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陈治军 肖长林
【摘 要】本文先在交往主体、交往目的、交往环境和交往媒介方面,对交往理论的构建进行总结,进而在完善住房体系、组织各种交往活动和交流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城市外来人口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交往理论;城市;外来人口;融合方法
在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之下,城市和乡镇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为了谋求生存,发展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中。这些外来人口对于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小觑的社会性问题。在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之后,不同群体之间必定会通过某种平台和方式进行交流,这样也就突显出了其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外来人口的融合提供渠道和方式。因此,下面主要从交往理论出发,对城市外来人口融合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一、交往理论的构建
交往理论提出者是哈贝马斯,其站在这种交往理论的角度上,对城市流动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关键在于对外来人口在同个社区中的交往行为进行梳理。基于这个问题,在下面几点上对交往理论的构建进行简析:
(一)交往主体与交往目的
交往的合理性在于其互主体性,其所处理的是主体之间形成一致的可能性条件。在交往行为之中,主体用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互动和交流之中,主体也在此过程中互相理解,彼此之间并不是竞争对立的,而是相互依靠的伙伴关系,交往理论能够消除个人中心的问题。在交往理论基础上,城市外来人口是社区交往行为中的主体,其中的主体不仅包含了外来人口,同时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本地居住人口等主体。交往理论中认为,交往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的过程。但是因为主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所以矛盾是客观性的。交往行为实现和谐相处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在外来人口为主的社区中,交往行为最佳状态是理论状态与目标行为导向。
(二)交往媒介和交往环境
语言和人的交往资质中,包括真正主体之间一致性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语言是主体一致的必要条件,也是找出主体间分歧和差异所在的关键途径。语言是人和人交往中的一种必要性媒介,在交往行为中成为了结合主体的关键。因为独立的表现力,表达方式也有着和其他方式所不拥有的优势。程序性和生活世界都是交往的环境范围,程序性是主体交往中需要一同遵守的规范,而生活世界则是除了主体日常工作环境之外,居民居住的主要社区环境,这两个部分成为了主体的交往环境。
二、交往理论角度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合方法
从交往理论角度上看,城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处于同社区,那么必定会存在很多差异,比如文化差异、认知差异等等。这些差异会滋生很多矛盾,但同时也为城市外来人口的有效融合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和环境。所以,在交往理论角度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合方法如下:
(一)构建完整的住房体系,实施混居策略
房屋是交往主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建设完整的住房体系,是城市外来人口融合的基本方式。外来人口居住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很多都是居住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城中村,只有少部分居住时间较长的人在社区中购买了自己的住房,或者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居住在事业单位社区。为了可以更好地服务外来人口,使其有效融合在城市中。相关部门要在住房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不用户籍地条件来限制购买安居房,以此为主体之间的交往提供平台,在有序的社区中才可以实施各种惠民政策。在当前国内城市中,廉租房和城中村等都修建在一些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而一些高档住宅区一般建设在环境好的地区,这种空间分布会让本地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各自抱团,外来人口的抱团现象极不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完善的住房体系,能够为外来人口提供一个可以长时间居住的空间,并且也为交往主体之间建设一个交往的平台,让外来人口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到城市中,并且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引导外来人口参与社区各种活动
工作之余,生活中活动的丰富性也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城市人口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本地,人际交往圈很大,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也十分丰富。但是外来人口对于城市比较陌生,人际交往方面依据不同人的性格而形成不同结果,但是大部分外来人口的业余生活都是十分单一的。所以,为了让外来城市人口融合,社区需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不但要重视外来人口的身体健康,同时还需要关注外来人口的心理健康,比如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其诉求,社区才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后面的工作,為外来人口提供和其他主体之间交往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设立外来人口专门的阅读坊,让不同地方来的人口参与乡俗学习的活动,不但要让外来人口融入到城市中,也需要让城市本地人口学习外来人口的习惯和文化,这样才可以让社区更加和谐。引导外来人口多多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可以通过此方式转变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互动交往的方式。外来人口在城市生活中的交往形式基本是商业性的,比如工作、购物等等,在触及到利益时,基本上不会有良性的互动,甚至还会中断。则公益性的互动,需要在本质上将利益摒弃,经过真诚的交往和互动,让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比如,社区每周可以开展舞蹈班、亲子阅读等相关的活动,以此将本身不熟悉的人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学习技能,同时也可以加强其互动。
(三)定期开展社区交流会
外来人口之所以涌入到城市中,主要是为了生存,除了工作以外,基本上没有业余生活。外来人口的融合要人群之间相互理解和包容,外来人口在工作中本身就消耗了很大的精力,因此其与人相处时也是随心所欲的,没有那么多精力专门放在和人的交际之中,也没有考虑到与之交流的人的感受。所以,社区相关人员在引导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时要开展交流会,使其可以多多了解城市。互动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外来人口参与到社区的交流活动中,必定会和其他的人进行双向互动与交往。在此过程中,人可以通过别人来重新认知自己,从而以一个更好的形象与人交流。在此过程中,外来人口可以在交流中认知自己,并且也认识了其他人。因为语言、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原因,外来人口和其他人交往的方式相对单一。所以,社区服务主体要依据社区实际情况调查外来人口的来源等等,以此开展之针对性的社区文化交流会。比如地方方言、乡俗演讲等等相关的活动,为外来人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使其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认可、尊重和理解,从而有效促使外来人口的融入。
三、结语
交往理论中,主要的构成因素是交往的主体、环境、媒介和目的。为了可以让城市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就需要将交往主体、环境和媒介等作为切入点,对住房体系进行完善,为外来人口提供交往的平台。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的社区活动,丰富城市外来人口与人的交往方式。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让城市外来人口可以有效融入进城市中。
【参考文献】
[1]贾美姣.交往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融合路径探究[J].南方论刊,2018(9):45-47.
[2]宁越敏,杨传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J].地理研究,2019, 38(1):25-34.
[3]王桂新,王利民.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9(6):99-104.
[4]钱正荣.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视角及路径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2):31-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