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阮富春
5月9日,北京翰海春拍中国玉器专场上拍了2件红山文化玉器,这是该公司上拍的第14、15件红山玉器。编号1505、长8厘米的勾云纹形器估价2万至3万元,编号1506、长13.2厘米的三连璧估价1.5万至2.5万元,皆未成交。5月15日,天津文物也上拍了一件红山文化C形龙纹佩。
自1995年北京翰海开辟玉器专场拍卖以来,历代玉器成为一个独立的拍卖门类。拍卖的玉器,时代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当今的各个历史时期,题材广泛、品类丰富,诠释了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在各个时期的玉器拍品中,以红山文化玉器最稀有,以夏、商、周老三代玉器和清代康、雍、乾新三代玉器的市场盘面最大。
1908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内蒙古赤峰县英金河考察时最先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址。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辽宁锦西发现红山文化遗址沙锅屯洞穴。就目前所知,最早收录了红山文化玉器的著作是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古玉图录初集》。1984年,在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发现一大一小两件玉雕玦形猪首龙,是国内第一次经正式考古挖掘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通过对出土陶片的检测,确定红山玉器的年代距今5500年至5000年。两件玉猪龙摆放死者胸前,材质、工艺、形制与东山嘴出土的双龙首玉璜、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C形玉龙相似。此次发现是对红山玉器的肯定,此后红山玉器声名大噪,掀起了一股红山玉器的收藏热潮。民间收藏市场上,红山玉器的交易价直追老三代古玉。
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C形龙的高价成交,将红山文化玉器精品的价格抬升到了200万元以上。民间收藏市场上的红山玉由此大行天下,各地古玩市场遍地红山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红山玉器批发的情况,真赝混杂。赝品的横行,让很多涉足其间的收藏者元气大伤,严重挫伤了收藏的积极性,随后红山玉的收藏转入低潮。据记者了解,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收藏者沉迷其中,有藏家持续十余年收藏红山玉器,藏品的数量超过千件。实际上,大部分考古出土的红山玉器以及可靠的传世品都收藏于海内外博物馆及知名藏家手里,市场上流通的数量极少。
说到红山玉器的拍卖,北京翰海的春秋两季大拍,绝对是中国市场传世红山玉器拍卖、交易的重要阵地。记者粗略统计,自1996年秋拍推出红山玉器拍卖,合计上拍过15件来源可靠的传世红山玉器。历年拍场上创下高价的红山玉器,皆由北京翰海拍出。从成交品看,数件高价成交的红山玉器,都源自知名藏家,鲜有来历不明品。
拍场上的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因存世数量稀少,上拍场的传世精品罕见,记者大略统计,成交价在5万元以上者20余件,上百万元者数件而已。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市场主要在欧美及香港地区,中国市场最早成交的一件是宽7厘米的红山文化玉雕人面像,1992年在香港市场以4.025万港币拍出。纽约市场1993年、1994年成交过数件红山玉器,纽约佳士得成交的5件较具代表性:青玉马蹄形器拍出了8.5万美元,玉鸟、青玉佩均以6.3万美元成交,另一件青玉佩以4830美元拍出,青玉猪龙形佩8050美元成交。青玉马蹄形器是所知90年代以来唯一成交的一件红山文化马蹄形器,是红山文化中的典型玉器,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有同类器,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市文物公司等机构皆藏有类似品,正确的命名应该是青玉箍形器,东北考古学家李文信认为是发箍,一种束发器,牛河梁遗址出土时,这种玉器枕在死者的头骨下。玉鸟造型以天津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红山文化玉鹰形佩类似。
1992年内地拍卖业兴起,然而,直至1996年11月1 5日北京翰海秋拍时,才首见红山玉器拍卖,当时玉器专场推出两件红山文化玉器:长42.2厘米的大型C形龙以253万元拍出,高7.7厘米的太阳神像以242万元拍出,首开中国内地红山玉器拍卖之先河。有专家评价:“这两件玉器镌刻下6000年前的原始图腾文化、以及先民的生产力和审美选择。”编号735的红山文化玉龙,拍前估价200万至300万元,与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高26厘米的玉龙相似,玉料呈碧绿色,器身上有黄红褐色沁,因龙身弯曲呈“C”形,故有C形龙之称。玉龙造型独特、古拙,龙唇闭合上翘,两眼凸起,眼细长,眼角有棱,龙颈较长,占到了龙身的三分之一,长颈背上有长鬣,龙尾短而粗,龙身正中处有一圆孔。业内专家认为,这件玉龙是红山文化典型品种,曾著录于1989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傅忠谟所著《古玉精英》一书,是所知民间收藏中流传有绪的传世品,出自内地名家之手。此书中收录了两件玉龙,另外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这两件玉龙号称“天下第一龙”。编号943的太阳神像料呈黄绿色,其上也有黄褐色沁,玉质温润。玉雕为一立体圆雕的双头双身的连体造型,两神像连坐,身体相连,共用耳朵、双手、双腿,通体无纹饰,造型生动夸张,雕工古朴。
1999年7月北京翰海春拍,玉器专场再次以红山文化玉器领衔。高6.5厘米的黄玉兽首虫身坠以132万元成交,玉坠为黄绿色,通体受沁成红赭色,上部为一兽头,造型夸张、肥硕,“首部有上翘双耳,前肢有爪,具兽之特貌,腹太而有节,具昆虫特性,形象奇异,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舍此之外,迄今未见第二品。”《中国玉器全集》中也未见有此类品,所收入的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所藏的玉兽形佩,雕刻风格与此件虫身坠相近。
2000年12月北京翰海秋拍,长16厘米的红山文化玦形猪首龙再以264万元创红山玉拍卖第一天价。这件玉猪龙收藏来源可靠,原为著名学者章乃器所藏,与辽宁建平县征集到的红山文化玉兽块相似(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种造型的玉猪龙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出土或采集。出土物中的玉兽玦常见两种类型:一类是首尾相连处断开,一类则未切断。这件玉猪龙以黄青色玉料雕成,龙身局部有黄褐色沁,器型也呈“C”形,中央镂空一大圆孔,头部造型奇特,双眼圆睁,眼周琢饰双圆形圈,吻部凸起,鼻部刻有阴线皱纹,双耳直立,颈部雕两圆孔供穿系。
2003年9月北京翰海春拍,高13.5厘米的红山文化块形猪首龙依然是玉器专场的扛鼎之作。这件拍品成为了来自四川、北京、东北等地藏家的关注重点,拍前即有藏家放出话来:“没有上限,博到为止。”拍场上,手持“515”号的新买家遭到了北京、四川等地藏家的强大狙击,但最后依然以154万元竞得。这件拍品与2000年该公司拍出的块形猪首龙造型类似,以青玉料雕成,通体沁有土黄色,头像猪首,头部较大,大眼大耳,雕工精
细。据北京翰海的玉器专家介绍:“殃形猪首龙,在民国以前一直被认定是夏商时期的玉雕,直到牛河梁遗发现后,年代才一锤定音。这件块形猪首龙系白色蛇纹石雕成,饰有阳线、阴线,龙脊有一穿孔,可系。牛河梁出土的那件玦形猪首龙,在出土时摆放在一位大祭司胸前,专家推断玦形猪首龙是一件与神灵沟通的法器。”同场拍卖中,红山文化一件长39厘米的玉铲也拍出了8.8万元。
2002年4月24日北京华辰春拍,编号876、长4.3厘米的青黄玉雕蝉蛹形饰件以8.58万元拍出,雕件局部有红褐色沁蚀。有专家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以蝉蛹制为玉饰,象征神秘的生机。”该公司11月秋拍推出的估价50万元至60万元红山文化玉龙则未能成交。
2004年仅1件红山玉拍卖成交,即11月在天津文物秋拍出现一件长11.2厘米的小型红山文化黄玉雕圭形佩,以5500元成交。
2005年有2件红山玉拍出:1月在北京东正上拍的高5,2厘米的黄玉雕猪龙摆件以13.2万元成交;12月北京翰海秋拍中直径4厘米的黄玉人面饰件以16.5万元成交。
2006年上拍的红山玉皆未成交,北京匡时春拍的玉蛹估价6.2万元至10万元,玉蛹长6.5厘米,以黄色岫岩玉雕成,纹饰隐约起伏,对钻锥形孔。北京翰海春拍的黄玉人面饰件估价3万元至5Z;元。
2007年拍场出现的红山玉器数量增多,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仍是北京翰海上拍的4件。该公司春拍高7.4厘米的玉猪首龙形块拍出了156.8万元,造型风格与该公司曾成交过的两件玉猪龙类似。此件玉质呈青黄色,器身满布褐色沁,龙首龙尾相接处呈断开状,与前两件成交的玉猪龙有明显的区别。夏季拍卖中玉猪首玦15.68万元成交。秋拍中,玉蝉以4.704万元拍出,而估价15万元至18万元的黄玉猪首龙形佩则流拍。
2008年拍场上虽然上拍的红山玉器再创数量历史新高,全年上拍品超过30件。但投有特别的精品。北京诚轩秋拍的玉鸱鸮,7.1×6.8厘米,估价40万元至50万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品。玉鸱鹗“呈扁方形,体量较一般红山玉鸱鹗厚重硕大,头腹隆起,双目圆睁,炯炯有神,两翼伸展,似展翅翱翔一般。背面光素无纹,颈部对穿隧孔,可佩系。线条简洁,造型洗练。玉料晶莹细润,通体呈黄绿色,沁有褐色斑纹。”
红山玉器收藏的难点
新石器时代玉器,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为代表。从考古发现的实物看,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前,发现有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流域和燕山南麓等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年代距今约8200—7200年。内蒙古地区敖汉旗赵宝沟遗址也发现距今7200—6500年的赵宝沟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现在红山文化晚期,以牛河梁遗址出现的实物为代表,距今约5500—5000年。从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实物看,常见器形有箍形玉器、方形玉璧、方圆形玉璧,双连玉璧、三连玉璧、双兽耳三孔玉饰、玉镯、琮玉器、玉臂饰、玉箍、玉龙、玉猪龙、鸟形玉块、玉鹰、玉鸟、勾云形玉佩、勾形玉佩、盖面纹“丫”形玉佩、曾面形玉佩、玉蚕、玉龟、玉人、人面玉佩、玉风、龙首玉璜、牙形玉佩等。雕刻纹饰以槽纹、凸线纹、直线纹、鸟纹、龙首纹为主。材质主要以岫岩玉为主,岫岩玉分蛇纹石和透闪石两种。
玉器专家古方主编的《中国古玉器图典》一书中,将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归纳为“所用之玉类似岫岩玉,但硬度高,透光度低于岫岩玉。特点类似新疆和田玉,常见的有青黄色及青绿色两种玉料。作品或为片状,或为圆雕。片状作品较薄,边缘处更薄,似有刃。圆雕作品多呈柱状。玉器加工中大量使用开片、钻孔技术及线条装饰技术,开片以线切割为主,即用线条拉磨而成。钻孔的孔璧光滑,孔径有变化。常见的线条有四种:一是宽而浅的阴线槽,槽两侧呈坡状。二是粗阴线,线槽较深,不甚宽,或组成网格纹饰于兽身,或在兽头眼部呈环状。三是细阴线,线条纤细若丝,且很浅,用于兽面的局部装饰。四是细弦线,也就是凸起的细线,较少见,仅见于玉蝉之身。”
红山玉器简略的工艺,再加上高额经济回报的诱惑,造就了大量的仿红山文化玉器流行,各地古玩市场随处可买到仿制的红山玉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被赝品制造者吸纳得最为透彻,成为制赝者的仿制方法。就常见的红山玉器赝品看,仿制的片形玉器、玉佩和圆雕的鸟兽形玉饰最多,以玉钩形器。玉龙、玉猪龙、玉鹰等最具代表性,大部分红山玉收藏者手里,都收藏有这类红山玉器的典型器形。
作为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玉器代表,红山玉近十余年来得到了收藏者最广泛的关注。当前红山玉的收藏与元青花瓷器的收藏现象类似,一方面是考古出土实物数量太少,参照、研究的样本缺乏,在学术研究上尚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参与其间的收藏者收藏了大量真赝混杂的红山玉器,急于得到学术研究、鉴定机构和专家的认可,急于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出现了与研究专家争夺话语权的现象。
正因为红山玉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精美古拙的艺术价值和高昂的经济价值,才使得红山玉器成为了民间收藏的一大热点。但是现今市场上真品可谓千中无一,收藏者必须面对这一事实。
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勾惠贤女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红山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都知道红山玉是中国玉文化第一个成功的高潮。但是它存世量实在太少了,考古出土实物少,传世品少,学术研究也还不透,再加上仿制的数量太庞大,大部分拍卖公司都不敢涉足。北京翰海历年高价成交过的几件红山玉器,都是流传有绪、来源非常可靠的物品,否则很难拍至上百万元的高价。”勾惠贤表示:“现在假的红山玉太多,真伪鉴别相当困难,这将是红山玉拍卖流通面临的最大难题。”她提醒收藏者,“传世的红山玉器真品数量非常有限,内地少,境外收藏的数量也不多,港台地区曾经掀起过一阵红山玉热,但是这一状况基本没有多少改变。比如C形玉龙,存世仅几件。客观条件限制了红山玉器不可能有量,因此收藏更不可能形成规模。它不像白玉,量大,而且一眼能看得明白。红山玉器的可信度太差,争议性却很大,藏家需要特别谨慎。”
赝品的肆虐阻碍不了收藏爱好者的热情。
红山玉器的收藏者多如牛毛,且发展势头迅猛,新一代收藏者知识、文化水平都较高,很多藏家都以各种传播手段宣传红山玉器,介绍自己的藏品。他们往往会通过小型集会,或者大型展览,或是举办讲座、论坛之类的形式流通或交流,或者通过互联网,撰写、发表文章,资金雄厚的藏家甚到建有红山玉的专门网站、博客等。
2005年12月L4日,台、港、澳及海外收藏家收集的1368件泛红山文化玉器在南京博物院作过lO天的专题展出。有媒体盛赞展览“创海内外玉器特展之最,展出的红山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丰令人叹为观止,‘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会长于明则感叹:能收到一件或几件红山文化玉器,是收藏家为之奋斗几年、甚至一生的最高境界,能够一次集中展示如此之多的红山文化玉器,令人叹为观止。”此后,这批展品开始了在国内部分地区的巡回展览,反响巨大。今年4月28日,这批展品在广西柳州博物馆组成了“海外遗珍·红山玉器珍品柳州特展”。
民间收藏者的展览、研讨会层出不穷,专业学术研究会议逐渐多了起来。2007年七八月间,辽宁朝阳和内蒙古赤峰先后举办了两场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大型学术论坛:朝阳市政府与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共同主办“2007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赤峰市举办“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两场论坛吸引了海内外玉器研究者与会,他们更多的是从红山文化的大文化层面研讨红山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民间收藏者手中是否存在红山玉真品?
答案肯定是存在的。全部否定民间收藏品中无真品是不科学的,但肯定又面临难题。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从大量的赝品中区分出哪些是真品?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鉴别?什么机构、什么人具有鉴别的资质?这些问题与当前民间收藏的元代青花瓷所遇到的难题有着相似之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