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香席:士大夫励志翰文之道

时间:2024-06-05

张茂永

我国的香文化发展始于夏,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传承于明清至今。在古代,香文化是道德的标范,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位、健康。而在当下,香文化的回归,更透露出现代人对内心细致、通透的重新追求。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作为顶级香料是“沉檀龙麝”之首,集天地气味一体,散食色欲为一方,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清明上河图描绘汴梁时,有多次描绘香的景色,其中就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字样。

此外,沉香在五大宗教中地位极其崇高,尤其在佛教中更是如此,香为佛使引为修持法门,礼佛贡香清雅淡淳,《香界》云:“花气无边薰欲醉,灵氛一点静还通”。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可以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

沉香在文人的笔下变得越来越有诗意。苏东坡有首《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文人墨客的精神文化元素是由琴、棋、书、画、茶、酒、香构成。文人墨客识香、品香、制香、斗香、成为了一种文化素养的修炼。

由于清代以后战乱不断,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由此导致沉香文化在我国失传至今。近期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沉香文化逐渐又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浮泛之风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香文化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为了将本土沉香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么就必须正确的去引导沉香市场,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香席是一种士大夫的文化活动,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香席使得香文化变得普及,逐渐有许多亭台楼阁为上层人士提供品香时的集会场所,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等上流人士频繁相聚品香、赏香、以香会友、以香悟道。因此品香从宋以后真正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静心悟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合香,是香熏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由人工调制香料来达到人们对自然单一香味的改变,并且由香炭来熏烤从而改善烟气对香味的破坏。按季节、环境、男女不同,合成不同的香,席间美女、品古,品茗边欣赏字画等艺术品。“红袖添香夜读书”秋夜,灯烛旁,一盆香炉,香气氤氲,书生读书正酣,品着清茶,或饮着小酒。入晚,凉气渐生,香烬渐熄,一位美人悄悄过来,往香炉里添香,又悄悄离去,丝毫没有惊动书生……熏香的发展至此走向蓬勃与成熟。

时下坊间学用日本的香道,只会在熏烤香木上,去比较香气味道的变化,就反而会使嗅觉窒息;而太过份重视操作的技巧,也就不免落入了凋虫小技的展演。由于它最终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味,所以感官的知觉、用香的技巧虽然是香席上必备的条件,但都不是香席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古人逸士修筑有“静室”,用以举办香席来达到“……有禅客与之炉熏隐几、散虑忘情……”的境界。

香席的意义,是在通过行香过程,来表现心灵的境界和内容。

(一)品香:对香料的了解,以及出香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

(二)坐香:在香斋静室中勘验学问、探究心性。

(三)课香:用书法来展示心灵境界的习静功课。

首先,香席所用的香料。并非一般焚香的香料,而都是些十分罕见且贵重的原料,它从采集、整理到分类,牵涉了极专业的分工知识,所以若没有一个相对安定而富裕的社会作基础,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材供销体系。

文化素养和领悟力在香席活动上缺一不可,香席的最终目的,是在结合文学书法与文物品鉴,来追求生活品味的境界。也就是要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句诗、词,对此次的品评活动,通过以书法为工具的过程,作出“点睛”式的诠释。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文化培养,甚至需要相当的悟性,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若没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恐怕是难以办得到的。

而清代中叶开始,经济日渐凋蔽,西方文明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加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于是坐香活动在中国的没落,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了。却反而是在唐、宋时期随同茶道、花道、书道传人日本的香道,跟着日本的皇室贵族阶层,一起留存下来,成为了日本今天的国粹。所以日本今天的“香道”,与中国古代的“香席”精神并不全然相同。

香对文化人的意义,明朝屠隆有一个很好的概括:“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搦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责任编辑:阮富春)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