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时间:2024-04-24

陈超

摘要: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落实则是确保制度发挥效力的保障。制度必须体现众人的意愿,制度建设的过程应当是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科学决策过程,制度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其约束力、执行力强。

关键词:制度;约束力;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20-02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发展;有了制度,不认真抓落实,再多的制度亦于事无补,起不到“规范”、“提高”的作用。因此,制度建设关键要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一、制度要“实”,具有科学性

制度的科学性在于制度设计的实用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度设计科学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制定制度一定要结合实际,能用、管用、好用,具有科学性。

1.制度要有实用性,即能用。制度是规范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必须结合本企业实际和特点制定,不要贪大求全,好高骛远,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定不切实际的目标。要让员工觉得跃而可获。过于追求高、大、全,标准定得很高,内容涵盖很泛,但不切实际,反而让职工失去信心。制度不是规定得越严越好,要求得越高越好,出台得越多越好。许多制度由于拔之太高,缺乏科学依据,不切实际,看似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滴水不漏,实则概而不全,形同虚设。因此,制定制度务必实事求是,必须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能用,否则,制度再多,也不能应对现实,起不到引领、约束、规范的作用。

2.制度要有实效性,即管用。首先,要避免制度冗长,难以执行。在制定制度时,部分管理人员未能真正理解内控制度的根本作用和意义,认为制度内容越多,涵盖面就越广,从而使制度冗长、重复,导致制度的中心不够明确。其次,制定制度要注重激励和约束的结合,没有激励,就不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样,没有约束,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只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美结合,才是一个管用的制度。再次,制度要简洁易懂。一个制度的制定应该让员工理解, 让员工意识到这是一种工作需要,不要造成职工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工作,对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就执行,反之就不执行,执行起来便会少些障碍。最后,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三线”意识,即制度就是红线、底线、高压线的意识。红线不可逾越,底线不能突破,高压线不能触摸。

3.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即好用。有些制度难以贯彻落实,一方面是执行力不够,另一方面就是可操作性不强。有的企业比照上级有关规定照搬照抄,致使制度死搬硬套,遇到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规定;有的语言表述模糊,出现问题办也可不办也行;这就给制度的执行带来了难度。制度落实难,很大程度上是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制定和完善制度要通过对实际工作的调研,认真征求基层乃至广大员工的意见。

二、制度要“硬”,维护严肃性

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有了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也不行,否则,其危害更大。制度一旦形成,就要言必行、行必果、违者必究。

1.制度本身要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职工就失去约束力,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然而,制而不度,“制度”就只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想飞也飞不起来。落实制度不能只对违反制度产生的后果问责,更不能对违反制度本身没有相应处罚措施。出台一项制度容易,但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需要勇气,更需要领导干部的大气、大度,才能做到违者必罚。在完善现行的制度时,要追加违反制度的成本和代价,这样才能使制度真正“硬”起来。

2.制度要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既要有“软”规定,又要有“硬”约束。他既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又将尊重员工的地位和权利落到实处。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但突出了符合常理的“情”,使制度充满了人情味,让人容易接受。人性化管理制度并不是无原则的放松制度,而必须是制度约束下的“人性化”。这是推行人性化管理必须把握的关键。

3.制度需要相互衔接和配套。制度要具有统一性、互补性。经验告诉我们,单靠一项制度,要解决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者一项痼疾,几无可能。现实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成因很复杂,相关因素很多,需要综合治理,一项具体的制度单打独进效果很有限,因此,制度配套、相互衔接和协调非常重要。

4.加强监督,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奖罚严明,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当制度确立之后,就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和监督约束去保证,使触犯制度的违规者必须受到惩罚。管理大师西蒙指出,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反应”型习惯模式,一种是“犹豫—抉择”型逻辑模式。人们需要机制、制度约束的“刺激”,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企業各项活动都要制度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

三、制度要“抓”,强化执行力

企业不缺制度而却执行。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好的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1.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中国古代的曹操就曾以“割发代首”树立遵守制度的榜样。领导严格遵守了,自然会对员工产生影响。同时要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期关注。一是正态度。防止“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明确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作高效的基本准绳,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养成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二是抓落实。“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是制度“走样”、“变形”的痼疾所在。制度见成效的根本在于运用,在于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工作步骤中去。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带头执行制度,要加大执行制度的督查力度,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造成后果的追究责任;三是善结合。制定的制度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但各部门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既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腰斩”走样。

2.要加强制度的执行问责。发现违规违纪问题要分析原因和责任,对违规违纪者要追究责任。制度+不落实=0,部署工作+不检查=0,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才能提高执行力。制度落实上出现疲软现象,重要原因就是责任追究不明不严,违纪和惩处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因果链,出了问题找不到“头”,找到“头”又下不了手,致使违法违纪的成本大大降低,一些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贪污腐败,甚至违法犯罪。要使制度强化而不“墙化”必须问责。对违反制度规 “不”,发现一件查处一件,追究一件,不搞下不为例,充分显示制度的刚性特点,维护其严肃性、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抓出实效。

3.要全面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执行技能。员工技能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首先,要抓好企业管理层建设,培养职业化经理,提升管理层执行意识与技能。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企业各级领导者,在执行过程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其次,抓好普通员工队伍执行力建设,培养职业化员工,提高员工队伍的执行意识与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让各类人才发展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工作能动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促进企业稳健有序推进。第三,要注重强化责任感与有效沟通。企业要加强员工价值观责任心的教育培训,使企业价值责任与员工价值责任趋同、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共升,凝聚成企业成长的合力。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