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庆市涪陵区实现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彭道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今天,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的开放度。国家新一轮的内陆开放战略,为西部内陆地区摆脱边缘区域“后发劣势”、实现开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地区西部内陆的重庆市涪陵区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值得深究。

关键词:开放跨越式发展;对策;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35-03

为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全市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机遇,重庆市涪陵区委三届三次全会委提出“以扩大开放为第一动力,把涪陵建成全市对外开放门户前沿”奋斗目标,旨在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实现涪陵跨越发展。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涪陵如何实现开放式跨越发展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

1.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利用涪陵建成重庆交通副枢纽平台,建设快捷高效的出境通道。主动融入重庆市郊“二环六射”铁路环线,即渝怀线、南涪线、万南线、三万线、渝黔线组成的重庆主城—长寿—涪陵—南川—万盛—綦江—重庆主城的城市铁路环线,和渝川线、渝怀线开行的主城—长寿—涪陵城市铁路射线,与重庆大交通体系融为一体。

2.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的要求和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完善李渡、龙桥、白涛三大园区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电、供热、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公用服务设施,夯实硬件基础,丰富园区功能。同时,加快园区的功能开发和载体建设,大力推进与建立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各类特色功能载体建设。

3.加快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开放呼唤大市场,大市场带来大流通。涪陵应紧密依托七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着力打造富有特色、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在重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市场,努力构建服务重庆、辐射西部的集购销、仓储、加工、转运于一体的商贸物流基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二)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

1.增强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继续强化“企业无小事”、“纳税人是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积極开展“让投资者满意”为宗旨的服务型机关和服务型部门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让“你创业,我支持,你发财,我服务”成为涪陵的主流意识。

2.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本着“简化、高效、便民”的原则,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积极创新审批方式,在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帮助投资者跑手续、办批文,避免投资者直接与职能部门打交道,从源头上杜绝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办事中“吃拿卡要”的恶习,努力做到“管理零收费、服务零距离、客户零投诉”。

3.完善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通过不定期上门、现场办公会、外商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突出重点,拓展路径,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大突破

涪陵要实现开放跨越发展,产业是关键。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吸收更多的优质产业集聚涪陵,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变动趋势,做好产业规划,促进涪陵承接产业转移的大突破。

(一)在产业承接的重点上,应围绕支柱产业展开

根据涪陵优势产业的特点,涪陵工业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化纤纺织、机械装备、材料、电子电器等七大支柱产业,农业形成了榨菜、桑麻、畜牧、蔬菜等四大支柱产业。涪陵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点搞好这些支柱产业的承接,有针对性的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延伸上下游链条,努力形成产业关联度高、专业分工细、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用。

(二)在产业承接的区域分布上,应立足突出重点区域、巩固传统区域、拓展薄弱区域

1.重点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是涪陵承接产业转移最多的地区,其中又以江苏、浙江两省最为突出。“十二五”期间,应通过以商招商、对口支援、经济合作等方式,继续保持和巩固这一区域。

2.大力拓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些年来,涪陵区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一直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在转移产业过程中强调就近转移,并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珠三角地区企业向广东省内相对偏僻、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如粤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揭示,珠三角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将呈必然趋势。涪陵应加大攻坚克难力度,充分利用深圳招商办事处,大力拓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跟踪该地区电子、玩具、灯具等产业转移,强化点点上门招商,把招商工作做细、做实,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批。

3.积极承接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西三角经济圈将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在西三角经济圈中,重庆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和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此外有电子信息、金融和商贸等重要产业;成都形成了航空、机电、冶金、化学、轻纺为支柱产业,此外还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酒业、中药业等;西安形成了能源、机械、电子、纺织、航空航天、食品、烟草、医药和化工等为产业支柱。涪陵与陕、川、渝三地的产业互补性强,由于地缘和人缘上的优势,合作有利条件多。涪陵应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加大对西三角地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西三角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医药、化工、装备制造、材料、电子电器等产业的转移。

4.主动参与周边区县之间的产业互动和区域合作。树立“区外即外”的广义开放意识,主动参与周边区县、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协作,分享区域一体化成果。深化与长寿区的经济协作,力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特色轻型加工、现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加快实现与长寿的产业互动和经济互补。积极推动渝南黔北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涪陵与南川、万盛、武隆等兄弟区县在铝加工、化工、煤炭电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在产业承接的类型上,积极拓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领域

涪陵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称过程中既要立足支柱产业,搞好产业链延伸,又要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培育新的产业。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涪陵的交通效率得到极大改善,但对低附加值的产品,其物流成本仍然高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加工产品的出口前景,各种因素的限制使涪陵不能走沿海地区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老路,而应以依托西部市场、抢占国内市场、兼顾海外市场为目标,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的转移。

1.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的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再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急需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据估算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家具、食品、五金等。并且分析人士还指出,下一步产业转移将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产业系统整体性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涪陵必须做好承接准备。

2.积极承接产品内销型产业转移。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出口企业对内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帮助企业“过冬”,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鼓励出口企业拓展内销。东部沿海出口为了打开中西部市场,纷纷选择把工厂和生产线建立在产品主销区。涪陵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区域市场潜力,选择性地搞好承接工作。

3.积极承接生态环保型产业转移。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一些原因,三峡库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了不少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其中重化工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之城市垃圾、生活污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使得库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任务变得十分紧迫。因此,库区具备发展环保产业的现实条件和市场需求,尤其是对工业废料、城市廢料、农业废弃物等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潜藏巨大商机,完成可以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实现投资者利益以及培育新兴产业诸多方面找到最佳结合点,实现多赢格局。

4.积极承接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当前依托本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产业也存在承接转移的重要商机。这些产业包括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开发、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花卉苗木种植、药材种植及加工等,在这方面,涪陵既有资源、也有特色,完全可以有新的突破。

5.积极承接出口导向型产业转移。涪陵地处内陆,物流成本高,承接出口导向型产业优势不明显,挑战较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导向型产业是地方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出口导向型企业收入留地方、退税在中央。涪陵要借重庆设立寸滩、西永保税港区的契机,不遗余力的承接出口导向型产业转移。

6.积极承接现代服务型产业转移。现代服务型高端产业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不明显,对运输成本不敏感,适合西部内陆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往往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研发、营销服务、服务外包等。2007年,重庆获批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软件出口软件示范基地,所以承接信息技术产业的转移也应是涪陵大力开拓的承接产业。要积极吸引这些高端产业转移到涪陵,以此推进涪陵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

招商引资是扩大开放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新一轮区域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招商引资的竞争。涪陵要实现开放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在务求实效上下工夫、求突破。

1.确立全要素的招商引资理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具备一定的土地资源、优惠的政策及便宜的劳动力,就可以吸引投资者,就可以招商引资。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者投资的交换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土地资源、优惠政策、便宜劳力上,而是扩大到对其他经济资源和要素上,由管理(包括政策)、人才(包括劳力)、资本(包括土地资源)、信息(包括项目)、网络(包括技术)等要素构成地区经济要素已成为投资者考察的重点。这就要求涪陵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应积极转变观念和思路,在注重引资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引“智”,将引“智”放在比引资更为重要的地位,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大力引进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的转变。

2.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成效。(1)充分发挥前期外资优势,实施“以外引外”,变零星投资为集群投资;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资源多的优势,积极引导“以民引外”,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空间;充分发挥外贸企业信息资源多的优势,积极探索“以贸引外”,努力在全区形成“三外互动”的招商引资联动机制。(2)切实做好产业项目的包装策划。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西移和主城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适应国内产业、资本转移的新态势,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战略细化为具体项目,重点围绕天然气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服装纺织、电子电器、汽摩配件、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业以及市政建设、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开发招商项目资源,把开发项目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建立完成全区招商项目库,把项目包装策划和储备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水平。(3)突出招大招强。针对世界五百强、国内、市内大型企业,认真分析其投资动向,找准产业梯度转移的切入点,制作“一对一”投资项目,定点攻坚,重大引资项目实行区领导跟踪联系制度,要有针对性的提前介入,提前走访企业,提前联络客商,及时跟进,促进项目落实,力争引进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增强实力,挖掘潜能,扩大对外出口贸易

目前涪陵区已基本形成外贸公司、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路出口大军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不断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1.着力增强企业外贸出口的经营能力。(1)引导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探索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发展思路,开发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2)建立健全鼓励企业开拓市场的政策措施,如可设立外经贸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各类外贸出口企业找准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围绕主营产品确定经营策略和目标市场,认真研究进入和拓展市场的方针,大力开拓新兴市场。(3)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市外经贸委极力争取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融资担保等出口鼓励政策,推动经营有规模、产品有潜力、出口有效益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2.继续调整优化出口的商品结构与市场结构。(1)加快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资源型和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着力推動机电产品、医药产品出口,对现有的出口大宗商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降低出口换汇成本,提高这些产品在主要国际市场的出口份额,形成涪陵区出口的支柱产品。(2)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按照重点突破、多元发展、全方位开拓的方针,在巩固和发展亚洲、北美和欧盟三大主体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开拓中东、南美市场,目前特别是要在非洲市场打开新局面。

五、增进交流,推进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涪陵外经业务比较薄弱,在“十二五”期间,应逐步强化对“走出去”战略意义的理解,要坚持以外经与外贸互促发展为原则,以扩大外经载体为着力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外经领域,实现外经工作新突破。

1.推进外派劳务合作。引导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发挥职能职责,完善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工种,逐步建立劳务人员培训和储备机制,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更多境外务工机会。

2.推进企业参与境外合作。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为重点,努力把涪陵区骨干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引导和培育有实力的企业到“老挝(重庆)农业园区”、“韩中国际产业园区”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园区,从事种、养、加工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培育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成为境外工程承包的跨国公司,并带动劳务输出。

3.推进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发展具有所有权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的对外投资。支持和鼓励区内企业采取承包工程、投资办厂、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以及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投资,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涪陵的对外开放,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