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崖香之美

时间:2024-06-05

魏希望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北京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价曰:“近日洋棋楠多出,香气甚烈,价未甚昂。外属人往往为所误。不知洋香气虽烈逾几倍,冬则气渐消。崖香气味纯和,历百年而不变。以其得道之正云。”

国产沉香主要有四个产区,产于海南岛的香谓之崖香,产于广东、广西的香泛称莞香、广香,产于香港的香概称港香,产于云南的香简称云香。因崖香代表了冠绝天下的瑞香品质,所以,也被世人尊称为国香。

崖香之美,古来共谈。《尚书·君陈》中说:“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为馨。”期逢盛世,唯有盛德。唯有盛德,才是真正芬芳的。康欣民富国昌,崖香呈芬献瑞,永世流芳。

清越自然之美

张嵩在《崖州志》中说:“海南多阳,一木五香。”南宋进士周去非《岭外代答》书中,这样描述海南沉香的清淑气象,“海南黎母山峒中,亦名土沉香,少大块,有如茧栗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叶者,皆佳。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沉。万安军在岛正东,钟朝阳之气,香尤蕴藉清远。如莲花、梅英之类,焚一铢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尽,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海南自难得,省民以一牛于黎峒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沉水十不一二。顷时香价与白金等,故客不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买。中州但用广州舶上蕃香耳。唯登流眉者,可相颉颃。山谷《香方》率用海南沉香,盖识之耳。若千夫百年之枯株中,如石如杵,如拳如肘,如奇禽龟蛇,如云气人物,焚之一铢,香满半里,不在此类矣。”

周去非着重强调了几点:其一,海南香品质上乘者,产于黎母山一带。其二,海南沉香的形状,恰如黎峒里生长的植物果实和树叶。其三,海南香清丽淑雅的品质,得益于朝阳之气的蕴藉。其四,海南香绝妙的香气,犹如荷塘月色下流逸的一抹荷香,或者白雪拥枝间洒落的一缕梅韵。其五,彼时香客以一头牛方可易货一担沉香,能够沉水者得十分之一则为幸事。其六,中原一带基本无缘海南香,仅能享用柬埔寨一带的番香。其七,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名帖《婴香帖》,以崖香角沉组方,足见海南香珍稀,也印证了黄山谷的方家之鉴。

香界中人品味海南香的奇妙之处,正是周去非描述的花香味。隔火熏香时木炭已成灰烬,而香气不带焦味。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述海南香的生长特点:“海南五指之山,为文木渊薮,众香之大都。其地为离,诸植物皆离之木,故多文。又离香而坎臭,故诸木多香。香结于下,则枝叶枯于上,有科上槁之象。故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岛焉。自儋州至崖千里间,木多杂树,又多树上生树。……脂香液甘,易为白蚁所食。”

汉代杨孚《异物志》中最早记载了沉香的结香原理,与屈大均的描述几近吻合:“木蜜,名日香树,生千岁,根木甚大,先伐僵之,四五岁乃往看,岁月久,树材恶者腐败,惟中节坚直芬者独在耳。”

黎族香仔常年跋涉在奇峰耸峙之中,香树结香状态自然成竹在胸:“当七八月晴霁,遍山寻视,见大小木千百皆凋悴,其中必有香凝结,乘夜月扬辉探视之,则香透林而起,用草系记,取之。大率林木凋悴,以香气触之故耳。”明代顾芥《海槎余录》中所展示的采香即景,描摹了香仔踩着月辉,嗅香觅芬的清新画面。

而清代吴震方《岭南杂记》中,则把黎族女子进山采香的打扮,剪辑得像是金庸笔下的女侠客:“海琼沉香,尽产黎峒,多虎狼毒虺异蛇。其俗皆女子采香,耳带金环,首缠锦帕,腰配利刀,什佰为群。遇窃香者,即擒杀焉。”

更奇妙的是,《琼山县志》记载的“采香取水晶”典故愈加令人惊叹:“海南取沉香束伽楠旋风诸香,每数人合伙,裹半月乾炒,相与深入山中求之,或一二日即得之,或半月不得徒手归者,亦有命也。有香之处,即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则其下必有异香。大抵沉香为多,亦有深入蛮人境内。中州水晶皆为玩好,彼处五指山旁,蒲山皆是,望之如雪,而光采过之,人取以为假山,有高至丈余者,亦不足异也。”

清代雍正时期的《郝通志》日:“朱崖香洲,盖即琼南之黎山,并产名香,岂东莞所独擅耶。”海南全岛盛产沉香,所以也被人美其名曰“香岛”。

香岛奇峰叠翠,文木竞秀。崖香四名十二状,皆是沉香菁华。崖香至尊是奇楠。《崖州志》说:“沉香质坚,奇楠性软。奇楠有绿奇、紫奇、黑奇、黄奇、白奇,入口为辣,脂实,麻舌,嚼之粘牙,气冲百会。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捋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奇楠看起来像木,实际呈膏状。木纹与糖丝互交错,膏液与油脂相缠绕,清丽与淑雅共绵长。蜜披氛而柔软,香如兰而灿然。”

崖香秀外慧中,卓尔不群。崖香不仅妙在膏液内足,更妙在香韵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崖香香气清雅、透澈、甘甜、纯正、远引、柔和、笃厚、鲜灵。

翰园流芳之美

唐宋时期熏香就已成为古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诸般雅事密不可分。宋代文人雅士视“插花、挂画、斗茶、品香”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雅事”。古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形象传神地描绘了古代读书人的生活一瞬。

南宋进士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还为海南香起了很诗意的名字。如“蓬莱香。亦出海南。即沉水香结未成者,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有径一二尺者,极坚实,色状皆似沉香,惟入水则浮,刳去其背带木处,亦多沉水”。《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万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其实,蓬莱香也就是香农所说的包头顶盖。因形状酷似蓬莱仙山,范成大欣然记述为蓬莱香。

“鹧鸪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沉水、蓬莱及绝好栈香中。槎牙轻松,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因沉香外观白木与油脂之间,黑白相间,斑点交错,形似鹧鸪鸟,范成大文思喷涌,始得其名。此款香在皮油(古人称青桂)、鸟巢香、雷击香、火灼香里尤为常见。香树折断处经年为雨水所渍,油脂凝结成斑点,也谓鹧鸪斑香。安徽工艺美术大师曹篁生曾制作一方端砚佳作鸜鵒眼。崖香大家张晓武慧眼识珠,取海南鹧鸪斑香与其搭配,置于书房。香与砚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恰如南宋朱羿《书事》诗句“洗砚谛观鸜鵒眼,焚香仍拣鹧鸪斑”的意境之美。

“海南万里水沉树,江南九月木犀花。不知谁作造化手,幻出此等无品差。刘郎嗜好与众异,煮蜜成香出新意。短窗护日度春深,石鼎生云得烟细。梦回依约在秋山,马上清香扑霜霁。平生可笑范蔚宗,甲煎浅俗语未公。此香似有郢人质,能受匠石斤成风。不须百和费假合,成一种性无异同。能知二物本同气,鼻观已有香严通。聊将戏事作薄相,办此一笑供儿童。”宋人周紫芝《刘文卿烧木犀沉为作长句》诗,不仅陈述了以炼蜜保养海南沉的窍门,还向后人徐徐道来彼时取一抹沉香,清心涤滤,澹志忘情的秋山香事。

暖日斜阳的早春,间或落花飞雨的晚秋,以香会友,是宋人的一种绵绵温存。曾几的一首小诗正是这一风景的传真:“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熏。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沉水已成烬,博山尚停云。斯须客辞去,趺坐对余芬。”

古时,海南孤悬海外。一片沉香,激发了无数才子佳人的诗情画意。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盈握之珍,讴百年之菁。如,杜牧“桂席坐瑶佩,琼炉烬水沉”。李商隐“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陆游“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杨万里“锯沉百叠糁琼英,一日三熏更九蒸”。

借海南沉香绘物抒意的诗文古今万千,而推介海南沉香的首席美文,首推苏东坡的《沉香山子赋》。该赋是苏轼为其弟苏辙60岁生日而作,是年苏轼63岁,因“乌台诗案”牵连,苏轼被贬海南儋州,苏辙被贬广东雷州。兄弟二人云海遥望,不复生聚。全赋内文235字,堪称香学绝响。文中苏学士以“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作为转折用语,撩起天香琼脂的些许面纱。作者浓笔艳抹,直抒胸臆:“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把海南香如今似玉的品质,鹤骨龙箭的韵致斐然成章。东坡如临海听涛,意兴盎然,对海南香推崇有加:“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联想与比拟,瞻已登峰造极。如梨花带雨之枝,清新烂漫。既透入香氖,又秀出香气,非子瞻莫属。

有仰苏轼赋文长空如洗的意境渺远,后世书家多有翰墨。如清代刘墉、何绍基所书《沉香山子赋》书法长卷,为清代书家的经典之作。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多才多艺,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宋徽宗《听琴图》,是一幅穿越千年历史时空的“品香图”。画面琴桌一侧的香几造型空灵,挺拔稳定,髯黑漆工艺制作。沉香焚燃升起的烟为白色,通过黑色的香儿,更能衬托袅袅细烟的玄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雨夜眠》诗,把唐代香文化引向日常生活的美好一瞬:“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古代文人雅士生活品味高,不仅要熏被褥,衣服、手巾也要熏香。由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可见一斑:“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红楼梦》浓缩了清代贵族生活的显达,小说中随处可见对沉香的使用。如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一节:“太监跪启:赐物俱齐,请验按例行赏。乃呈上略节。元妃从头看了无话,即命照此而行。太监下来,一一发放。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杖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

明朝是文人参与文房用品设计最有成果的时代,明式家具、宣德炉横空出世。家具、宣炉继承宋瓷清新淡雅、简约空灵的审美取向,成为魅力无穷的经典款式。明式家具以黄花梨制作的式样繁多的香几,成为香室、书房、佛堂等焚香场所的首选香具。巧合的是,黄花梨和沉香皆为海南岛珍稀物产,香文化又使它们走在一起。海黄和崖香之美,缘于孕自雨林,成自海天,其色也璀璨,其香也清冽,其味也回甘,香道中人孰不为之会心?

明代养生家高濂总结文人超然物外的品香境界,《遵生八笺》中妙语连珠:“香之为用,其利最博。幽闲者,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恬雅者,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温润者,晴窗揭帖,挥尘闵吟,温灯夜读,焚以远避睡魔,谓古伴月可也;佳丽者,红袖在侧,密语谈私,执手拥护,焚以熏心热意,谓士助情可也。蕴藉者,尘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昧淡,一炉初热,香蔼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高尚者,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

士因天香而心阔,香以俊彦则清廓。崖香有语,当为知己者悦。

杏林橘井之美

杏林生彩色,橘井留芳名。司马迁《史记·礼书》中说:“稻梁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芷所以养鼻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注解沉香药效:“风水毒肿,去恶气,诸疮肿,宜人膏中。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补脾胃,益气和神。”按现代医学药理分析,实际是指肺癌、肝癌、肿瘤、肿瘤、气血不通等症状。据多年行医的老中医讲,沉水香,尤其是奇楠,虽不能彻底根除癌细胞,但确实能有效抑制癌细胞扩散,减缓病痛恶化。日本名药“速效救心丸”就添加了上等沉水香和微量奇楠香,被心脏病患者视为救命药。

经故宫博物馆和卫生部专家整理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以沉水香、奇楠配伍的医方俯拾即是。如治脾胃病医方里的“和肝醒脾化湿丸…‘开胃利膈丸”。治肝病医方里的“开解六郁膏”。各类效验医方里的“牛黄健步丹”“平安丹”“再造丸…十香反魂丹…‘苏合香丸…‘神效活络丹”。治遗精病医方里的“沉香磁石丸”等等。其中,“十香返魂丹”药方于光绪十二年五月,由宫中御医抄呈。当时西太后患有面神经痉挛痼疾,极其烦躁。此丹芳香开窍,益智化痰,辟秽醒脑,确有殊效,慈禧大加赞赏。另一剂“苏合香丸”,药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据清官医案载,此方曾治愈慈禧面瘫、闭经隐疾。因其药效辛香走窜之性,宜利气道经络,有益于治疗气滞血瘀。

清代作家李调元游学粤东期间,了解到琼粤两地山民皆以沉香入酒,理气通窍之效令他记忆深刻。他在《南越笔记》中写道:“花木多禀阳明之德,色多大红,气多香,红以补血,香以和中,故无不可以为酒者。仙茅之春红,桂之月月黄,荔枝之烧春,皆酒中之贤圣也。以诸鲜花投其中,封缸两月,加沉香四两,以发群芳之气,名百花酒。一名百末酒。”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中以阴阳关系评说奇楠药理:“而奇楠一香,原属同类,因树分牝牡,则阴阳形质,臭味情性,各各差别,其成沉之本,为牝,为阴,故味苦浓,性通利,臭含藏,燃之臭转胜,阴体而阳用,藏精而起亟也。成南之本,为牡,为阳,故味辛辣,臭显发,性禁止,系之闭二便,阳体而阴用,卫外而为固也。”

明代陈继儒喜藏书,他对友人说:“余每欲藏万卷异书,袭以异锦,熏以异香。”以沉香熏书,既可以防蛀虫,又可品味沉香的氤氲。明代周嘉胄引述《琐碎录》日:“枢密王博文,每于正旦四更,烧丁香以辟瘟气。”海南黎族村寨一直有焚烧沉香驱除瘟疫的传统,每当有疫情发生,黎族峒长都会召集全村老少在村头路口焚烧沉香。村民们围着火堆烘烤全身,毫无畏惧之色。事实也证明,黎族聚居地区很少发生瘟疫。依现代科学分析,沉香确实有抑制病菌的功效。

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戴好富博士研究,海南沉水香和奇楠中均检测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沉香螺旋醇,棋楠中尚有大量成分未得到鉴定,这些成分与沉香螺旋醇的保留时间很接近,极有可能为倍半萜类致香成分,或许正是这些成分的存在,使得奇楠的香味相对于普通的沉香更为丰富,以奇楠入药,其药理作用无异于会更加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沉香挥发油及其中的一些倍半萜成分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其研究结果说明沉香的香气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部分倍半萜类成分还具有消化系统活性,如苍术醇是沉香螺旋醇的差向异构体,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圆柚酮具有抗胃溃疡等多种活性。因此,沉香所具有的中枢抑制性镇静催眠作用和健胃作用与上述活性倍半萜成分的仔在密切相关。总之,沉香油脂中的生理活性多与神经系统有关。

梵音佛歌之美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尽管信仰不同,但在教义中却有一个共同的信物,这就是沉香。

皈依教廷的信徒都知道,在(《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九章三十九节提到:“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只因为犹太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沉香是耶稣降世前,三位先知带来世间的三件宝物之一(沉香、没药、乳香)。

佛说:香为佛使。佛界所指“香为信心之使”,意为香气能通达人之信心,为佛所使。沉香在佛家的日常践履占有崇高的地位,佛寺称为“香刹…香界”。佛殿称为“香室”“香殿”。僧众所穿袈裟是香熏之衣,名为“香衣”。沐浴灌洗之水,是沉香与诸香和合为一的净水,又叫“香水”“香汤”。供佛、礼佛用的香品,以沉香为主要香料精制而成,称为“香烛”“香火”。供奉香火的桌几,用沉香木作首选材质,故日“香案…‘香几”。

佛教的最高境界为“香国”,形容佛国香气为众生修持的结果。佛经《维摩诘经·香积佛品》记述:“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在这里,佛国叫“众香国”,佛号叫“香积”,天子叫“香严”,住的楼阁以沉香木制作,行走的地方是“香地”,吃的饭是“香饭”,连毛孔里散发出的都是隐隐香气。他们真是十足的香人,凡世众生,岂不艳羡!

菩萨的行法不过六度,六度又不过三学。三学就是“戒学”“定学”“慧学”。佛教认为沉香是通“三界”的圣洁灵物。佛学把世间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是“贪求”,色是“物质”,无色即是“精神”。脱离贪婪的欲望,物质的享受,精神的桎梏,以求达到无和空的境界。因为香为信心之使,众生为了修持到香国香积菩萨的美德,在礼佛修行的心路上,沉香是“通达”的灵慧圣物。

佛家讲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虑根。概称法门身心品六根。佛经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六尘与六根相应,而生纷杂奢念,引发种种烦恼,因此,又叫六尘。圆觉经说:“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根是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六根与六尘有因缘,鼻根感知香烟。《法华经》云:“香、抹香、涂香、烧香等,为十种供养。”

1987年5月5日,全世界仅存的佛教圣物佛祖合利及唐皇供奉珍宝在法门寺重见天日,举世震惊。在法门寺地宫,唐代皇帝供奉的沉香、丁香、乳香、檀香为佛祖建造的金银弥山及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神妙离奇。在地宫隧道后部一通《监送真身使随身供着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石碑,详细记载了唐皇诸相供奉法门寺佛祖真身合利的供养珍宝的名称、数目、质地及供奉着的姓名。石碑载录、相次供养“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沉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并供养大量金银香具,材质上乘,做工精细。

在佛祖舍利曼茶罗外四供养沉香,蕴含以烧香净化世界,远离诸烦恼之意,以香花随流世间,以涂香去除众生苦厄。汉唐熏香文化迷失千年之后再向世人一展风姿,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742年至753年,鉴真法师应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传法。天宝七年(748),鉴真所乘海船因台风漂到海南振州(今三亚市),在此留住一年。其随行弟子思托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自振州到崖州界(今海口市),但见“香树聚生成林,风至香闻五里之外”。鉴真东渡就携带沉香、甲香、栈香等香料六百余斤。据传,现藏日本正仓院东大寺的“天下第一香兰奢待”,即是鉴真带去的一块黄熟香。

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悟性论》就有关于沉香的妙喻;“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腐朽若尽,香从树出。”

佛经说:沉香是天上诸天之香。世界本来是空的,并没有香。在佛家心中,永远有香。

“清月依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逢迎。春丛定见饶栖鸟,饮罢莫持红烛行。”李商隐的《偶题二首》诗,还告诉我们品香要心静如水。心中有香,才能感受香语,香会与你对话儿。在清净的心境里,生命的妙音与香一起氤氲升华。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