆歌》等,既具有历史的深厚,又具有学术的精深。通过这些历史图像,公众得以在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和其对建设新中国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感受到艺术表现历史的审美魅力。2011年6月28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又在西大厅举行“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开幕式,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此后,“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便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要的专题陈列之一,长期陈列于一號中央大厅,以最为直观的形式诠释“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回顾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时代经典之作,其精心的构思,深入的表现,细致的刻画,恢宏的气势,独特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留存了与之相应的一段段生动而精彩的历史篇章,其艺术的魅力增添了感动后人的精神力量。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馆藏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展”、“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新疆古代服饰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展”等各种专题陈列。它们或仅陈列数月,或长期展出,无不立足于馆藏文物,在着力挖掘文物本身艺术内涵的同时,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布展设计艺术氛围,直观地诠释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功能定位。这些专题陈列在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的同时,也体现了作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在展示中华文明历程和现代化成就、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窗口作用。

(三)国家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大展

新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及博物馆界的强烈关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更加活跃。以交流合作办展的方式展现世界各地的特色文物、重大考古发现和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特别是通过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展示国际间不同的文明类型和艺术创造,并进而揭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观众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成了这一时期国家博物馆独特展陈体系的重要一环。

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25日,为全面展示18世纪启蒙运动对欧洲尤其是德国艺术创作上的深远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三大馆——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南区二层6-8号展厅共同主办了“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的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三家博物馆出借的展品579件;2012年7月6日至2013年4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共同推出了“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顶级艺术展。展览展出了来自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等20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保罗·乌切洛、贝亚托-安吉利科、菲利波·利比等30多人的艺术精品,全面展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辉煌、城市面貌及其风土人情;2013年10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卢浮官博物馆隆重推出“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官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览,甄选了卢浮官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中石雕、陶器、金银器、油画、素描画等珍贵藏品280件(套),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历史,这既是博物馆间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2014年9月24日至12月2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2015年6月30日至8月1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华特迪士尼动画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生命之绘——迪士尼经典动画艺术展”,紧紧围绕迪士尼故事创作与友谊、家庭、勇气和爱等人类社会四大主题,通过300余件展品向世人展示了华特迪士尼工作室90多年来独特的动画传奇。

此外,国家博物馆还筹办了高水平的交流展如“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古代秘鲁”、“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等一系列国际交流大展,这些展览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有效结合,加大了对外交流的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对外艺术交流。在展览作品走出去的同时,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传播,凸显了中国艺术的文化身份和特征。另外,博物馆曾多次组织人员出国考察,开阔眼界,学习世界优秀博物馆在展览方面的经验,加强与国外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建立广泛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通过展览欣赏获得对艺术的切身感悟和了解,这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

(四)国家博物馆的临时展览

随着博物馆、美术馆等基础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新时代到来,社会各界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适应社会发展新的特点和人民群众新的期待,国家博物馆以自主策划、联合举办或租借场馆等方式举办各类高品位、迎合公众口味的临时性展览,不断丰富自身的展陈体系,扩大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2011年4月25日至5月7日,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诞辰,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師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展览以“艺术清华”为题,展出了以学院在职教师为主体、包括卓有成就的学院前辈艺术家庞薰栗、张仃、张光宇、祝大年、卫天霖、吴冠中等共计64位美术工作者的艺术作品240余件。2011年6月30日至7月6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永远跟党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回顾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在中国美术事业、中国雕塑事业、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刘开渠110周年诞辰之际,2014年9月30日下午,“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基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精选了刘开渠最具代表性的51件雕塑作品和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分为四个单元:“为现代中国人造像(1914-1949)”、“立民族之碑(1949-1978)”、“向新时代致敬(1978-1993)”和“世纪回望”,这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呈现了他的艺术人生,并突出地介绍他为中国美术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15年7月7日至10月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通过1109件(套)馆藏历史文物、图书报刊和原版历史照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70年前的家仇国恨、同仇敌忾、英勇壮烈以及艺术的创造精神,再现了抗战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学艺术为武器、激励广大军民投身抗战的历史性贡献。

此外,国家博物馆还举办了“潘天寿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黄胄艺术展”、“中国百年雕塑展”、“谢云方成捐赠书画作品展”、“再生——国际摄影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展”、“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佛山陶艺展”、“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黄永玉九十画展”、“纳西族东巴文化展”、“保护鲨鱼——艺术巡回展”等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展览如一面镜子显示着艺术的行为,通过展示作品将烙有时代的特征的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能够探知不同时期的审美风尚,以此考察出艺术特征和思想流变。同时,个性鲜明的临时展览,既是对艺术的一种保留,又促进了相关艺术门类的发展。这些展览及相关活动充分说明博物馆担负国家文化建设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传承中华文化也是国家博物馆重要职责之一。

三、结语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组建及现代转型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语境,它是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及社会结构方面的基础和可能性来考虑的,它是顺应中国社会新发展、新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国家博物馆组建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展览运作的新模式。这样一种展陈组成结构,在全面系统展示中华古代文明、近现代文明和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世界文明的丰富多样。国家博物馆展览形式的新气象,更加关注展览的立体效果,包括展示的外在宣传、展品的装饰风格、展厅的空间设计、展览的学术内涵、动态的视频播放以及展览与观众的互动等等。这些线索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缠绕并形成整体的路径贯穿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相较之前的单一展览形式,如今国家博物馆的展陈更为完备、更加严谨,它最能体现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一个系统、完整、科学的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