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梁晓新
碗,可能是人类陶瓷制作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器形之一。这种便于手掌捧握的实用容器,从诞生伊始,就与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活动之一息息相关。所谓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头等大事,所以,碗除了朴实无华的功能性之外,也逐渐具有了相当的象征性——象征温饱,象征富裕,象征满足,寄托了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愿望:吃饱,吃好。
在中国漫长的陶瓷史上,碗的制作一直没有停歇过。几千年来,碗的功能与作用没有改变,它的造型与装饰手法却是千变万化,成为陶瓷艺术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品种之一,但它过于常见,反而很少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了清朝,在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因皇帝本人的热情追求,加上几位天赋奇高且孜孜不倦的督陶官的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使景德镇瓷器的烧造迅速攀上了历史的黄金顶峰。新的釉彩釉色与装饰手法不断涌现,并几乎都在碗的制作上使用过。故此,清代官窑碗其实是整个清代官窑生产制作的缩影,全面地反映出了此时陶瓷制作与创作的卓越成就。碗的需求量大,在烧造的尺寸与结构上相对容易,成品率高,窑师们乐意将各种创新的制作手法与装饰技巧运用其上,无论是青花、斗彩,还是粉彩、珐琅彩、单色釉等等,清代官窑碗的种类之丰富,足以媲美任何一个其他的艺术品品种。同时,碗的特性是实用性与赏玩性共存,而纤小适当的尺寸易于把玩欣赏,因而部分不惜工本精心制作的官窑碗完全成为了专供内府陈设赏玩的艺术珍品。而由于碗的传统的被个人使用的性质,所以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接触更亲密、亲切一些,这也是碗的另一个被忽略了的魅力所在。
为了彰显皇权的荣耀,体现统治阶级的地位,清官内所有使用的物品均有严格的规定限制,作为上下每日使用的碗更不在话下。不管是祭祀、赏赐,还是为了筵席、赏玩、陈列,以丰盛吉祥、福寿康宁等祥瑞主题为主导设计思想的官窑碗,在尽善尽美的窑烧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或雍容华贵,或端庄大方,或精巧玲珑的艺术风貌。天下太平,物华天宝,丰收喜庆,应该是每位皇帝最大的心愿。康熙官窑中的名品御制抹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小碗,便是以高度的艺术形式优美含蓄地表现出这个美好的主题。它的胎骨雪白莹润,玲珑轻盈,外壁以华丽凝重的珊瑚红为地,以细致写实的手法绘饰秋天时节盛开的九种花卉,寓意吉祥深刻,格调高雅,画面展开宛如一幅精妙的宋人绢画,奇花异卉仿如在华丽的宫帏里随风摇曳,生趣盎然,富有鲜明的宫廷艺术气象。除了绘笔细致生动,御制款九秋碗因使用釉上蓝彩这一创新的彩料,兼书御制款,明显有别于其他的传统五彩器,与当时珐琅彩的制作关系密切,故可能是内府造办处珐琅作的制品之一。国内外部分研究专家均认为,因其彩料的品质和绘画手法,应该将这种罕见的御制碗归人珐琅彩器。如在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陶瓷介绍中,均把这种九秋碗归类为珐琅彩器;而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登录了一件相似的碗,也称为“康熙款抹红釉地珐琅彩九秋碗”(见该书第216页,图版第379号)。据清官造办处档案记载,珐琅彩的制作过程是:甄选品质最佳的景德镇烧造的白釉器作为瓷胎,由内府造办处珐琅作的宫廷画师遵照御旨,用进口珐琅料在瓷胎上绘制纹饰,然后经第二次窑火烧制始成。这种造办处制品,工艺精湛绝伦,只供御前陈列赏玩,传世数量很少,是中外收藏家们珍视的名贵品种之一。
各种格式化了的缠枝花卉也是清代官窑碗上最常用的纹样之一,象征着美满幸福。明成化朝的彩瓷独步天下,寥若星辰,珍罕无匹,至明嘉万时期已珍如拱璧,千金难求,以致后朝均倾心模仿,蔚然成风。后世公认以雍正窑最为成功,工致殊常,形神俱备。这对名贵的斗彩碗,纹样原型即来自成化器,胎和釉的质量均为最上品,极细白,反衬出釉上诸彩更加鲜明透亮;成型手法也非常高超,碗型显得饱满端庄,轻盈秀美,体现成化斗彩神韵的同时,也保持了雍正瓷出类拔萃的官窑品质和优雅的艺术品味。它的胎骨玲珑轻盈,釉水清澈明润,深弧壁,撇口。外壁绘曼妙的缠枝花卉一匝,布局舒朗大方,以极细的青花线描出花茎,蔓生出舒展有致的翠绿花叶,绿彩清纯透亮,作平涂式,六朵花头顶着红彩五蕊,富有浪漫纤柔的女性美,是典型的成化斗彩风格。口沿下为复叠式的黄蓝彩花瓣边饰,沿腹底绘如意头一圈,碗心为一朵团花,圈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双圈六字楷书年号款。这种简约大方、疏朗明快、趣味高雅的缠枝花卉纹历来为鉴赏家们所珍爱,可能是这种纹样的风格与艺术特征能充分体现成化瓷纤柔幽雅的特点,故在明代晚期的作品中即有仿烧。已知传世作品中,仅有唯一的另外一对完全相同的雍正本朝款斗彩碗,于1993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高价成交。
现实里的蝙蝠,也许模样与幸福美好丝毫没有关系,但仅仅是因为“蝠”“福”谐音的关系,蝙蝠就大规模地出现在官窑瓷器上。雍正窑六方蝙蝠大碗,碗作六瓣葵花式,敞口,深斜壁,平折底,下承随体六瓣圈足。六面外壁以釉下铜红彩各绘一对蝙蝠,寓意吉祥幸福。此碗造型秀雅端庄大方,胎体坚致酥润,白釉细腻光洁,铜红发色深沉,局部渗铜绿苔点。六对蝙蝠的画法娴熟生动,姿态各异,几近写生式,在众多格式化了的官窑器中别具一格,富有生趣。六方葵口碗是雍正窑独有的创新品种。其造型虽然看似简单,实际成型手法困难,如六瓣深斜壁需用人手分别粘合而成,而每个斜面并呈微妙的拱曲,这样不但能带来视觉上的变化,使僵硬的线条成为优美的轮廓,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烧窑时胎骨因接拼张力差异而造成塌陷变形的问题,匠心独运,反映出此时官窑器卓越的成型技术。雍正窑的葵口六方碗是名贵罕见的官窑器,据已知的传世记录资料看,这种六方碗分口径15厘米与22厘米两种尺寸,有单色釉、粉彩及铜红装饰三个品种,传世数量寥寥可数,均是工致殊常的细路作品,显示出这种六方碗在雍正当朝即受到特殊的青睐。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曾拍出一件同样尺寸的白釉六方碗,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也曾拍出一件罕见的小口径柠檬黄釉六方碗;竹月堂则收藏了一件小尺寸的白釉作品。另有六方粉彩碗,属于极其珍贵的雍正官窑作品,如2004年在香港拍卖成交的一件六方粉彩花卉碗,以及香港欧百龄基金会珍藏的一件六方粉彩绶带八吉祥纹碗;以蝙蝠为纹饰的作品仅见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于1974年拍出的一件蝙蝠寿桃纹六方碗。纯粹以铜红彩绘写对飞蝙蝠的作品更是罕见,仅知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珍藏一件完全相同的作品。
意犹未尽,雍正帝对蝙蝠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雍正窑天青釉五福碗,造型为优美的宫碗形式,胎体轻盈坚实,胎质极细腻雪白,敞口深弧腹,通体施光洁明润的天青釉,釉色泛浅青色,微闪淡蓝,碗外沿下刻弦纹两道,外壁模印五只姿态各异的蝙蝠,圈足为细白的
泥鳅背,足内书青花双圈六字楷书年号款。天青釉的釉色粉润明媚,优雅含蓄,介乎粉青釉与天蓝釉之间,色调是浅青中微闪淡蓝色,温润淡雅,明媚宜人,一说是仿宋元之际的影青釉,也有旧称为“葡萄水釉”者,以示其甜润的釉色宛如新鲜葡萄的汁液一样。天青釉色以雍正窑最美,一般在釉下多作锥刻或模印,皆精美无匹。这件精致的五福碗,除了釉色精美外,模印的五只蝙蝠精巧生动。轮廓线条清晰,充分反映出雍正窑在单色釉瓷器烧造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五蝠谐音五福,乃寓意古书所云五种福德: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是官窑瓷器上最常用的吉祥纹样之一,在雍正官窑瓷器上特别常见。除了这种天青釉模印五福纹外,还有豆青釉地铜红彩五福纹、豆青釉地青花五福纹、白地红彩以及青黄地铜红彩五福纹等不同釉彩搭配的版本,说明这种造型优雅、纹饰精美吉祥的五福碗受到了当时朝廷的特别青睐。
龙凤纹自古以来就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纹饰。乾隆窑五彩穿花龙凤纹碗,碗微撇口,弧壁敞广腹,直囤足,造型端正大方,碗心绘一朵折枝花;外壁口沿下绘一匝八吉祥如意头边饰,碗腹绘一对穿花龙风纹,足内书青花方章年号款。五彩穿花龙凤纹碗是始烧于康熙朝的官窑定制器,历朝均有烧制,规格有五种,口径最小为10厘米左右,最大为15厘米左右。这种象征龙凤呈祥的碗,寓意和谐吉祥,有时候被称为“大婚碗”,是皇室举行婚礼时用来赏赐或使用的碗。虽然历朝烧制的龙凤碗都很相似,但仍然有个别的差异。例如这种碗的碗心一般常见为一条红彩团龙,而这对碗则画一朵折枝花;外壁上风鸟的画法也比较独特细致,凤鸟颈部处理成羽毛式,有别于一般的细颈画法,如南京博物院珍藏一件尺寸相同的乾隆款五彩龙凤碗,其凤鸟颈部就是常见的细颈画法。
茶碗比常见的膳食用碗小,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务必优雅精美。嘉庆窑青花红彩宝相花小茶碗,造型玲珑秀雅,胎骨轻盈坚致,洁白无瑕,釉水明亮滋润,青花发色淡雅宜人,红彩鲜艳厚实,足内书青花篆书年号款。这对小碗外壁上绘四组宝相花纹,也称为“地涌金莲纹”,纹样源自明成化,雍正时期开始仿制,随后的各朝皆有烧造。这种装饰方法是先以青花画出花枝,中间留空,烧成后再用矾红彩填画花心后,人中温炉烘烤而成。虽为小件,但精美的窑烧品质仍然能体现出盛清时代一丝不苟的卓越工艺水平。
庞大的紫禁城,意味着众多的臣将、后宫、仆役,所以作为日常饮食用的碗,数量肯定巨大,但也有一种膳碗,纯粹是为赏玩设计制作。道光窑磁胎洋彩轧道黄地圆光四季山水人物膳碗就属于这类。此碗作宫碗样式,深弧腹,撇口,直圈足,造型优美大方,胎质轻盈洁白,碗内罩白釉,碗心绘一朵珐琅彩描金宝相花,外壁以明亮柔和的浅黄釉为地,锥剔出流畅曼妙的凤尾卷草花纹,再画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分以粉彩、墨移和浅绛彩绘出《踏雪寻梅》《携琴访友》《秋山访寺》《寒江独钓》四图,意境高远,具有传统的文人雅趣。四个开光间绘格式化的折枝西蕃莲花,足内施白釉书青花篆书年号款。这种在色地上轧道再绘开光景物花卉的宫碗,寓意锦上添花,是乾隆六年至八年始烧造的名贵官窑品种。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说明这种色地轧道开光碗是奉旨定烧之物,曾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流行一时,有天蓝地、胭脂地、粉色地、浅黄地、深蓝地等品种,开光内容也分博古、山水、花卉、三羊及人物等,以制作精良、手法繁复、绘事精美而著称,体现出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官窑品质。磁胎洋彩圆光膳碗,自乾隆烧造始,即受到朝廷格外重视,皆装上好匣囊,成对存放于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宫殿乾清宫,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象征气节高尚的梅花,向来是比喻文人精神境界的花纹,也是清代官窑瓷器中最名贵的题材之一。同治窑粉彩过枝梅花图直口碗,斜直壁,直口,罩白釉,以粉彩绘两株红黄二色梅花树,由碗外足底蔓生舒展开来,并延伸过枝到碗里,足内书青花楷书年号款。这件绘工精湛、意境高逸的梅花碗,无论是疏朗大方的构图,还是写真式的描画手法,在倾向格式化繁缛富密的晚清官窑器中都显独特。两株互相盘绕的梅树,描绘得苍劲有力,树干上有细致的皴染,顺势舒展开来,自然地过枝到碗里,朵朵红黄梅花随梅枝摇曳生姿,富有绢画韵味。过枝花的技法由雍正窑开始流行,大多用于制作珐琅彩或精品粉彩瓷,寓意高洁的梅花是这类作品常用的纹饰,如故宫珍藏一件雍正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瑞士著名的鲍尔氏博物馆也珍藏一件构图风格相似的雍正粉彩梅花碗。可见这件稀有的同治窑梅花碗是完全参照了前朝的名品制作而成,构图和绘画风格有别于其他本窑器物,显得独具风范,与众不同。
遇到重要的皇家庆典,碗更是不可或缺,或用于筵席使用,或用于赏赐馈赠。这种为特别庆典场合定烧的碗也能反映出清宫的皇家气象来。同治窑黄地粉彩描金喜上眉梢纹茶碗,微撇口,深弧壁,碗内罩白釉,碗外以黄彩为地,描金彩弦纹,绘通景粉彩梅花喜鹊图,圈足内罩白釉,书矾红彩四字楷书年号款。这对精巧玲珑的小茶碗,以黄彩为地,满绘粉彩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设色富丽堂皇,喜气洋洋,是为同治大婚烧制的用瓷之一。根据故宫档案记载,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举行大婚之礼,为此从国库中拨款1100万两白银,造办大婚用物。大婚瓷的纹样是按照统治者的喜好而定制的,必须寓意喜庆吉祥,由宫廷画师绘制出样稿,再由内府发往景德镇御窑厂烧制。这些大婚瓷纹样的样稿仍存放在故宫的档案中。黄地粉彩梅花喜鹊纹就是大婚瓷纹样的一种,烧成的器物包括碗、盘、碟、茶盅、酒盅、渣斗、勺。粉盒等等。
这里谈到的几种不同装饰风格的清代官窑碗,充分展现出了景德镇官窑强太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把最寻常的每日使用的器具化为珍宝般的艺术珍品,这是几千年来默默无声的文化传承与沉淀的结果。在看似平常的事物里,蕴藏着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悟与创造力,把风貌不同的艺术魅力体现在方寸之间,这是清代官窑碗最耐人寻味、最有价值之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