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审计模型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与探讨

时间:2024-06-05

吕东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計工作也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审计模型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建模思路、应用方法以及编制技巧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模型的应用思路,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确保审计模型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审计模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用

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型金融产品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由于大量交易明细、业务信息和管理数据的膨胀,传统审计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所以利用建模方法提升审计水平、完善数据管理、降低经济风险是商业银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模型的概念和功能

审计模型即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条件筛选、计算核对、汇总分析、抽样审计、生成关联的过程,融多个步骤于一身,需要总结审计经验和技巧。审计模型可以储存在数据库中,在执行审计任务时能导入数据启动模型,经过自动分析和统计发现业务数据存在的异常之处。模型工具的功能性较为多元化,对于客户资料、账户、交易情况以及总计账目皆能查出并审核,确保审计的可视化和高效化,模型还具有可共享性,确保工作的有效衔接,提高内控质量和效率。

审计模型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数据的整合、汇总和分析,还能通过计算总结数据间的规律,探寻其中的关联性和变动性,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深入发掘问题,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

二、审计模型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与探讨

(一)建模思路

审计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轨迹模型。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数据,当探寻数据关联性时即是构建交易的轨迹模型,适用于大客户。如客户甲贷款一千万用于企业经营,放贷后其将五百万转入乙账户,乙将这笔款项用于其他行业投资,此时贷款的使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银行能获取的信息则是一千万贷款的发放凭证、转入乙账户的五百万交易记录以及乙用于投资时的交易记录,这些数据即是轨迹模型。除此之外,当个人将信用贷款商用时,要实时监督其账户中的资金变化情况,通过交易轨迹来发现异常情况,防止贷款流失。

其次,风险模型。顾名思义,风险模型主要针对银行内部环境。如评价员工的岗位情况,不同业务职责范围也皆有不同,档案管理岗、售后服务岗、贷款发放岗、贷款办理岗以及贷款调查岗等应保持职能分化,而个人贷款流程为经受理后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审核和审批,然后进行放贷抵押,最后予以售后服务。内控审计要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如设置员工假期模型时应将实际休假记录与工号登录情况进行对比,若休假时期工号仍被占用则表示存在替代情况,属于违规行为。

最后,经验模型。经验建模是利用传统审计经验完成的控制建模,举例来讲即是个别经营者会利用教育储蓄中无需利息税的优惠,给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开设账户,所以在掌握不符合条件常表现为年龄不够的情况后设置经验模型,从系统中筛选账户明细,筛选教育储蓄分类,再提取客户信息,对比其年龄是否满足要求,从而判断账户合规与否。

(二)应用方法

1.明确规章制度

应用审计模型之前应明确其规章制度,掌握编制思路,在此导向下确保审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例如商业银行关于结算账户的管理条例为:结算账户办理后于三个工作日后生效,可继续附加对外支付功能,但一些情况除外,如借款转存的普通账户,转成基本存款账户的临时存款账户等。在构建模型时即可理解为除上述特殊情况外,其他账户在三个工作日以内若办理对外支付是不被规定允许的。在应用过程中,模型就会按照制度规章限制一些行为操作,确保银行业务办理的合理性[1]。

2.拆分查询条件

拆分查询条件即是将违反模型标准的情况筛选出来,若仍以“结算账户应在三个工作日后开启支付功能”为例,拆分的查询条件有“满足三个工作日”、“结算账户开立”以及“账户开启支付功能”三个,在操作时需要满足前两者条件后才能开启第三项功能。查询条件既要贴合实际,又要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相互关系来达到模型调控行为的目的。此时的审计模型设定为:

(1)采集活期存储相关数据,提取开户时间,表示为“KHRQ”。

(2)通过与账户中的存款明细生成关联,获取借方的款项发生额以及相关时间,分别表示为“JFFS”和“DATE”。

(3)当发生额生成时,而且存在账户开立不足三个月的数据,具体表现为JFFS>0 and (DATE-KHRQ)<3。

(4)将符合条件的指标筛选出来,获取的数据信息即是违反银行准则规定的内容。

3.掌握固有限制

在数据信息的限制下,由于模型流程是固定的,所以在构建模型时常会尽量将繁琐的内容简便化处理,将很多外界因素忽略不计,围绕研究主旨展开建模,这便是模型构建的固有限制。固有限制的影响或大或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存在不准确或出错现象。仍就前文来讲,考虑到内容只有“满足三个工作日”、“结算账户开立”以及“账户开启支付功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前文已讲,若账户为特殊账户则会导致建模应用时准确性不强,问题会随之增多。与此同时,账户管理规范中将开户日期设定在银行核准日,但是通常实际工作中开户日期要比银行核准日提前,所以审计模型中难以获取到实际开户日期,这样存在问题的数据筛选几率则过小,若没有考虑节假日,提取的信息按照所有日而非工作日也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所以,审计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需要尽量打破固有限制,通过各种替代性强的方法确保使用效果。

(三)编制技巧

审计模型在编制时应该遵循两种原则:

一方面,“拿来主义”。即是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学会将外来精华转变为满足实际需求的东西。从审计模型的角度来讲,单纯的机械性拿来主义固然不可取,容易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使工作量随之增加。所以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禁止盲目套用,需要加以总结和提炼,选择优化性强的内容,将审计模型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

另一方面,专业审计思路。编制模型时要确保专业性,审计思路要为模型做支撑,若无条理清晰的审计思路,模型编制也很难符合使用要求。商业银行内审中,工作人员通常过于重视贷款人的实际情况、还款能力、是否存在作假现象、担保措施等,而后续的管理则有所缺失,尤其是已经核销的账户,审计过程更为缺失。因此,编制审计模型应从此入手,加强忽略环节的管控。在编制审计模型时常会出现自动将有余额的账户作为审查对象,在某个时段的审计也将有余额作为限定标准,但是事实上这种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核销的账户可能存在问题,核销后账户仍存在余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审计模型设置存在偏差的原因在于专业思路不够清晰,风险存在于理解的片面性,所以审计人员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优化模型结构,尽可能降低问题风险发生频率,使银行业务随之创新和发展,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商业银行运行环境,确保模型使用效果[2]。

三、结论

总而言之,审计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商业银行风险问题,为审计环节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建模过程,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优化模型结构,增强审计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分析及其在国家金融审计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7.

[2]谭雅妃.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4.

[3]高大为.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D].山东财经大学,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